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來: 劉姓為古帝堯的後裔之姓。堯姓祁,傳說堯的後裔祁劉累為夏養龍,因飼養不善,死了壹條母龍,他怕夏帝懲罰,就偷偷逃到河南,他的子孫就以劉為姓,這是中國最早的劉姓。劉累後裔中的壹支被周成王封為杜伯,杜伯兒子的曾孫士會因國內動亂逃到秦國,士會後來又回到國內,但有兒子留在秦國,留在秦國的後裔恢復劉姓,居住在今陜西壹帶。西漢時,劉邦賜劉姓與壹些少數民族和項伯之族,後劉邦與匈奴結親,將皇室宗女嫁給匈奴單於為妻,因匈奴跟母姓的習慣,所以匈奴人有許多均姓劉。由於漢朝的強盛,劉姓人口也隨之極大的發展起來,早期劉姓主要在北方發展繁衍,晉朝開始劉姓遷往福建,約在唐朝時遷往兩廣。 在中國歷史上,劉姓稱王稱帝者多達66人,先後建立有西漢、東漢、蜀漢、漢、前趙、南朝宋、南漢、後漢、北漢、大齊等王朝或政權,***歷時650多年,是中國建立封建王朝最多最久的姓氏。劉姓掌握政權時間久,享有特權,是人口能夠得到大發展的壹個重要原因。 劉姓湧現的人才也非常多。西漢,淮南王劉安組織賓客數千人編寫《淮南子》,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劉向、劉歆父子,為中國目錄學之祖,還有訓詁學家劉熙;東漢有書法家劉德升;三國時魏有哲學家劉劭;魏晉時有數學家劉徽;西晉有將領、詩人劉琨,及“竹林七賢”之壹的劉伶;東晉勇將劉牢之;南北朝時劉姓多文人,文學理論批評家劉勰,其著有《文心雕龍》,學者、文學家劉峻;隋代,有經學家劉炫、劉焯,農民起義領袖劉元進;唐代理財家劉晏,史學家劉知幾,文學家、哲學家劉禹錫,詩人劉長卿,散文家劉蛻;北宋史學家劉恕;南宋有詞人劉過,畫家劉松年;金國有文學家劉迎;元代有學者劉因,紅巾軍首領劉福通;明清時代劉姓有許多人奮起反抗封建壓迫,如劉通、劉六、劉七等等,此外,畫家劉鈺,詩人劉體仁,小說家劉鶚;現代有詩人劉大白,文學家、語言學家劉半農,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劉誌丹,***產黨員劉胡蘭等等。 劉姓約占漢族人口百分之五點四,超過6000萬,是中國第四大姓。
當代中國大陸地區劉姓有約6456萬人,占全國總人口的5.4%。
俗話說,張王李趙遍地劉。劉姓的確分布很廣,但分布比例不均衡。劉姓在今日中國分布主要集中在北方和中原地區。具體從劉姓絕對人口數量在全國的分布來說,又集中於四川、河南、山東、河北四省,這4省的劉姓人口占全國劉姓總人口的36%,其中,河南和四川分別集中居住有劉姓總人口的10%,為劉姓並列第壹大省,這裏的劉姓分別占本省總人口的6%和5.5%。其次分布於湖南、湖北遼寧、黑龍江和安徽,這五省的劉姓又占了人國劉姓總人口的26%。
這樣,劉姓形成了華北、四川、華中、東北四大塊人口聚集地區。
姓劉的分布:只能說大概的
從劉姓人口在當地各姓中所占比例來說,也是北方高,南方低。在遼吉黑大部、內蒙東部、河北、山東西北、新疆喀會地區,劉姓壹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7%以上,其覆蓋面積占了總國土面積的12.1%;在青海以東、浙江以西的大批南北地區,劉姓的分布頻率在4.2-7%之間,其覆蓋面積占了總國土面積的38.6%;在浙江、江蘇南部、福建大部、臺灣、廣東中部、海南南部、雲南西南、四川西端、青海東部、新疆西部地區,劉姓分布頻率在1.4-4.2%,其覆蓋面積占了總國土面積的21.5%;在其他地區,劉姓分布頻率不足1.4%,其覆蓋面積占了總國土面積的27.8%。
據袁義達等人的研究,劉姓族人的血緣遺傳呈現以下特征:劉姓人口中以O型血為主,約2039萬,占劉姓人口的31.6%;其次是B型,有1963萬人,占劉姓總人口的30.4%;再次是A型,有1835萬人,占劉姓總人口的28.4%;AB型只有619萬,占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