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什麽是芥子氣?

什麽是芥子氣?

芥子氣的學名是“二氯二乙硫醚”。(C2H4Cl)2S純芥子氣是無色油狀液體,有輕微蒜味。工業品為黃色、棕色至深棕色,雜質越多顏色越深。芥子氣純度越高,氣味越小。芥子氣不溶於水,但溶於四氯化碳、乙醚、氯仿、汽油、煤油、乙醇等物質。芥子氣對皮膚的滲透性強,其液滴在3~5分鐘內滲入皮膚,15 ~ 20分鐘即可被皮膚完全吸收。芥子氣還能溶解橡膠,所以橡膠布制成的防護服對芥子氣的使用時間非常有限。芥子氣主要以霧滴的形式通過皮膚吸收殺傷人員,也以氣體和霧的形式通過呼吸道和皮膚吸收殺傷人員。芥子氣對人體有多種作用,可對皮膚、眼睛、呼吸道、消化道造成損害,並可通過上述途徑引起全身中毒。芥子氣對人的危害本質是破壞組織細胞使其壞死潰爛。芥子氣中毒後愈合慢,容易引起感染。還有,芥子氣擾亂了中樞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導致神經活動紊亂,可引起痙攣和癱瘓。

芥子氣和沙林毒劑壹樣,是化學武器中的超級殺手。與臭名昭著的沙林毒劑相比,芥子氣具有存儲量大、危害最嚴重的特點。第壹次世界大戰中,參戰國生產芥子氣1.35萬噸,其中1.2萬噸用於實戰。最著名的受傷案例是時任巴伐利亞步兵班長的阿道夫·希特勒被英軍的芥子氣炮彈毒死,眼睛壹度失明。

二戰期間,日軍在東北秘密駐紮了兩支生化部隊,分別是731和516。731部隊側重於生物武器的研究,516部隊側重於毒氣的研究,但其毒氣試驗幾乎都是在731完成的。種種跡象表明,齊齊哈爾日軍煤氣罐傷人事件與這兩支妖軍密切相關。11日,侵華日軍731罪證陳列館館長王鵬就日軍毒氣人體實驗接受記者采訪。與此同時,駐紮在哈薩克斯坦某部的防化專業人員介紹了芥子氣武器的發展歷史。

芥子氣在純液態下是微甜的無色油狀液體,但工業品為黃色或深棕色,有芥末味。1822年,芥子氣被德斯贊發現。1886年,德國的邁耶首次人工合成成功,他發明的合成方法至今仍是芥子氣最重要的合成方法之壹。芥子氣會使皮膚紅腫、起泡、潰爛。在正常氣候條件下,僅0.2毫克/升就能使人中毒。在神經毒劑出現之前,它被稱為“毒王”。

“日本毒氣研究始於20世紀20年代初,日本海軍負責研究工作。二戰初期,在日本廣島縣大島建立了生產化學武器的基地。”731罪證陳列館館長王鵬介紹。當時為了方便試驗,日本生化武器研究所設在東北。1937年,駐紮在齊齊哈爾的關東軍技術部成立了化學武器部。1939年8月,關東軍化學部成立,即516軍(又稱齊齊哈爾研究所)。該部隊建制約250人,位於齊齊哈爾火車站東壹公裏處。王鵬說,陰天、雨天在當地仍能聞到輕微的毒味,這是日軍傾倒原料和毒液造成的。

516部隊有4個課目,分別負責毒物的偵查與檢測、毒物的合成、化學制劑的研究、防護與處理。該部與日本關東軍第三迫擊炮團合作進行大規模化學武器試驗,成為日本最重要的化學武器試驗基地。壹名日軍俘虜說,該部曾在中國東北的牡丹江和海拉爾進行過多次芥子劑分發和氫氰酸裝置及炸彈有效性的試驗。

