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糧油巨頭金龍魚和魯花持續加碼調味品賽道您怎麽看?
其實對於從非調味品領域向調味品賽道跨界並非什麽新鮮事。從行業端看,有食品飲料行業的絕味、旺旺、康師傅、統壹、雙匯、三只松鼠,也有糧油板塊的金龍魚、長壽花、多力、魯花等等。
相比之下,從糧油領域跨界調味品顯得更有匹配性、戰略性和侵略性,而從市場效應上來看,糧油企業對此也更有“勝算”。其中,作為從糧油向調味品跨界的典型案例,金龍魚和魯花顯得格外引人註目。
-01-
金龍魚VS魯花
從行業屬性來看,金龍魚和魯花的相似性比較高,都是以糧油米面為主要陣營。但從規模上來說,金龍魚要遠大於魯花,但都屬於是行業中的頭部陣營。
根據金龍魚的財報信息顯示,2020年該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949億元;同比增長14.2%;而據魯花集團的官網信息顯示,該企業2020年銷售收入390億元,實現三十多年持續增長。
而雙方對自身業務的闡述中,金龍魚表示其主要產品包括廚房食品、飼料原料及油脂科技產品。產品涵蓋食用油、大米、面粉及掛面、調味品、食品原輔料等家庭及工業用廚房食品;豆粕、麩皮、米糠粕等飼料原料;以棕櫚油等油脂為原料生產的油脂基礎化學品、油脂衍生化學品、營養品、日化用品等油脂科技產品。而魯花集團也表示自身業務橫跨食用油、調味品、米面等多個行業。
但從營收規模來說,小包裝食用油依舊是兩大企業的重要來源。
有分析報告指出,我國當前擁有2600萬噸的食用油市場,小包裝食用油占比例不到20%,散裝油占據80%以上。而在小包裝食用油領域中,以“金龍魚”為代表的益海嘉裏系占據45%的市場份額,據行業首位,而“魯花”則以7%-8%的市場份額位列第三。
但眾所周知,無論是食用油還是米面行業,都是壹個成熟而且行業集中度較高的行業,且都是以規模效應致勝的領域。通俗點來說,糧油行業已經是壹個非常透明的細分領域。
以2020年為例,金龍魚的整體毛利率僅為12.33%,而海天味業同期的毛利率高達43.52%。這也是為什麽金龍魚2020年雖然營收接近2000億規模,但凈利潤卻僅為60億,而海天味業卻能以227.92億的營收反而能斬獲64.03億凈利潤的根本原因。
在食用油領域,雖然還有通過擠壓散裝產品的市場空間,但無論從消費習慣還是市場難度層面看,推進效果並不是很理想。因此,無論對於金龍魚還是魯花來說,各自在該領域基本已經到“天花板”的聲音也從未斷絕。
因此,無論從營收還是盈利層面來說,金龍魚和魯花尋找到新的業務增長點尤為重要。從行業屬性來看,與之原有業務較為匹配的調味品成為彼此***同看準的賽道。
-02-
新賽道的“博弈”
過去,金龍魚和魯花無論從賽道和產品矩陣層面看,在糧油米面板塊上整體還是趨同的,而跨入調味品賽道後,二者也逐漸又踏上了差不多的路子。
目前,金龍魚在調味品板塊的布局包括調味油、醬油、食醋、蠔油、料酒等,旗下品牌包括金龍魚、海皇、丸莊、梁汾、車輪等;相比之下,魯花的調味品品牌要更為單壹,但其品類依舊豐富,涵蓋醬油、料酒、食醋、蠔油、調味油等。
其實,無論是金龍魚還是魯花,覬覦調味品賽道已經多年,而且早在多年前就進行了相關產業布局。
早在2015年,金龍魚就引入臺灣老字號醬油品牌“丸莊”,並投資1.25億美元在江蘇成立了丸莊益海嘉裏(泰州)食品工業有限公司,整合了雙方在原料、技術、銷售渠道等優勢,可年產16萬噸優質醬油,包括黑豆醬油、黃豆醬油、豆麥醬油等各類高端天然釀造醬油。2019年10月,丸莊醬油產品正式上市。
而在2019年9月,金龍魚收購山西梁汾醋業有限公司,並將該企業名稱變更為山西梁汾金龍魚醋業有限公司,據該企業在招聘宣傳材料中稱,益海嘉裏的並購將使梁汾醋業谷物固態智能化釀造技術通過益海嘉裏集團在渠道、資金、品牌價值等優勢下得以充分發揮,利用五年的時間形成年產30萬噸固態釀造高附加值食醋的生產能力和年收180億,凈利潤54億的盈利能力。
不過讓人感到奇怪的是,完成並購之後的金龍魚,並沒有著急將產品快速上市。丸莊醬油是2019年10月才上市,而“梁汾”醋業是2020年才正式上市。
今年6月,金龍魚還以增資近4.5億元的方式獲得了廣味源的實際控制權。
與金龍魚壹樣,魯花集團也早早的布局了調味品領域。
據魯花集團官網信息顯示,2012年,公司投資興建“山東魯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先進的生物發酵技術,采用非轉基因原料,經過醬香菌種制曲、四季凈釀發酵、物理壓榨三大環節,精釀出了自然鮮醬香醬油。2019年,集團公司推出了原料升級、品質升級的魯花全黑豆醬油系列產品,為消費者的餐桌增添營養健康與美味……
圖為山東萊陽魯花醬油生產基地的凈釀艙
對於公司的調味品板塊,魯花集團在官網中宣傳:“利用獨特的生物發酵技術,生產高端自然鮮醬香醬油、全黑豆醬油、自然鮮炒菜香醬油、蘸食鮮特級醬油、釀造黑糯米香醋、料酒、蠔油、調味醬等多品類的調味品產業鏈。”
而結合當前調味品市場現狀,無論是醬油、食醋、料酒還是蠔油,甚至金龍魚近期推出的火鍋底料等品類,都有比起更為強勢的專業調味品龍頭企業,因此所面臨的市場壓力並不小。但從整體層面看,對於“不差錢”的糧油企業而言,在高度分散的調味品行業,只要有足夠的耐心和信心,未來依舊是充滿機會的。
-03-
誰能馳騁調味品賽道?
