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服:煎湯,3~5錢(鮮者1~2兩);搗汁或研末。
宜忌脾胃虛寒,溲多不渴者忌服。
①《本草經疏》:因寒發噦,中寒嘔吐,濕痰停飲發熱,並不得服。
②《本草從新》:吐血因於虛寒者,非所宜也。
選方①治吐血不止:白茅根壹握,水煎服之。
(《千金翼方》) ②治血熱鼻衄:白茅根汁壹臺,飲之。
(《婦人良方》) ③治鼻衄不止:茅根為末,米泔水服二錢。
《聖惠方》) ④治喘:茅根壹握(生用旋采),桑白皮等分。
水二盞,煎至壹盞,去滓溫服,食後。
(《聖惠方》如神湯) ⑤治溫病有熱,飲水暴冷噦者:茅根、葛根(各切)半升。
以水四升,煮取二升,稍溫飲之,啘止則停。
(《小品方》茅根湯) ⑥治胃反,食即吐出,上氣:蘆根、茅根各二兩。
細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頓服之,得下,良。
(《千金方》) ⑦治小便熱淋:白茅根四升。
水壹鬥五升,煮取五升,適冷暖飲之,日三服。
(《肘後方》) ⑧治小便出血:茅根壹把。
切,以水壹大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溫頻服。
(《聖惠方》) ⑨治勞傷溺血:茅根、幹姜等分。
入蜜壹匙,水二鐘,煎壹鐘,日壹服。
(《綱目》) ⑩治血尿:白茅根,車前子各壹兩,白糖五錢。
水煎服。
(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⑾治乳糜尿:鮮茅根半斤。
加水2000毫升煎成約1200毫升,加糖適量。每日分三次內服,或代茶飲,連服五至十五天為壹療程。
(《江蘇省中草藥新醫療法展覽資料選編》) ⑿治腎炎:白茅根壹兩,壹枝黃花壹兩,葫蘆殼五錢,白酒藥壹錢。水煎,分二次服,每日壹劑,忌鹽。
(《單方驗方調查資料選編》) ⒀治陽虛不能化陰,小便不利,或有濕熱壅滯,以致小便不利,積成水腫:白茅根壹斤。掘取鮮者,去凈皮與節間小根,細切,將茅根用水四大碗,煮壹沸,移其鍋置爐旁,候十數分鐘,視其茅根若不沈水底,再煮壹沸,移其鍋置爐旁,須臾視其根皆沈水底,其湯即成,去渣溫服,多半杯,日服五、六次,夜服兩、三次,使藥力相繼,周十二時,小便自利。
(《醫學衷中參西錄》白茅根湯) ⒁治卒大腹水病:白茅根壹大把,小豆三升。
水三升,煮幹,去茅根食豆,水隨小便下。
(《補缺肘後方》) ⒂治黃疸、谷疸、酒疸、女疸、勞疸、黃汗:生茅根壹把。
細切,以豬肉壹斤,合作羹,盡啜食之。
(《補缺肘後方》) ⒃治血熱經枯而閉:茅根、牛膝、生地黃,童便。
煎服。
(《本草經疏》) ⒄解曼陀羅中毒:白茅根50克,甘蔗500克。
搗爛,榨汁,用壹個椰子水煎服。
(《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⒅溫病熱噦(胃有伏熱,令人胸滿,引起氣逆,氣逆發聲稱為噦)。
用茅根、葛根、葛根各250克,加水三升煎成壹升半。
每服壹杯,溫水送下。噦止即停服。
⒆反胃,食肉即吐。
用茅根、蘆根各200克,加水四升,煮成二升,壹次服下。
⒇肺熱氣喘。
用生茅根壹把,口咬細,加水二碗,煮成壹碗,飯後溫服,三服病愈,此方名如神湯。
(21)體虛水腫(小便不利,但飲水很多)。
用白茅根壹大把,小豆三升,加水三升煮幹,去茅食品,水隨小便排出。
(22)五種黃病(黃疸、谷疸、酒疸、女疸、勞疸。
身體微胖,汗出如黃汁)。
用生茅根壹把,切細,和豬肉壹斤同煨湯吃。
(23)小便熱淋。
用白茅根四升,加水壹鬥五升,煮成五升,溫服;壹天服壹次。
(24)勞傷尿血。
用茅根、幹姜等分,加蜜壹匙,水二杯,煎成壹杯服下。壹天服壹次。
(25)鼻血不止。
用茅根研細,每服10克,淘米水送下。
(26)吐血不止。
用白茅根壹把,水煎服。
(27)竹木入肉。
用白茅根燒過研末,調豬油塗傷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