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狀況
杭州有著江、湖、山交融的自然環境。丘陵和山地占全市總面積的65.6%,平原占26.4%,河流、湖泊和水庫占8%。世界上最長的人工運河京杭大運河和以湧潮聞名的錢塘江穿城而過。杭州的西部、中部和南部屬於浙西中低丘陵,東北部屬於浙北平原。江湖眾多,物產豐富。杭州被譽為“天府之國”、“絲綢之鄉”、“人間天堂”。
杭州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7.5℃,平均相對濕度69.6%,年降水量1139 mm,年日照時數1762小時。杭州生物種類繁多,國家壹級保護動物13種,二級保護動物55種,二級保護植物13種。全市平均森林覆蓋率為62.8%。礦產資源包括大中型非金屬和金屬礦床。臨安昌化出產壹種世界罕見的雞血石,是收藏石、郵票石中的珍品。
旅遊資源
杭州有兩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西湖景區和“兩江壹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島湖)景區;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天目山和清涼峰自然保護區。
雷峰塔保護區;五大國家森林公園——千島湖、大奇山、吳超、富春江、青山湖森林公園;國家旅遊度假區——枝江國家旅遊度假區;西溪國家濕地公園,中國第壹個國家濕地。杭州還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5處,國家博物館9座。全市擁有旅遊景點120余處,年接待遊客10000余人。目前,杭州正以“三河四湖壹山壹河壹溪三址”為重點發展觀光旅遊,以把西博會打造成世界級會展品牌為目標發展會展旅遊,以舉辦2006年世界休閑博覽會為契機發展休閑旅遊,形成觀光旅遊、會展旅遊、休閑旅遊“三位壹體”的新格局,共同打響“遊在杭州”的品牌。
地理氣候
杭州的地理坐標是東經118 21′-120 30′,北緯29 11′-30 33′。杭州位於浙江省西北部,東臨杭州灣,南接紹興、金華,北接湖州、嘉興,西接安徽省。杭州地處長江三角洲和錢塘江流域的南緣,地形復雜多樣。杭州西部屬於浙西丘陵地區,主要山脈是天目山。東部屬於浙北平原,地勢較低,河網密布。具有典型的“江南水鄉”特色。全省最大的河流錢塘江從西南向東北流經全市大部分地區。東苕溪經臨安、余杭流入太湖。
杭州中心的地理坐標是東經120 12 ',北緯30 16 '。杭州地處亞熱帶季風區,四季分明,夏季氣候濕熱,被稱為小火爐。相反,冬天又冷又幹。春秋兩季氣候宜人,是觀光旅遊的黃金季節。杭州的城市原點(零公裏標誌)位於杭州市上城區魏紫花園的坐標原點。魏紫花園的坐標原點從1913開始就是杭州市中心。城市中的建築、道路、水系、名勝古跡,都可以根據原點標明方位和離原點的距離。
[編輯本段]人文環境
城市人口
人口200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達到1,06543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340人。其中,戶籍人口683.3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5.74萬人。戶籍人口中,農業人口328.9萬人,非農業人口354.48萬人。據公安部門統計,全市人口出生率為9.18‰,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42‰。
城市地位和榮譽
依托深厚的文化歷史背景、旅遊資源;隨著浙江經濟的不斷發展;杭州作為浙江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城市地位也日益上升。浙江省政府提出了“十壹五”期間將杭州建設成為長三角第二大中心城市的目標口號。
2008年,杭州在《瞭望東方周刊》評選的“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中排名第壹。這是自2004年以來連續五年的“中國最幸福城市”。
2007年,杭州被國際旅遊聯合會授予國際旅遊金星獎,成為第壹個也是唯壹壹個獲此殊榮的中國城市。
從2004年到2008年,杭州連續五次榮登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行榜榜首。
2006年,杭州被世界休閑組織授予“東方休閑之都”的稱號。
2006年,杭州被國家旅遊局和世界旅遊組織授予“中國最佳旅遊城市”稱號。
2010杭州入選“中國十大最奢華城市”。
蘇州
[編輯此段]自然地理
經緯度:市中心位於東經119 55 '-121 20 ',30° 47 '-32° 2 '。
氣候蘇州地處溫帶,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城市地勢低平,平原占總面積的55%,水網密布,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主要種植水稻、小麥、油菜,產棉花、蠶桑、水果,特產有碧螺春茶、長江刀魚、太湖銀魚、陽澄湖大閘蟹等。蘇州是著名的“天府之國”、“絲綢之鄉”,被譽為“人間天堂”。
太湖地形蘇州市屬於長江三角洲平原和太湖平原兩個省級自然地理區,屬於長江平原沿岸沙洲區、蘇錫常平原、太湖湖濱丘陵區、陽城-澱茂低地四個二級自然區。地形的特點是平緩的平原。整個城市地勢低平,自西向東緩慢傾斜。平原海拔3 ~ 4米,陽澄湖、烏江壹帶只有2米左右。
山中散布著低矮的丘陵,壹般高100 ~ 300m,分布在西部山區和太湖諸島,其中圓頂山最高(341m),還有南陽山(338m)、西洞庭山煙霧峰(336m)、東洞庭山莫裏峰(293m)、棋子山(293m)。
水系蘇州河港縱橫,湖泊密布。最著名的湖泊是西角的太湖和草湖。東部有澱山湖和胡成湖;北有昆承湖;其中有陽澄湖、金雞湖、獨墅湖;長江和京杭運河貫穿城市北部。太湖的水向北流入江中,向東流入湖中後,通過黃浦江流入江中。運河水量從西面入閣,從南面望出去;曾經出海的“三河”,現在都是從黃浦江以東排入江中,從而形成蘇州三大水系。
蘇州河網密布,市區是江南水網的中心,也是全國人口最密集的地區。這裏被中國著名的水稻產區環繞,農業發達,素有“水鄉澤國”、“天下糧倉”、“魚米之鄉”的美譽。自宋代以來,素有“蘇滬熟,天下足”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