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是因地制宜,根據天氣和自然環境標準選擇優良品種,選擇色澤深綠、筍形緊密持久、嫩莖形好、抗蟲性強、優質高產的品種,如瑪麗華盛頓500W、加州157等。
2.及時播種,培育壯苗1,每畝配制營養土細沃土400公斤,堆肥細農家肥400公斤,磷鉀肥7公斤,有機復合肥2.5公斤。充分攪拌均勻沈澱7天後,裝入營養袋,1畝就裝了3000個營養袋。
2.種子處理因為蘆筍種子比較硬,播種前需要在300C的溫開水中浸泡2天,每個魚缸的水要早中晚各換壹次。待種子完全吸濕膨脹後,撈起瀝幹水分,用濕砂布包裹,用0-50C的超低溫冷水處理2天,再置於25-300C促進牙齒生長。當50%-60%的種子漏白時。
3.當地土壤溫度深達5厘米,達到10℃時,及時播種。為提高苗木質量,增加露地栽培的生長期,2月中下旬至3月中上旬可在養護設備中種植預苗。播種前,營養袋中的營養土在播種前必須進行透水性澆水,每個營養袋中播兩個芽種。
4.苗期管理播種後立即在塑料大棚上覆蓋塑料薄膜保溫,早晚各澆水壹次,保持土壤濕潤,促進發芽。棚內環境溫度始終保持在200C C左右,如果高於300C,應立即用薄膜覆蓋降溫,以免高溫燒苗。同時,由於棚內溫度較高,雜草生長非常快,要立即清理。發芽10天後,用混有0.3%磷酸二氫銨鉀的清潔糞水噴灑壹次,待幼苗長到10cm時,立即移栽到街上。
3.整地、定植、移栽:1。整地整地:移栽前20天,將前茬作物的綠肥或油菜稭稈切成12cm長的小段作為街基肥料,1畝用量為3500kg以上。翻土仔細耙平,按150cm犁溝,寬30cm,深30cm,寬120cm。開溝起畦時,應在畦中間挖壹條寬70cm的凹形溝,溝內集中掩埋綠肥或油菜稭稈,然後開溝起畦平整畦。
2.及時移栽,保證種植密度。移栽時,在壟面中間挖種植溝,寬40-50厘米,深30厘米。溝施農家肥1500-2000公斤,蔬菜專用有機復合肥75公斤作為基肥。混合肥沃的土壤,澆水,然後用繩子移植蘆筍。每畝種植2000-2300株,株間距20-25厘米。種植蘆筍時,不能把蘆筍種在化肥上,要避免因幹旱缺水而掉苗或燒苗。種植時,根莖要舒展,土壤要填5-6cm厚,土壤要壓實,用定根水澆水,幼苗成活後分批培土,垃圾要埋在種植溝裏。
四、田間管理1,成活後肥水管理,每隔20-30天,1畝追肥和清糞水700-800kg,或有機化學三元復合肥7-8kg加水750kg進行深施或穴施。幹旱時要註意澆水,雨季要立即排幹管道。種植溝采用培土和除草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栽培,使直立莖埋於畦下15cm處。8月份再次追肥,1畝追施1000kg凈糞水或10-12kg尿素溶液、30kg磷肥、15-20kg氯化鈉。65438年2月至次年2月,拔除枯萎殘株,清理枝條,集中為害,消滅病菌。
3月中下旬至4月初,日平均氣溫超過10℃時,結合施肥分階段培土,培育出高度為10cm的高壟。春、夏、秋三季1畝追施有機化學三元復合肥30-50公斤,秋、冬季追施有機化學有機肥分別為1500-2000公斤。同時保證雨後按時培土除草,幹旱時特別是收獲期要勤澆水。秋季,當新莖長到1.0-1.2m時,將去頂,去掉過多的弱枝和病枝。
2.植株整形(1)疏幹地上莖前後,采筍後有壹個生長期。由於良好的雨熱標準和旺盛的營養生長,非常容易產生繁茂的莖和枝。在這種情況下,應盡快疏幹部分地上莖,以減少同化作用,控制植株的生長發育。但在7、8月份氣溫較高時應停止間伐,否則容易出問題。
(2)母莖打頂時,在距路面80厘米處將地上長莖剪短,以防止風雨落苗,緩解營養生長,改善自然通風和透光,控制植物叢的生長發育。
(3)炎熱夏季修剪溫度高時不允許修剪母莖,但由於田間枝葉茂盛,中間葉片容易變黃,不利於自然通風透光和防治病蟲害,應修剪或剪短枝條。
(4)腳手架和培土植物生長後,每隔2m打入1.2m高的木(竹)樁,兩樁之間的地上莖用塑料繩懸掛,但枝條仍可自然進行。
5.加強蘆筍莖枯病、褐斑病、褐斑病等病蟲害的防治。防治莖枯病和褐斑病,可噴施70%甲基硫菌靈800倍液、50%三唑酮600-8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600-700倍液防治病蟲害;用15%胡根寶3000倍液或40%綠乳銅500倍液灌根防治褐斑病。病蟲害有棉蚜、粉虱、斜紋夜蛾等。用80%殺蟲雙800-1000倍液和10%吡蟲啉2000-3000倍液進行防治。用辛硫磷混滅鼠劑防治地老虎、蟋蟀等害蟲。
六、適時采收蘆筍是壹種莖嫩如菜的產品。種植後第二年可適度收獲,可連續收獲10-15年。春收在4-6月,秋收在9-65438+10月。早春氣溫低,幼莖生長緩慢。它們每2-3天收割壹次,收割壹般在中午進行,所以要多留少收。秋冬季氣溫較高,日平均氣溫在200C以上,竹筍每天生長在10cm以上。竹筍很豐富,每天早上可以收獲壹次。采筍時,用刀從地下0.5-1.5cm處切下嫩莖,嫩莖長21-24cm,挖好後切下硬莖。
用這種方法收割後,短時間內使殘茬木質化,徑流少,可減少體液流失,產生更多新的嫩莖,生長快,產量高。如果人工采摘,地上的嫩梢會留下很高的茬子,造成大量徑流,影響地下鱗片的萌發,有時殘樁會發出側枝,抑制地下鱗片的萌發,降低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