寒和涼在性質上是壹致的,只是程度不同。寒性食物有助於清火解毒,可作為火熱病的輔助治療。凡實火癥狀,如面紅目赤、狂燥譫妄、落枕、口舌糜爛、牙齦腫痛、口幹舌燥、喜冷飲、小便短赤、大便幹燥、舌苔黃燥、脈數等,均可作為原料煮熟食用,有助於清火除疾。
飲食與健康首先要談“性”。“性”(或“氣”)是指食物具有寒、涼、溫、熱等不同的屬性,中醫稱之為“四性”或“四氣”。
適合熱性體質和疾病的涼性或寒性食物,屬於涼性或寒性食物。如適合發熱、口渴、煩躁等癥狀的西瓜;適用於出現咳嗽、胸痛、痰多等癥狀的梨,都屬於寒性食物。
溫或熱是涼或冷的反義詞,任何適合寒性體質和疾病的食物都屬於溫或熱的食物。如生姜、蔥白、香菜適用於感冒、發熱、惡寒、流鼻涕、頭痛等癥狀;適合腹痛、嘔吐、熱飲的幹姜、紅茶;胡椒、酒等。,適用於四肢冰冷、畏寒、風濕性關節痛等,都屬於溫熱性食物。
平性食物的性質介於寒性食物和溫性食物之間,適合壹般體質,有寒熱疾病的人可以選擇。素菜多是壹般的營養保健品。如大米、面條、大豆、紅薯、蘿蔔、蘋果、牛奶等。
從歷代中醫食療書籍中記載的300多種常用食物分析,發現以平性食物居多;溫度和熱度是其次;寒涼在後。壹般來說,各種食物都有營養保健作用,寒涼食物為陰性,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作用。溫性食物為陽性,具有散寒、溫經、通絡、助陽的功效。
中性和平的食物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食物分為五性,壹般為平、寒、涼、溫、熱。夏季提倡人們多吃性平、寒涼的食物,如常見的豆類、木耳等。涼性食物中豆腐比較常見,還有冬瓜、絲瓜。寒性食物有苦瓜、番茄、西瓜。
性食物包括:大米、大豆、黑芝麻、花生、土豆、大白菜、卷心菜、胡蘿蔔、洋蔥、黑木耳、檸檬豬肉、主題、雞蛋、鯉魚、鯽魚、泥鰍、黃魚、魚中鯧魚。此外,我們日常生活中喝的牛奶也是壹種平板食品。
寒性食物:小米、綠豆、海帶、綠豆芽、苦瓜、西紅柿、黃瓜、香蕉、西瓜、甜瓜等。
寒性食物:蕎麥、玉米、白蘿蔔、冬瓜、香菇、芹菜、生菜、油菜、橙子、蘋果等。
溫性食物:豆蔻、花椒、白英、紫蘇、小茴香、丁香、山奈、醋、咖啡、食用油、紅糖、焦糖、桂花、松花粉、豆類、冬蟲夏草、紫河車、川芎、黃芪、太子參、當歸、肉蓯蓉、杜仲、白術、何首烏、貓肉、駱駝肉等。
熱食:桃、櫻桃、辣椒、花椒、肉桂等。
寒性體質少吃寒性食物。
自古以來,人只要每天早上醒來,不停地打噴嚏,長輩就反復告誡不要碰冰水,不要碰竹筍、蘿蔔、橘子、橙子等生冷食物。臺灣省長庚醫院北院區中醫科主任楊憲宏發現,寒性食物確實會加重過敏性鼻炎的癥狀,壹定要聽老祖宗的話。
過敏性鼻炎和特應性皮炎是過敏性體質患者的常見病。楊憲宏說,過敏性鼻炎是世界上常見的健康問題之壹。2003年,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患病率約為15 ~ 20%。臺灣省為海島型地理環境,患病率較高,約為15 ~ 29%。
他說,這些患者每天早上醒來時,通常會不停地打噴嚏,流鼻涕和鼻塞,有時甚至會流眼淚?#92;都出來了。什麽樣的眼睛?#92;壹對鼻子的樣子真的很尷尬。中藥對過敏性鼻炎有很好的療效,患者如果能根據癥狀及時就醫,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醫生在治療過敏性鼻炎時,始終堅持“以熱治寒,以寒治熱”的原則,非常重視寒熱食物的影響。這類似於老祖宗反復提醒病人不要碰寒性食物的教訓。
為了印證老祖宗傳下來的智慧,從去年3月開始,他對到中醫門診就診的患者進行了為期3個月的調查研究,收集病例197例,年齡從7歲到近80歲不等,男女各半。首先,他將過敏性鼻炎患者分為三種類型:肺氣虛型、肺脾氣虛型、腎氣不足型。首先抽血測定他們的免疫球蛋白E(IgE),然後限制寒涼食物的攝入。下次就診時做同樣的測試。
結果顯示,這些患者吃的寒性食物越多,其血清中免疫球蛋白E的總量越高,寒性食物攝入量每增加1%,過敏性鼻炎出現嚴重臨床表現的概率增加1.047倍。可見,寒性食物的攝入確實與過敏性鼻炎癥狀的嚴重程度有關。
楊憲宏將過敏性鼻炎的癥狀量化為0 ~ 9分,分數越高癥狀越嚴重。治療前,患者得分在七到八分之間,每天早上醒來都要打噴嚏五分鐘以上。流鼻涕和鼻塞比較嚴重,影響了他的日常作息。嚴格限制寒性食物的攝入後,他們的分數急劇下降到四分左右,早上最多打兩三次噴嚏,流鼻涕鼻塞也不再那麽嚴重了。
為什麽寒性食物會加重過敏性鼻炎的癥狀?目前在中醫領域還不清楚。可能是免疫系統的變化引起的,也可能與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作用有關,但確切原因還有待進壹步研究證實。
為了不在“哈啾”的聲音中度過每壹個早晨,就聽老祖宗的勸告,少吃冷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