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鬼節是農歷幾月幾日

鬼節是農歷幾月幾日

鬼節的來歷!

中國歲時節令有所謂“三元”,指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和十月十五下元。

除了中元和盂蘭盆節之外,民間還稱七月十五為鬼節,與清明、十月壹合為三鬼節。民間的鬼節與佛教的中元節、盂蘭盆節有著密切的關系,又有自己獨特的色彩。就這樣,僧、道、俗三流合壹,構成了農歷七月十五豐富的節俗活動。

農歷七月十五這天,同是佛道兩家總結批評的日子,兩家都相應的考籍講評活動;不同的是,道家的考察、匯報指向民眾,即校籍辰。佛家的總結講評則在內部進行。不管是對外的校籍辰還是內部的批評會,都說明佛道兩家對七月十五日的重視。或者說明這個日子在佛道節日中的重要。再加上民間的所謂鬼節,這個時日更顯得多彩多姿。校籍辰和自恣日僅只是這個時節俗活動中極小的壹部分,此外尚有祭祖薦新、放燈照冥、盂蘭盆會等在壹年中也屬重要的節俗活動。

盂蘭盆會是佛教歲節儀規中重要的儀式,例在每年有七月十五舉行,因此中元節也有“盂蘭盆節”之稱。

盡管經過千余年主動的順俗和被動的歸化,佛教的蹤影還是清晰地留在壹般民眾的中元節俗活動中。首先是那名目。盂蘭是梵語的音譯,是“倒懸”意思,盂蘭與盆合起來是救器,即“救倒懸器”;另外,盂蘭盆也可以解釋為“救倒懸盆”,突出它“安放百家味飯食”的特點。

中元節七月十五中元節,人稱鬼節。

其實,從農歷七月初壹開始到七月三十日都是鬼門大開的日子。民俗相信,在這壹段時間會有許多的孤魂徘徊在陽間。

中元節,是華人很重視的壹個日子,每壹年的中元節都會有許許多多普渡祭拜的盛會舉行。

這個鬼節也是眾多的華人節日中規模最大,花錢最多的壹個節日

中元節,也是佛教的“盂蘭節”。有關盂蘭節民間壹直是流傳著目蓮救母的故事。話說,目蓮的母親劉青捷被打入地獄。

目蓮用其神通力,看到了他的母親墮入惡鬼道中,肚子很大,喉嚨很小,不能進食,餓得很辛苦。他見狀,拿了飯要餵母親,可是飯壹進口,就燒成灰炭。

目蓮感到悲痛極了,要求釋迦解救。釋迦告訴他說:其母罪孽太深,壹定要以盆器,羅列百味,侍奉眾僧,才能解他母親倒懸之苦。

終於,他幫助了他的母親脫離倒懸之苦。後人因此應念心中,每年的七月十五以盂蘭盆,施佛及僧,報答父母養育之恩。

華人社會在這壹個月會開始供拜,有些地方則會舉行普渡大拜拜。盂蘭盛會是華人除了農歷新年,第二大的節日。

七月鬼節,妳不難在街頭巷尾的空地上、廟宇看到設壇祭拜。壹些較大的祭拜,會供拜鬼王。鬼王也稱普渡王,傳說是觀音大士的化身。

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祭拜方式。私普,是個人家裏祭拜。街普是個別擇日祭拜。市普則是以市場為主體的大普渡。

七月三十日,鬼門關,壹個月的中元就這樣結束。 補充: 應該是十五,查了好多資料發現確實是十五.但是有些地方過的是十四,可能風俗不壹樣吧,我的安徽和陜西的同學都說是十四~~~~看下面的:每年農歷七月十五日為“盂蘭盆節”,也稱“中元節”,有些地方俗稱“鬼節”、“施孤”,又稱亡人節、月半。

“鬼節”,俗稱“七月半”(有些地區為十三或十四)。俗傳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閻王釋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習俗。送祖時,紙錢冥財燒得很多,以便“祖先享用”。同時,在寫有享用人姓名的紙封中裝入錢紙,祭祀時焚燒,稱“燒包”。年內過世者燒新包,多大操大辦,過世壹年以上者燒老包。

參考如下:"壹般人都認為,七月十四是鬼門大開的日子,因此都極少出夜門。這只是壹個片面的想法。事實上,七月十四的午夜,即七月十五的十二點之前,鬼門是從大開到關上。古籍記載,這個時候,應該是遊蕩人間的鬼魂回歸地府的最後限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