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生物之間的同類相食其實是比較普遍的現象,甚至包括壹些哺乳動物在內,但壹般僅限於幼崽或者在特定的食物匱乏年代,不過這在昆蟲界確實已經成了常態,比如黑寡婦蜘蛛和螳螂,大家對於蜘蛛交配與相食很少見到,但螳螂見得就多了!
這就是昆蟲之間的性食同類的現象,意思是交配前後雄性會被雌性吃掉,都是下半生動物的雄螳螂,是真心願意的嗎?為什麽螳螂還不跑?
雌螳螂交配時吃雄螳螂,有幾種可能:
盡管雄螳螂和雌螳螂都是捕獵界的好手,那大刀壹樣前足直接能將獵戶置於死地!不過兩者的體型完全不在壹個等級上,壹般雌螳螂大約要比雄螳螂大2-3倍,甚至還可能更大,按昆蟲界體型優勢來看,如果真要決壹雌雄的話,那麽雄性除了跑以外,連1%的勝算都沒有,體型決定了輸贏,那麽其他因素呢?
螳螂的雌蟲和雄蟲提醒差異巨大
更容易受精
有壹種說法是雄螳螂唧唧哇哇,必須壹刀砍掉雄螳螂的腦袋才能讓雄性的精子進入雌性的體內,這種可能性存在嗎?確實非常有道理,螳螂這類節肢動物的神經抑制中心在頭部,腦袋掉了後受精概率會大大增加,但顯然雌螳螂並不只是這個目的,因為這樣的話砍掉腦袋就可以了!
為產卵提供更多的能量
螳螂的卵鞘很大個,與螳螂體型相比,卵鞘甚至比螳螂身體還要龐大,但顯然這個不是壹次性排出的,而是有壹個復雜的建造過程(過程可以參考去冰淇淋機做壹個冰淇淋的過程,只是時間可能會比較長),即使卵鞘的結構是空泡(類似泡沫)結構,這也將消耗雌螳螂大量的營養和能量,所以吃掉這送上門的食物明顯最經濟實惠!
螳螂的卵鞘和其體型相比是相當巨大的
雌螳螂餓了
生物學家做過壹個組實驗,分別將剛餵食過,和半饑餓以及饑餓狀態的雌螳螂三組分別與雄螳螂交配,果然饑餓狀態的雌螳螂還沒讓雄螳螂靠近,壹刀就將雄螳螂給結果了,而半饑餓狀態的雌螳螂則完成交配後有部分被雌螳螂絕殺了,有部分成功逃脫!剛投餵過的雌螳螂則對雄螳螂壹點感覺都沒有,交配完成後雄螳螂揚長而去!
所以從實驗角度來看,雌螳螂是否饑餓是決定雄螳螂被吃的關鍵,因此雄性在雌性看來並不是能傳宗接代的對象,而是和其他獵物壹樣,只要饑餓就會毫不猶豫被吃!
雄螳螂會被雌螳螂吃光嗎?
螳螂與蜚蠊(蟑螂學名)目同屬於網翅總目中的其中壹員,據最早發現的西伯利亞螳螂化石來看,它們存在的歷史至少已經超過1.35億年,很難確定螳螂是什麽時候演化出這個性食同類的現象(最早羅瑟?馮?盧森霍夫在其著作《有趣的昆蟲》中描述了螳螂及其同類相食行為),有生物學家認為這可能是演化過程中的壹次突變而已,比如在食物匱乏時期的壹個亞種變異出了這個本能,而它們幸存了下來,那麽後期將會持續保持這種演化!當然螳螂能存在那麽久,顯然雄性螳螂並沒成為雌螳螂的主食,要不然吃完了大家都得玩完!
在巴西東北部發現的1億1千萬年前的螳螂化石
但同樣有生物學家持反對意見,因為螳螂的武器裝備相當可以,那把大刀的獵殺範圍內,雄螳螂的體型與身體特性,都和螳螂的傳統獵物非常相似,所以雌螳螂不過是執行了列示本能而已,根本無關與演化和所謂的突變!
這是根據化石復原出的史前螳螂圖。
更有化石資料顯示,遠古的螳螂和現代螳螂身體結構上差異並不大,這表示這種昆蟲可能和蟑螂類似,其體型已經趨近完美,不過並沒有證據顯示螳螂已經走到了進化末端!
還有那些動物會同類相食?
黑寡婦蜘蛛和赤背蜘蛛都有這種習性,不過也不是所有的黑寡婦蜘蛛都在交配後吃下雄蛛,比如美國黑寡婦蜘蛛物種裏,只有壹種是在交配後表現出同類相食,這就是?南方黑寡婦?蜘蛛,而跳蛛比較有意思,雌蛛會在交配後嘗試吃掉雄蛛,不過很多時候都不會成功!
更變態的是甘蔗蟾蜍,比較大體型的蟾蜍會扭動後腿足趾來引誘幼年蟾蜍,然後將它們整個吞下。而這個同類相食從蟾蜍的幼年期也就是蝌蚪的時候就開始,先孵化的蝌蚪會尋找蟾蜍卵,並肆意捕食它們能找到的黑色滑溜的?球狀物體?,也就是蟾蜍卵,更有性格的是,即使有其它替代食物,蟾蜍卵仍然是他們的首選!
所有甘蔗蟾蜍最大的天敵就是它們之間,不過更詭異的是即使同類相食如此殘暴,但甘蔗蟾蜍還是在澳大利亞泛濫成災了,這是啥物種?估計是上帝派來占領澳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