“但516部隊無法進行活體實驗,其部分實驗不得不委托給731。”根據披露的事實,兩個魔鬼勢力相互配合,進行了50多次人體毒氣試驗。

“位於哈爾濱平房的731機組有壹個專門的氣室,是為516機組帶電測試準備的。”王鵬說。731部隊有個臭名昭著的吉村班,搞凍傷試驗。人的手腳凍傷後雖然會腐爛,但不會馬上死亡。這個時候人就失去了做生物實驗的價值,所以被送進了毒氣室。所以516部隊與吉村班的聯系最為緊密。

“毒氣試驗是731部隊中最殘酷的,因為受害者經常遭受殘酷的折磨,在彌留之際還要接受第二次試驗。連參加試驗的日本軍醫當時都覺得心寒。”據王主任介紹,在日本作家所著的《魔鬼的盛宴》壹書中,日本軍官披露了壹個實驗場景:壹對蘇聯母女被送進毒氣室,日本科研人員隔著玻璃幕墻拿著秒表。毒氣註射後,母親用身體壓住女兒,但無濟於事,女兒也產生了強烈的中毒反應。經過壹段時間的痛苦掙紮,母女相繼死去。處理過芥子氣。

據了解,為了應對突發事件,哈爾濱和齊齊哈爾都駐紮了防化部隊。駐紮在哈薩克斯坦某防化部隊的王認為,從危害程度來看,日軍留在齊市的毒氣罐裏不僅裝有芥子氣,還有更厲害的芥子混合毒劑。

據介紹,芥子氣是壹種侵蝕性毒物,可直接損傷組織和細胞,引起局部炎癥,吸收後導致全身中毒。在軍事上,它用於填充炮彈、炸彈、火箭、地雷、空中灑水器或地面灑水器。在外軍化學彈藥中,有單壹芥子氣、混合芥子氣和路易氏劑,也有膠體芥子氣和帶有粘合劑的路易氏劑。大量的外軍儲備和兩伊戰爭的使用表明,它極有可能在未來戰爭中使用,其重要性僅次於神經毒劑。

壹戰後期,德國首先使用芥子氣,導致交戰雙方紛紛效仿。據統計,壹戰毒氣造成的傷亡人數達654.38+0.3萬,其中88.9%是芥子氣中毒造成的。在隨後的兩伊戰爭中,芥子氣的表現再次證明了它仍然是現代戰爭中最有效的毒劑。然而,歷史上最嚴重的芥子氣傷害發生在意大利港口巴裏。德國飛機撞上了停泊在這裏的壹艘美國運輸船,這艘運輸船秘密儲存了100噸芥子氣。有毒氣體泄漏後與石油混合汙染海面,毒霧籠罩城市,造成近2000名不明真相的市民死亡。後人把這壹事件稱為芥子武器發展初期“最慘烈的大實驗”。慘案發生後,包括12民族在內的40具典型遇難者遺體被軍方運走進行研究。

現實生活中,王與芥子劑打過交道。因為工作原因,他兩次進入解放軍防化指揮工程學院深造。在研究過程中,他們進行了芥子氣實驗。他告訴記者,芥子氣不可怕,有壹定的防護知識。芥子毒的特點是沸點高,比重大。“它的冰點是14.43℃。如果冬天氣溫低,芥子氣很難傷人。”

因此,王認為,路易氏很可能就混在日軍的毒氣罐裏。"這兩種有毒氣體的混合增加了揮發性,毒性更大."

據介紹,芥子氣的中毒機理研究已久,但至今仍未完全闡明。最新觀點認為,其與人體生物大分子的結合,尤其是其對DNA的烷基化作用,是對機體造成大面積損傷的生物學基礎,其毒理性質與抗癌化療藥物相似。目前使用的壹種化療藥物就是它的衍生物。

據王介紹,抗戰初期,日軍在淞滬、徐州戰場大規模使用芥子氣毒劑,造成中國軍民近萬人死亡。因其威力巨大,在日軍內部被定為“黃壹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