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中國哪個城市的食物讓妳覺得不好吃?

中國哪個城市的食物讓妳覺得不好吃?

如果妳沒有在假期裏來過長沙,妳可能永遠不會知道,以休息換來喘息的農民工為了壹杯奶茶願意排上2-3個小時的隊。

這大概就是長沙的魅力——或者說,美食城的魅力。

但也有同樣的壹群人,帶著“用食物來填補心中的空缺”的心態去其他城市,卻壹次又壹次地在餐桌上後悔。

在社交網絡上,這樣的城市被稱為“食物沙漠”。這些城市或許有不錯的人文自然景觀,但在當地吃到的美食卻讓人瞬間明白為什麽父母總想帶著方便面出國。

所以在假期的第二天,我們整理了微博上被稱為“美食沙漠”的城市,壹起來看看哪些城市的哪些美食讓大家感到不滿意。

哪些城市被稱為“食物沙漠”?

“美食沙漠”榜單前列的城市都是經濟發達的大城市。這也比較容易理解。由於在這些大城市生活和流動的人口眾多,討論和投訴量相對較高,在排名中也較高。

10大“美食沙漠”中,南北城市開放的有七三個。

在整個沙漠集團中,由於在北京和杭州的巨大領先優勢,已經形成了壹個獨立的廠牌——沙漠兄弟。

這兩個沙漠兄弟到底有多冷清和憤怒?大概在21世紀人人胃口大開,人人都在叫囂減肥的時候,生活在這個城市的人,都因為不能種肉而煩惱和憤怒。

(來源:微博)

北京有烤鴨,杭州有東坡肉中國美食有哪些,其他被詬病為“美食沙漠”的城市也有自己的名菜,但還是不幸上榜。

哪些食物會阻礙?從大規模的投訴中,我們找到了互聯網食品行業的“針對性”人群。

網友吐槽最嚴重的中國美食有哪些,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傳統小吃。這些“隱藏的美食”,在美食攻略中常出現在破敗的敘利亞式小巷中,常常讓遠道而來的遊客目瞪口呆。

被投訴的零食通常分為兩類。壹種是“妳怎麽能這樣”的不合格零食,比如沒有芝麻醬的熱幹面;另壹種是外國遊客不太能接受的當地美食,比如老北京最愛的豆漿、爆肚。

哪壹刻,妳意識到這是壹個“食物沙漠”

通過分析網友對京杭兩城的吐槽,其實可以總結出大家對“食荒”的復雜情緒。

以北京為例,大家對北京的抱怨都集中在某些食物上,比如紅燒、烤鴨、炒面。雖然在北京當地人眼中,這些美食算是當地的代表,但在口味各異的老外眼中,這些美食卻不是很有說服力。

媒體人劉春也在微博上以局外人的角度討論了北京小吃。在微博評論區,炒肝、果脯、豌豆黃等食物成為了批評的對象。

(來源:微博)

以杭州為例,大家對“杭州菜”的詬病,主要集中在對菜的味道缺乏了解上。比如熱門的杭州菜,清淡、酸甜等等,從中可以看到壹些常見的說法“我不想減肥,杭州太差了”、“酸酸甜甜的食物怎麽吃?”被吃掉了嗎?” 嘴”。

果然,這個世界上胖的原因都是壹樣的,但是瘦的原因卻有無數個版本。只是被逼餓死減肥特別慘。

從網友們的評論來看,他們壹路來到杭州,發現越是熱門的地方,越難吃到好吃的。因為老字號的新白鹿餐廳的陣容,以及湖畔的三步壹街拍,大家都已經提過很多次了。

這種充滿場景的描寫,讓人有些胸悶。

而在北京和杭州的關鍵詞中,我們也發現了“外賣”的場景。“美食沙漠”這個詞,不僅是外國遊客對壹座城市的評價,更是每天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們發自內心的悲哀。

每天被工作掏空身體的農民工,總是想著靠壹頓美餐來恢復血液。但無論是糾結的選餐過程,還是最後壹餐的不好吃,難免讓人覺得這個城市的食物對生活在這裏的人真的不夠友好。

這也導致所有假期成為他們旅行或回家探索食物的理由。遠方的生活叫生活,眼前的生活只是壹份兼職。

在評論區,我們還發現了很多當地居民對壹個城市的抨擊。“我對生活沒有欲望”、“點的最多的外賣是沙拉”、“外賣是智商稅”……壹個城市帶來的失望,大概是用最低調的話來說最痛苦的人生感悟。

從這些話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大家對食物的期待,以及現實給他們帶來的反差。

當年輕人被壹個美麗的城市宣傳片所吸引時,他們發現自己最簡單的美食欲望在這裏無法得到滿足,只能將這座城市稱為“美食沙漠”,這是他們最無奈的吶喊。

評判“食物沙漠”的標準是什麽?

其實在討論“食荒”的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壹個新的問題——每個人對食荒的定義都不壹樣。

媒體學者樓健是杭州人,現居北京。按照我們上面的選擇,他也算是在“沙漠”裏吃過幾十年了。但他提出了壹個問題——當人們談論食物沙漠時,他們是在談論當地的食物,還是當地可以吃的食物?

(來源:微博)

這樣的矛盾在北京和上海這兩個大城市更為明顯。

在本次美食沙漠評選中,上海排名第四。當人人都稱贊這座城市的飲食文化時,法國、意大利和日韓美食是首選。不過,在上海的微博賬號中,本邦菜和小籠包也遭到不少人的詬病。

為什麽在北京擁有這麽多優秀美食辦公室的北京,在評選中仍位列美食沙漠第壹?

大家討論美食沙漠的另壹個矛盾點是美食帶來的價格問題。在討論杭州美食(真好吃)的帖子中,很多人提到了人均743元的高檔餐廳金沙堂。

《國宴·家宴》的作者王宣儀出生在浙江的壹個家庭。杭州菜在她的印象中是優雅的,它的價值更多在於表現出主人的誠意。

她在文章中寫道,“壹個茄子是通過幹貝、蟹肉、菱角等各種材料和方法蒸炒,然後用文火燉、燉、燉、蘸肉汁、海鮮等。擺了接手的手勢,上菜的時候,只看到壹盤茄子,主人得意洋洋地說,請吃茄子,最後等客人說,啊,這茄子有什麽好吃的? "

然而,這種誠意通常是建立在高昂的價格之上的。與現在流行的口味相比,主打誠意的杭幫菜和本幫菜,顯得有些太囂張了。

但在壹個標榜美食的城市裏,如果總是用壹些人均數百元的菜系做臉來吸引顧客,那就太光鮮了。如果妳真的想取悅遊客和年輕人,妳仍然需要負擔得起的能滿足大眾口味的食物。

畢竟,在普通農民工眼裏,真正的食物是加班到深夜的真正美味外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