“都很差!”
在和壹位調味品業內人士探討“金龍魚和魯花誰的調味品做得更好?”時,該人士直言道:“都是戰略布局,市場份額和渠道策略還處於磨合、探索階段。”
而《調料家》戰略顧問、上海至匯戰略營銷機構首席顧問張戟則表示:“二者各有所長。相比之下,金龍魚調味油做的不錯,魯花醬油相對好壹些。”
由於調味品板塊在金龍魚的整體營收層面占比相對較小,並未單獨披露相關數據,而魯花作為非上市企業,具體品類營收只有企業內部才能獲悉。因此,我們並沒有具體數字來佐證上述嘉賓的觀點。
但根據Chnbrand發布的2021年(第十壹屆)中國品牌力指數 (C-BPI)品牌排名和分析報告顯示,在食用油品牌排行榜上,金龍魚排名第壹,魯花緊隨其後;但在面粉、大米排行榜金龍魚都榜上有名,魯花則未能上榜。不過,在調味品領域,魯花排在蠔油榜第4、醬油榜第9,而金龍魚卻無壹上榜。
由此不難看出,在外界認知中,目前魯花在調味品賽道要比金龍魚跑得更前面壹些。
據魯花集團官網顯示,目前該企業擁有調味品年生產能力30萬噸。並且表示,十四五期間將努力使調味品年生產能力突破50萬噸……以前我們曾估算過,按照調味品產能計算,魯花產業規模應該和千禾味業旗鼓相當。
據魯花四川某市的市場人員向《調料家》透露,魯花在當地的年銷售在4000萬左右,調味品在當地也做得不錯,醬油,料酒,黑醋,白醋,蠔油,芝麻香油都有,商超、流通都在走,料酒賣的最好。
對於魯花在醬油品類的成功,張戟表示,主要得益於該企業堅持走中高端健康調味品路線,選擇黑豆系列醬油作為主打,同時順應醬油行業調鮮趨勢,持續在核心市場系統運營。
其實,無論誰跑在前面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金龍魚和魯花都將調味品賽道“跑通”了,最終結局就是看誰能達到更高的高度而已。
目前來看,糧油企業進軍調味品領域,最難的還是缺乏消費品牌認知,就像醬油品牌的火鍋底料很難打動消費者消費者壹樣。即便是金龍魚旗下的丸莊和梁汾,雖然各自為專業的醬油品牌和食醋品牌,在品牌知名度尚未達到壹定高度時,消費者也很難為之所動。
另外,雖然看上去糧油和調味品在渠道層面具備很強的匹配性,但真正實踐起來未必如此。比如論渠道力,除了海天之外,很難有調味品企業能與金龍魚抗衡,但其調味品的鋪貨率遠不及其食用油和米面板塊來得紮實。而當初魯花為了打開市場,讓消費者和終端接受,不得不采取和食用油捆綁銷售的策略。
而在另壹位業內人士看來,魯花之所以在調味品板塊暫時跑在金龍魚前面,關鍵在於魯花品牌力強(相比丸莊和梁汾),更能帶流量,而且產品線長,規格也多,具備壹定的品類護城河,最為關鍵的是醬油、醋、蠔油、料酒、香油等品類利潤比食用油高,采用分業務團隊操作,經銷商配合度也高,加之渠道下沈廣,形成了更強的綜合能力。
因此,糧油企業跨界調味品,考驗的不只是資金實力,更考驗運作模式、各個環節的利潤分配等綜合能力。
作者:矛石(sanshao520875)
設計:茍托
審核:孟奇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平臺立場;文中部分資料根據企業公告或公開信息整理,文中數據僅供行業交流,不作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