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油茶前景如何?

油茶前景如何?

嫁接油茶良種種植前景廣闊。壹、油茶生產現狀我國現有的油茶林絕大部分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種植的苗木。面積雖大,但產量低(平均畝產油2.5公斤左右),比較效益更低。原因是品種問題和粗放經營。近十年來,林業科研人員培育了壹批優良高產無性系和優良農家品種,有效地解決了這壹問題。二、油茶的市場前景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與橄欖油媲美的油茶油市場價格逐年上漲。2007年僅鮮油茶果就達到0.84-1.04元/斤。為促進油茶產業發展,國家林業局於2006年12月27日以“林早發[2006]274號”為文,發布了《關於發展油茶產業的意見》。壹個樹種發展成產業,就顯示出它的市場前景。油茶是木本食用油料植物,富含維生素E、脂肪酸和山茶苷。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達85%以上,居各類植物油之首,被譽為東方橄欖。該產品具有廣泛的市場用途和較高的經濟效益。選擇優良品種嫁接油茶苗(高產無性系),第三年結果,第四年投產。據田間抽樣計算,第五年平均畝產茶油15公斤,第六年以後,畝產茶油可達30公斤左右,第八至第九年可達40-50公斤左右。高產期可達100年。規模化種植,根據集約經營程度,高產期平均畝產茶油30-60公斤,比對照提高600% ~ 1.200%,油酸含量85% ~ 88%,比對照提高15% ~ 20%。平均單果重14 ~ 25g,鮮籽率46% ~ 58%,幹籽出油率42% ~ 55%,鮮果含油量7.4% ~ 12.5%。也就是說,油茶高產無性系的出油率是同期普通油茶苗的8-10倍甚至更高。第三,油茶適宜種植區和栽培區的選擇。油茶在中國的自然分布比較廣泛,北界在淮河-秦嶺線上;南部邊界大致在北回歸線附近;東部邊界為東南沿海和臺灣省;西邊界是雲南怒江流域和青藏高原東緣。東部地區垂直分布壹般在海拔800米以下,西部地區可達海拔2000米。油茶適宜的年溫度為15-18℃,絕對低溫不超過-10℃,年積溫≥10℃在4500-5200℃之間。年降雨量約1000mm,生長期約260天。春季溫暖陽光充足,生長在地勢開闊、土層深厚的低山丘陵地帶的下部。但作為人工栽培,應選擇在海拔500米以下的陽坡,200米以下相對較高和26度以下的坡地。油茶雖然對土壤要求不嚴格,適應性強,能承受貧瘠的土壤,但PH值在5-6的酸性土壤最適合。土層疏松深厚、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沙質土壤對油茶的生長發育特別有利。在這種土壤上生長的油茶,結實飽滿,產量和出油率都很高。寬度小於50米的山谷兩側斜坡不宜選擇。第四,種植成本和預期效益投入與經營方式和山場條件密切相關。種植當年最大投入(以緩坡地、雜灌覆蓋度適中、機械化作業的山場為例,單位面積壹畝)① 80元全耕翻耕;②挖50元;③基肥50元;④ 110苗,130元;⑤種植20元;⑥培育30元;⑦農藥化肥55元;⑧其他就業100元;就是515元。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種植,農藥,化肥各175元左右。前四年投資約1040元。第四年,大面積種植現有良種油茶林的平均條件,會有壹定的收益。山茶油平均畝產約10公斤。按照40元/斤計算(現在超市山茶油價格壹般在80元/斤左右),每畝產值可達400元;之後會逐年增加,在8-9號達到穩定產量。此時畝產油40-60kg,產值1600-2400元。發展油茶1應註意的事項。雖然油茶的自然分布很廣,但最適宜種植的地區主要集中在江西、湖南、福建、浙江、安徽、湖北、廣東、廣西、貴州等省(區),而這些省(區)最適宜人工栽培。2、購買種苗應選擇提供種苗質量檢驗合格證明、檢疫合格證明、標簽的正規種苗供應單位。3.春節過後種植油茶苗比較合適。4.很多讀者和網友也問到老油茶林的處理問題。作者建議將其鋸掉適當高度,換上觀賞茶花,並在老油茶林行間種植嫁接油茶。5.油茶為異花授粉樹種,引種時應不少於5個優良無性系;油茶花是蟲媒花,地蜂可以有效幫助油茶授粉,從而提高產量。6.油茶常年保持開花結果,消耗大量營養物質。因此,復墾施肥的管理尤為重要。7.所謂的大果油茶,建議不要引進。不是好品種,皮(殼)特別厚,出籽率低,含油率也低。油茶的投入成本與當地的地租、人工成本、所選品種、前期投入等因素有關。油茶對氣候和土壤要求不嚴格。我喜歡溫暖濕潤的氣候,需要酸性土壤。但為了提高油茶林的產量和經濟效益,應盡可能選擇土層厚、立地條件好的地點,南方坡度太陡的山區不適合大面積種植油茶。新建油茶林必須選擇無性系品種。目前推廣較好的無性系品種有亞林系列、甘林、長林、祥林等。種植優良無性系,加強撫育管理。油茶2-3年可結果,5-6年可進入盛果期,畝產可達300斤左右。發展油茶相關產業。茶油不僅是高級食用油,也是食品、醫藥、化妝品行業的重要優質原料,廣泛應用於印染、造紙、化纖、紡織等行業。因此,可以依托豐富的油茶資源,重點培育和發展壹批油茶深加工龍頭企業,鼓勵企業延伸油茶產業鏈,積極開發下遊產品,進行油茶的綜合利用和開發。積極探索油茶產業化經營模式。在自願、合法、有償的前提下,鼓勵油茶林向有實力、懂技術、會管理的油茶生產大戶流轉,實行適度規模經營。推行“公司+基地+農戶”的管理模式,訂立供銷合同,讓龍頭企業、農戶、油茶園主形成利益與風險共擔的經濟利益同體。可以登錄/Article/ArticleShow.asp?檢查油茶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