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處方和做法:
食材:切片的鮮姜、大棗(可以調味避免太辣難以食用)、枸杞、冰糖或紅糖(紅糖性溫,效果更好)。
做法:1。用小壹點的鍋(剛開奶鍋)加水燒開,把洗好的大棗放入水中煮(大棗要煮幾分鐘);
2.這時候準備生姜,洗凈,切片,放入鍋中,然後洗兩遍,放入鍋中。大火燒開,就變成小火了。煮七八分鐘左右;
3.適量加冰糖或紅糖,千萬不要太甜,因為有棗,所以少放糖。再煮兩分鐘,關火。
鮮姜是生姜最合適的選擇。如果壹時用不上,幹姜也可以替代,但效果不如鮮姜。風熱感冒宜選用板藍根顆粒、銀翹解毒片。暑濕感冒宜用藿香正氣膠囊(丸)配合清涼的薄荷茶等飲品治療。
在制作姜湯的過程中,姜的選取是很有講究的。由於加工方法的不同,生姜可分為生姜、幹姜和加工姜,它們具有不同的藥性。生姜指其味鮮,辛溫,能散寒止嘔;幹姜是母姜的幹品,味辛、熱,專治脾胃虛寒;炮制後的生姜辛辣味減少,溫經止血是其特長,多用於虛寒出血性疾病。
冬天給家人熬姜湯,最好買新鮮的生姜,不凍不凍。生姜取自根莖。壹般要選擇色澤鮮艷、膨脹柔軟、表皮無裂紋發黑的鮮姜。不要選擇有皺紋、頭發幹燥的生姜。將生姜洗凈、去水,用保鮮袋或包裝紙密封,放入冰箱冷藏,或放入常溫的菜籃子中,都是保存生姜的好方法。如果表面幹燥,皮膚略厚,可以脫皮後使用。生姜的表皮有很多營養成分。煮湯時,應少削或不削,以免營養成分流失。
除了感冒,喉嚨痛也是冬天的通病。如果把加了壹點鹽的熱姜水當茶喝,每天喝2 ~ 3次,經常服用有助於化解炎癥。對於神經衰弱的人,中醫認為每天早晚空腹喝1碗熱姜湯,堅持飲用,可以達到補氣提神、改善睡眠的效果。口腔潰瘍的人如果堅持每天用熱姜湯漱口2 ~ 3次,長期堅持有助於收斂潰瘍面。
感冒時最重要的是“根據自己的體質和時間來吃”。寒性飲食應隨病程變化。有些食物適合正常調養,但發炎或感染流感時最好不要吃。
生姜中的姜酚和姜辣素可以發汗,驅除體內積熱,尤其是水分少的生姜,可以更好地促進血液循環。加紅糖可以補充熱量。但是姜湯只適合外感風寒的人喝,不適合喝。而且,生姜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如果有炎癥或出血,就不要吃了。感冒時吃水果。這要看個人情況。果汁或水果多為涼性,可能引起支氣管收縮,加重咳嗽。除了發燒,不適合感冒期間吃。特別是水分多的水果,如西瓜、梨等,更涼。如果咳嗽、流鼻涕、拉肚子、手腳冰涼,更容易使病情加重。
壹般在出現咽痛、流涕或濃黃痰、發熱、高熱等炎癥反應時,不宜服用滋補品,如人參、當歸、黃芪、香油等,以免火上澆油,加重病情。西瓜、梨等寒性水果有解熱作用,可用於“降火”。
此外,中醫古籍中記載的蔥黑豆湯不僅可以緩解頭痛鼻塞,還可以幫助發燒的人。做法是取大蔥加豆豉煲湯。蔥白有發汗的作用,其中的蘋果酸和磷酸能刺激血液循環,發汗的效果比姜湯更快;發酵豆豉可以補充體內蛋白質。
預防感冒:白蘿蔔、茶白蘿蔔有消炎、殺菌、利尿的作用,是很好的天然消炎藥。日常生活中,在生蘿蔔汁中加入蜂蜜,喝後可以緩解喉嚨疼痛。連續兩周每天喝五杯紅茶或綠茶的人,免疫能力會大大增強,可以趕走比不喝茶的人多10倍以上的感冒和流感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