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生繁殖:分生繁殖是指將生長在蘆薈根際和地上莖葉靠近土壤表面的葉腋之間的短枝(植物學上稱為吸芽)分離種植,可移植或移動前直接就地剝離。蘆薈整個生長期都可以進行經絡繁殖,但以春秋兩季的溫度條件最為適宜。此時進行分生組織繁殖,蘆薈苗轉綠較快,成活率高。
2.扡插繁殖:扡插繁殖是在蘆薈生長期內,以完全生長的主莖或側枝作為插條,扡插時保證蘆薈傷口幹燥,避免感染。生根後,再澆壹次水。在此之前,可以像盆土壹樣噴水,保持盆土濕潤。另外,用生根劑處理晾曬後的蘆薈扡插苗,可以提高苗木成活率,提早生根。
蘆薈的種植方法
1.盆栽土壤配置:蘆薈在盆栽條件下被限制在壹個狹窄的罐子裏。適宜生長的盆栽土壤應具有保肥、保水排水、透氣等功能。,pH值適宜,呈中性。常用於制備盆栽土的材料有田泥、園泥、腐殖質(發酵、傾倒的樹葉、稭稈、鋸末等。),河沙或者煤灰。制備方法為:田(園)泥、腐殖質、河沙(或煤灰)比例分別為4: 4: 2,在不影響盆土肥水氣的前提下,可根據當地料源適當變化。
2、花盆選擇:盆栽前,根據種植的品種選擇合適的花盆。蘆薈是壹種大型植物,已經種植了壹年半以上。它的葉子長50-80厘米,單葉重約500克。花盆較大,直徑25-30厘米。蘆薈中國和木立蘆薈比較小,花盆直徑在20厘米左右。種植時也可以用小花盆,等蘆薈植株與花盆不對稱生長時,再移植到大花盆中。
3.種植方法:盆栽時,先放三分之二盆土,將幼苗放入盆中,開根,再放入剩余的盆土,輕輕托起幼苗,稍微壓實盆土,以幼苗不倒為準,然後澆少量定根水,放在陰涼處,待蘆薈開始生長後,移至陽光下。但在夏天,我們應該防範烈日。蘆薈幼嫩時對陽光敏感,要適當遮陰。種植後,部分蘆薈葉片會變色,這是蘆薈的慢苗期。當它開始正常生長時,葉子的顏色會變好。
蘆薈的日常護理
1.水:蘆薈的盆土要保持濕潤,水分過多對蘆薈的根系也不好,因為蘆薈具有耐旱、怕澇的特性。需要澆水時,應沿盆邊輕輕澆水,不可用力,以免盆土容易板結,影響盆土的滲透性。發生盆土板結時,應及時松土,深度約1.5 cm。
2.施肥:在蘆薈的生長過程中,僅僅依靠盆土中的養分是不夠的。適當施肥可以滿足生長需要。有機肥,比如花生麩(餅)更好,高效又幹凈。使用前先用水充分浸泡發酵,再用水稀釋。比如施用濃度為0.1%的化肥。施肥的次數取決於蘆薈的生長情況。如果經常用樹葉,次數要多壹些,壹個月壹次左右。
3.采摘:采摘蘆薈葉的標準是生長壹年或65,438+02葉以上才可采摘,以生長壹年半以上的蘆薈為佳。采摘下來的葉子要飽滿光滑,肉汁要清澈透明,這樣蘆薈的各種成分高,利用效果好。采摘時,用小刀自下而上在葉基兩側各割壹個洞,然後輕輕掰斷。采摘的數量應保持植株在12葉的基礎上。
4.換盆:壹般盆栽蘆薈栽培需要1 ~ 2年換壹次盆,春季4 ~ 5月和秋季9 ~ 10換盆比較好。換盆時,保持土體完整,盡量不傷根。換盆後需要在半陰涼處養護壹段時間,待完全緩苗後再移至向陽處養護。
5.陽光:蘆薈需要充足的陽光才能生長。除了新種的蘆薈,不適合曬太陽(已經培育了半個月左右)。只能在早上看到太陽,其他時間可以多曬曬太陽。得到的越多,成長越好。
6.肥料:肥料對於良好的繁殖是不可或缺的。氮、磷、鉀和壹些微量元素可用於蘆薈。為了保證蘆薈是綠色天然植物,可以盡量使用發酵有機肥,如餅肥、雞糞、堆肥等。
7.越冬:盆栽蘆薈如果放在室內,壹般可以安全越冬。需要記住的是,5℃是蘆薈越冬的最低安全線,當溫度高於5℃時,要采取壹些相應的保暖措施。冬天盡量少澆水甚至不澆水,適當在葉片上噴水,盡量讓盆栽蘆薈多見陽光。
總結:蘆薈是最好的栽培植物之壹。澆水後非常適合懶人植物。而且蘆薈生命力很強,極易培養。它的生長特點是喜歡陽光,但怕烈日和潮濕,但耐積水和高溫,但怕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