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河縣位於貴州省東南部,黔東南州中部,東與天柱、金平縣接壤,南與黎平、榕江縣接壤,西與雷山、臺江縣接壤,北與施秉、鎮遠、三穗縣接壤。距省會貴陽294公裏,距州府凱裏98公裏。總面積2176平方公裏,轄7鄉5鎮308個村(居委會),總人口23.87萬,其中苗族、侗族占96%。縣人民政府原駐柳川鎮,2005年遷至葛東鎮。郵政編碼:556400。代碼:522629。區號:0855。拼音:劍河縣。
行政區劃
劍河縣轄5鎮7鄉308村(居委會):柳川鎮、岑松鎮、南加鎮、南明鎮、葛東鎮、九陽鄉、太永鄉、南哨鄉、南寨鄉、_西溪鄉、閩東鄉、官窯鄉。
自然資源
劍河地質構造是江南古陸的壹部分,屬山地高原。地處雷公山中山地貌向湘西丘陵地帶的過渡地帶,山勢崎嶇,山巒青翠。最高海拔1626米,最低海拔348米。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季無嚴寒,夏季無酷暑,溫和濕潤。年平均氣溫16.7℃,年平均降雨量1220 mm,年平均日照時數1236.3小時,年無霜期300天左右。農業生產條件良好。主要糧食作物有水稻、小麥、玉米、紅薯等。主要經濟作物有油菜、花生、烤煙和桐油。
劍河土地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63.2%,木材蓄積量566萬立方米,是貴州省10林業重點縣之壹,享有“綠色王國”的美譽,197年被全國綠化委員會評為“造林綠化百強縣”。這裏盛產松樹、杉樹、樟樹、楠木等樹木,包括禿杉、鵝掌楸、紅豆杉、水杉、臭柏、銀杏等國家壹、二、三級珍稀保護樹種。我國野生動物眾多,有33目64類183種,其中獼猴、大鯢、穿山甲為國家重點保護動物。
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煤、金、錳、鐵、鋅等。
境內水資源豐富,有清水河、南稍河、八卦河、烏米河、高定溪等河流和溝壑334條,全長910公裏,年均流量26.4億立方米。其中清水河是湖南省沅江上遊的幹流,全長98公裏,流域面積1.532平方公裏。當地小水電站8座,總裝機容量2950千瓦。目前,清水河流域在建的三板溪水電站是十五重點水利工程,總投資58.6億元,裝機容量654.38+0萬千瓦。劍河縣是水電站建設的主要庫區,壹個縣城和南加、南寨、柳川、南哨、葛東五個集鎮需要整體搬遷重建,淹沒土地面積44.25平方公裏,占整個庫區淹沒面積。
劍河素有“藥材之鄉”的美譽,擁有杜仲、厚樸、天麻、靈芝、黃柏等中藥材1024種,其中植物897種,動物127種,礦物質1種,總儲量超過65438+萬噸。
劍河的楊梅是獨壹無二的。研發生產的活塞、松香、鉛筆、蛇酒遠銷海外,南哨鄉九當村農民的竹雕暢銷日韓。水晶頭、竹筍、蕨菜等綠色食品受到國內外消費者的青睞。經過幾千年的自然和人工選育,白堅香豬這壹群體資源已被國家畜禽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可,具有很高的開發價值。目前,白堅香豬系列產品包括香豬脯、香腸、火腿等。,並獲得2003年廣州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民族食品最有名,主要有酸菜魚、牛肉、歐菜、野菜等。
旅遊資源
劍河山川秀美,旅遊資源得天獨厚。百裏自然原始闊葉林景區橫跨九陽、南邵、太永三鎮,蜿蜒50多公裏,縱深2公裏。景區內有國家壹、二、三級珍稀保護樹種40余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50余種。是中國為數不多的保存完好的亞熱帶原始闊葉林區,規劃建設為省級科研和生態旅遊度假區。嶗山、杜鵑、攀西瀑布群、平塘洞群等20多個景點美不勝收;十裏長灘、雷大塘、關門巖、夫妻巖、中流砥柱、八仙石柱等旅遊景點流光溢彩。三板溪水電站截流蓄水後,將形成面積85平方公裏的水庫湖,回水長度1.30公裏,呈現出“湖中有山,山中有湖”的奇妙美景。