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節氣為公歷(公歷)8月7日09: 52: 58。
農歷(陰歷)七月初五,星期日。
主要分支是:沈冰豬年,沈冰月和心有日。
秋老虎形成的原因
秋虎形成的原因是控制中國的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在秋季逐漸南移,但向北移動。在這個高氣壓的控制下,局部多雲轉晴,太陽輻射強,氣溫上升。這種再生天氣在歐洲被稱為“老婦夏”天氣,在北美被稱為“印第安夏”天氣。
由於中國幅員遼闊,“秋老虎”的表現略有不同。比如華南的秋老虎比長江流域的秋老虎要晚,壹般延遲2-4個節氣。另外,秋老虎的防治時間每年都有長有短,半個月到兩個月不等;有時候秋老虎來了又走,走了又回頭。“秋老虎”天氣,雖然氣溫高,但總的來說,空氣幹燥,陽光充足,早晚不會很熱,不會熱得喘不過氣來。
秋老虎如何做好預防措施?
1,安心
暑熱最容易讓人感到悲傷,暑熱擾亂人心。人們經常表現出不安、不安和困惑的想法。這時,他們要有意識地避免這種不良情緒的幹擾,做到心平氣和,心胸寬廣,遇事不煩,不急躁,開朗舒適,始終保持心理平衡和良好的心態。
2、祛暑
還是要加強防暑降溫,註意不要長時間待在烈日下或高溫環境中。外出時要帶好遮陽傘和帽子,並及時補充水分,多喝淡鹽水、綠茶、綠豆湯、酸梅湯、菊花茶、金銀花露、蘆根水等清涼飲料。
3.繼續睡覺
要合理安排個人日常生活,做到作息準時、生活規律、勞逸結合,保證適當的睡眠和休息,特別是午睡,保護心臟,避免過度疲勞,提高機體對高溫的耐受力和對“秋老虎”的抵抗力。
4.調整妳的飲食
此時人體的消化功能較差,夏季不宜大量吃肉來補充消耗。可以多吃豆類、薏米等健脾利濕的產品,但要註意“秋瓜對胃不好”,少吃西瓜,以免損傷脾胃。因為此時腸道抗病能力減弱,稍不註意就可能發生細菌性痢疾、食物中毒、霍亂、傷寒等腸道傳染病,所以要特別註意飲食衛生,防止“病從口入”。
如何應對秋老虎?
1,防暑降溫要繼續。
入秋後,雖然晝夜溫差變大,但白天還是很熱,有時酷暑更壓人。所以防暑降溫還是要繼續,不能有絲毫疏忽。
首先,清熱解暑的食物不能壹下子從餐桌上撤下。壹般來說,這種飲食可以預防中暑,止汗補液,還可以增進食欲。因此,喝壹些綠豆湯或吃蓮子粥和薄荷粥是非常有益的。多吃新鮮的水果和蔬菜,既能滿足人體的需要,又能補充通過排汗流失的鉀。第二,寒性飲食要減少。經過長時間的夏後旅行,人們的體力消耗非常高,尤其是壹些老年人,他們大多脾胃虛弱。所以在選擇食物的時候,不宜太涼。
第三,膳食營養要加強。不能為了清熱解暑,就把飲食搞得太清淡。事實上,當妳在初秋到來時,妳可以適當地吃肉。許多食物,如鴨子、泥鰍、魚、瘦豬肉和海鮮,不僅可以清除夏季的熱量,還可以滋補妳,所以妳可以放心食用。
2、不要急著貼秋膘。
說到立秋的習俗,就不得不提“貼秋肥”。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秋季適當進補,是人體各器官功能恢復和調節的最佳時機。然而,在立秋前後,氣溫仍然很高。此時吃狗肉等熱性食物容易上火,還是適合吃鴨、魚、山藥、百合等寒性食物來潤燥。
除了潤燥,還要註意清熱利濕。這是因為立秋處於夏秋交替的過渡時期。壹方面是秋季幹燥,另壹方面可能是暑濕積聚在體內。所以,辛辣生冷的食物和油膩辛辣的食物要少吃。
3.保持充足的睡眠
夏季晝長夜短,氣溫高,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消耗大,容易感到疲勞。充足的睡眠可以放松大腦和身體系統,不僅有利於工作和學習,也是預防中暑的措施。
夏夜睡眠最好不要超過23點,秋後睡眠最好不要超過22: 30。因為人身體裏的陰陽本來就很平衡,白天疲勞對身體造成的傷害需要在晚上睡覺的時候進行自我修復,比如壹些小毛病就會自己恢復。晚上睡眠得不到保證,人體的免疫機制就會被打亂,小病不修復就會變成大病。所以年輕人每晚至少要保證7個小時的睡眠,老年人至少6個小時。
4、藏陰養肺防秋燥
潤肺養肺成為預防秋燥的重點。對於身體強壯的人來說,肺燥的人可以多喝涼茶。預防秋燥,可以喝壹些百合、銀耳、生地黃、熟地黃等潤肺養肺的湯,如煮壹些葵花瘦肉湯、川貝瘦肉湯、冬瓜綠豆湯、川貝雪梨燉冰糖、大白菜燉豬肺、南北杏川貝燉瘦肉等。,而且秋天可以多喝。
中醫認為潤燥法是用來緩解秋燥的。根據五行五色原理,秋季應多吃白色食物,如水煮冬瓜湯、蓮藕湯、白蘿蔔花生湯、大白菜湯、白梨銀耳湯等。水果方面,可以選擇白梨、西瓜、香蕉、蘋果、哈密瓜等。另外,張仲景提出“秋季不吃肺”,秋季最好不吃豬肺、牛肺、羊肺。秋季盡量不喝白酒,以免幹燥。
5、還需要預防“空調病”
立秋後,辦公室裏的空調依舊,但人們在享受微風涼爽的同時,也容易患上空調病,尤其是立秋後,早晚天氣較涼,壹不小心就會出現腹痛、上吐下瀉、感冒、腰肩酸痛等癥狀。
立秋後,早晚天氣寒冷,不容易長時間開空調。晚上最好不要開或者只開除濕。這樣既能降溫祛暑,又能預防空調病。二、空調環境下的人經常喝姜茶。身體虛弱的人可以在辦公室準備壹件外套“禦寒”。
6.下午鍛煉最好。
許多人喜歡早上去公園鍛煉。專家說,立秋後,早晚氣溫會降低,老年人會過早參加鍛煉,這對他們的健康不利。入秋後,市民可以選擇下午鍛煉。此時氣溫高,人的中樞神經系統活躍。這個時候適當的運動對人體健康是非常有益的。市民可以選擇快走、慢跑、遊泳等運動方式,每天鍛煉時間約為1小時。
慢跑是理想的秋季運動,可以增強血液循環,提高心肺功能,緩解腦動脈硬化,使大腦正常工作。跑步還能有效刺激新陳代謝,增加能量消耗。
另外,從夏天到秋天,人的精神情緒也會發生變化,有的人會生悶氣,導致陰陽失調,吃不飽,睡不好。專家表示,從臨床經驗來看,女性患季節性疾病的人數多於男性,因為女性容易受到情緒因素的影響。專家表示,市民應積極調整情緒,保持平常心,通過旅遊和交友來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