臟腑火熱熾盛,熱迫血分所表現的證候。臨床以血液妄行,發熱,甚者則神昏等為主要表現的證。多因煩勞,恣食辛熱,惱怒傷肝,房事過度等因素引起。血之運行,有其常道,臟腑火熱,內迫血分,絡脈受傷 ,血不循常道而外溢。故血熱證以出血和熱象為主要特征。肺絡傷則咳血,胃絡傷則吐血,膀胱絡傷則尿血,大腸絡傷則便血;體表出血可見鼻衄、齒衄、舌衄,肌衄等。婦女月經前期,經量過多也是血熱的表現。伴見心煩,面赤,口渴喜冷飲,舌紅,脈弦數有力等熱象見證。血分火熱熾盛,有內傷外感之別,以上論述的為內傷雜病中所見的血熱證,外感病熱入血分,見衛氣營血辨證。血熱證治宜清熱涼血,方如黃連解毒湯、犀角地黃湯。還可以去醫院輸點葡萄酸鈣。
血熱是熱毒侵入血分,跑到血液裏面去了,常發生在熱帶地區,或者是在非常熱的環境中工作,或者是在炎熱的季節,曝曬過度,或者是出汗過度,沒有補充水分,久渴,失水,或者吃炒的、油炸等燥熱性的食物,或者是服用壹些興奮劑,都可能導致血熱。
血熱的癥狀是血液熱了之後,到處亂竄。每個人都曾經有過血熱的經驗,只是不太記得而已。每到了夏天,曬過太陽之後,血液在體內亂竄,弄得妳坐立難安。妳通常會說,好熱喔。仔細的去感覺壹下,就可以發現,皮膚由內而外有壹點刺刺的感覺,那是熱血妄行。有些人的微血管比較脆弱,就在皮下出現壹點壹點的小紅點。那就是脾經對血管的調節不好,當熱血竄到末稍的時候,血管就擋不住血液,以致血液就滲出來壹點。看上去,就是皮膚有斑疹。
在血熱的情形下,即使是靜脈流出來的血液,也是鮮紅色的。不像平常靜脈的血液比較暗紅。早期,西洋有壹位醫生陪著工人搭船通過赤道,要到南非去工作。那時候的船艙沒有冷氣設備,通過赤道時,很多工人病倒。當時的治療方式就是把靜脈割開來放血,讓血液流壹點掉,癥狀就改善很多。那就是血熱造成的。當時,他把靜脈壹割開來,看到血色鮮紅,嚇了壹大跳,以為割到了動脈。後來,他從這裏面想到了物理學上有關熱力學的壹條定理,就是能量的轉換,熱能會轉換成身體的內能。從而得到物理學上壹個認知。
還有心煩不安。這時候壹定很煩燥,坐立不安,壹下子起來走走,壹下子又坐下來。舌絳,這時候的舌頭是很紅的。再嚴重壹點,就會譫狂,就是講話不經過大腦,亂講壹通。再更嚴重壹點,就會昏迷,不省人事。
我在前面講過,身體的操作都是非線性的,當血熱的時候,非線性現象就會很厲害。厲害到某壹種程度,身體就會失控,各個器官會失去彼此之間應有的節奏和協調,也就很容易昏迷。
脈數,是血脈跳得很快。因為要加速散熱,必需要加速循環。透過表皮來散熱,也透過呼吸來散熱。
血的病大概有以上所講的三種,第壹種是血虛,造血功能不足,對身體的滋養、濡養的功能也就不好。第二種是血瘀,通道不順暢所造成的。第三種是血熱,環境的溫度太高,以致熱毒入侵血液裏面。
血熱
血熱,是指熱入血中,血行加速而異常的病理狀態。血熱多由邪熱入血所致,也可由於情誌郁結,五誌過極化火而導致血熱。 亦稱血分熱。即血分有熱。癥見吐衄、咳咯、溺血,午後發熱,女子月事先期而來,脈弦而數,法當涼血。小兒發熱證型之壹。《幼科全書》:“血熱者,每日以午間發熱,遇夜則涼,此心熱也。輕則導赤散,重則四順飲治之。”
血熱風燥型、血熱風盛證,本證由於機體蘊熱偏盛,時值青壯年,血氣方剛之際,或因性情急燥,心緒煩擾(精神因素,心火內生;或因恣食魚腥、辛辣之品,傷及脾胃,郁而化熱;或復感風熱邪氣,均可致使血熱內盛,熱盛生風化燥,外發肌膚,出現紅斑,丘疹為主癥的證候。相當於西醫銀屑病的進行期。
臨床表現:
初發或復發病不久。皮疹發展迅速,呈點滴狀、錢幣狀或混合狀。常見丘疹、斑丘疹、大小不等的斑片,潮紅、鮮紅或深紅色。散布於體表各處或幾處,以軀幹、四肢多見,亦可先從頭面開始,逐漸發展至全身。新皮疹不斷出現,表面覆有銀白色鱗屑,幹燥易脫落,剝刮後有點狀出血。可有同形反應;伴瘙癢、心煩口渴。大便秘結、小便短黃,舌質紅赤,苔薄黃或根部黃厚,脈弦滑或滑數。
濕阻氣機 濕邪致病,留滯於臟腑經絡,有阻遏氣機的特點,易使氣機升降失常,經絡氣血不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