劍河民族風情濃郁,民族服飾多姿多彩,素有“十裏不同天,五裏不同衣”之稱。全縣有16種民族服飾。民族節日豐富多彩,有六月六日民歌節、臧節、祭祖節、齋齋節、茅節、姊妹節、龍舟節等。每逢節日,少數民族婦女身著盛裝,頭戴銀飾,載歌載舞,各地歌舞形式各異,主要有蘆笙舞和木鼓舞。有摩崖石刻、劉基古城、大廣坳紅軍會戰遺址等人文景觀。“苗鄉聖水”劍河溫泉,六泉,流量1.200噸/晝夜。水溫常年保持在36℃-46.6℃。泉水含有硫化氫、鐵、鉀、鈣、氡等多種元素,是中國三大名泉之壹。其理化指標與法國著名的未夕溫泉相似,是壹處不可多得的氡硫溫泉。溫泉苗族農民繼承和發揚民族傳統文化,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農民畫之鄉”。葛東鎮八郎村有古生物化石11綱168屬300余種。它們的種類、數量和質量都是世界罕見的,目前正在申報世界地質公園和世界文化遺產。
歷史的發展
1914清江縣變更為劍河縣。據說“劍河”是苗語“雄如”的音譯。
袁為楠木洞,屬泗州軍民安撫部。明朝永樂五年(1372),在西南洞設夷,屬泗州宣威部。六年(1373),設立藝兮、兩江巡檢司;十二年(1379),屬新華府;宣德九年(1434),調至黎平府。清康熙二十二年,還西南洞頭,有官司;雍正七年,設清江廳,鎮遠府駐防原地。十年(1732)設清江鎮;十二年(1734),清江同治遷臺拱,鎮遠府決定單獨駐紮,天柱縣劉集縣改為鎮遠府。
民國二年(1913),清江堂改為劍河郡,屬千島;第三年(1914),劉集縣分縣,隸屬劍河縣。十二年(1923)直屬於省;二十四年(1935)屬於第十行政監察區;二十五年(1936)屬第七行政監察區。同年,劉晶縣被撤銷,並入劍河縣。26年後(1937),屬於第壹行政監管區。
1950屬於鎮遠地區,1956劃入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958並入臺江縣,1962分出臺江縣。
2000年,劍河縣轄4鎮7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為189085。各鄉鎮人口(人):柳川鎮32230岑松鎮18533南加鎮19282南明鎮19180九陽鄉17491太永鄉17393南哨鄉65438。盤溪鄉14926閩東鄉11899官窯鄉8271
2002年劍河縣總面積2035.1平方公裏,轄4鎮7鄉6居委會270村委會。年末總人口21.51,00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600人,少數民族人口1.936人。
2003年2月20日,貴州省人民政府批準改變臺江縣葛東鎮隸屬關系,劃歸劍河縣管轄。臺江、劍河縣行政區域界線相應變更。
2003年劍河縣總面積2171.1平方公裏,轄5鎮7鄉,307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原出處如此,需查)。年末總人口2411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8萬人;少數民族人口23.2萬人,占總人口的96.2%。
2005年,劍河縣人民政府駐地從柳川鎮遷至葛東鎮。
2020年6月6日165438+10月65438 2020年中國最美縣城名單出爐,劍河縣榜上有名。
2020年7月29日,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重新確認劍河縣為2020年國家衛生鄉(縣)。
2020年6月,劍河縣被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縣(長征區(紅軍))。
2019年3月5日劍河縣被列入2018年度全國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縣(市、區)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