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什麽時候種苜蓿最好,怎麽種苜蓿?

什麽時候種苜蓿最好,怎麽種苜蓿?

紫花苜蓿是我國栽培面積最大的飼草,具有產量高、草質優良、含粗蛋白、維生素和無機鹽等優點。深受家畜、家禽和草食性魚類的喜愛,具有很高的飼用價值。有“牧場之王”的美譽。此外,紫花苜蓿生長期長,根瘤系統發達,能固定空氣中的氮素,是良好的水土保持、改良土壤、提高肥力的植物。人們越來越關註生態農業和可持續農業的發展。通過科學的種植和刈割,可以獲得優質高產的苜蓿產品,從而產生最佳的經濟效益。那麽,什麽時候是種植苜蓿的最佳時間,如何種植苜蓿呢?讓我們來看看。

種植時間

紫花苜蓿春夏秋均可播種,春播秋播效果最好。鹽堿地不適合春播,容易造成死苗。1春播。清明節前春季播種(3月底-4月初)。此時土壤水分高,容易整苗。太晚恰逢春旱,難以出苗。②夏播。通常在6-7月。這個時期氣溫高,雨水多,秧苗長得快,但也雜草多,病蟲害頻繁。③秋播。通常在8月底-9月初。雨季過後,土壤墑情好,溫度適宜,雜草生長減緩,播種成功率最高。無論采用哪種播種方式,都應與降雨或灌溉相結合,雨後最好。播種後要鎮壓,以利於種子發芽。

品種選擇

適合我區種植的國產品種有:中牧1甘農3號草原2號等。進口品種有:黃金皇後(美國)阿爾岡昆(加拿大)等。其中,國產品種適應性強,可在輕度鹽堿地種植;進口品種產量高,質量好,適合在水肥條件好的地塊種植。

種植技術

(1)種植前準備

1,選地。土層深厚疏松、排灌方便、pH值在6.5-7.5的中性或微堿性土壤最適宜。在土壤含鹽量為0.2%的鹽堿土壤中生長良好,不適合粘土。

2.整地。仔細整地,徹底清除雜草。春播時,要在前壹年作物收獲後犁清茬、除草、保墑,然後深挖,犁至20厘米深,再耙壓平整;秋播應在作物收獲後深翻、耙平並磨碎。3.施基肥。結合整地和施基肥,每畝施廄肥2000公斤,尿素10公斤,硫酸鉀20公斤,過磷酸鈣50公斤。因為種子不耐鹽,所以播種前要用鹽灌溉土壤,或者雨後播種容易出全苗。

(2)播種

1,種子處理。種子要清洗幹燥,使種子純度達到90%;播種前可將農藥、除草劑、根瘤菌、肥料按比例混合,避免苗期病蟲害。用根瘤菌等菌肥拌種(1 kg根瘤菌可拌10 kg種子)可增產20%以上。2.播種時間。種子發芽需要兩個條件:壹是地溫5℃-6℃,最適溫度在25℃以內;第二,它需要更多的水。

3.播種方法。壹般采用鉆孔,行距為30 cm-40 cm。目前推廣的是密壟稀植技術,行距為1.5 cm-20 cm,既增加了覆蓋度和產量,又便於田間管理。

4.播種量。選用進口種子,每畝用量0.75kg-1.0kg;國產種子,每畝用量為1.0公斤-1.5公斤。鹽堿地的數量要適當增加。由於幹旱地區缺水,播種不宜過密。幹旱時使用低限,濕潤時使用高限。5.播種深度。苜蓿種子很小,播種深度取決於土壤類型。濕土淺,幹土略深。壹般2厘米-3厘米,沙土3厘米-4厘米,粘土2厘米,

6.壓抑。如果土壤疏松,播種前要鎮壓,以便掌握深度;播種後鎮壓有利於土壤保持。

(3)管理

1,補種。播種後檢查苗木,及時補種,保證種植密度。

2.灌溉和排水。灌溉可采用溝灌和噴灌。冬前和返青後的水;割草後,根據旱情情況及時澆水;新栽苜蓿幼苗澆水時,必須在幼苗長出3片真葉,株高大於5 cm時進行。紫花苜蓿的根系不耐水淹,水淹24小時就會死亡。在雨季,應註意及時清除田間積水。

3.施肥。播種前施足底肥。每畝用過磷酸鈣20公斤-30公斤,同時施糞肥2000公斤。目前各地推廣的菌肥,如增產菌、EM、噴寶等。,能促進苜蓿生長。

4.除草。除草應在返青後、苗期、二次刈割前後進行。壹般來說,灌溉後除草可以通過中耕,耙和化學藥劑。化學除草劑有三種:壹是適合播種前土壤處理的除草劑,如除蟲脲、除草劑、草甘膦等。二是適合苗前使用的除草劑,如呋蟲胺、軒尼詩、杜爾等。第三,適合苗後使用的除草劑,如普施特、噻磺隆、苯達松等。但需要註意的是,割草前2-3周藥效會失效,以免造成牲畜中毒。

5、病蟲害防治。紫花苜蓿生長4年後,病蟲害較多。可通過化學藥劑、提前刈割、去除病葉等方法進行防治,但根本的防治措施是選擇抗病品種,播種前用藥物拌種。

6.收獲。苜蓿壹年可以刈3-5次。紫花苜蓿初花期至盛花期約7天-10天,初花期(1/10開花)第壹次刈割最適宜,此時蛋白質含量最高;最遲花期也不能太晚,否則葉片脫落嚴重,莖稈纖維化,品質降低。第壹次苜蓿收獲時間大約在5月中下旬。以後視水肥情況,每30天到40天割壹次,割草時留茬5厘米左右。太高或太低都不好。最後壹次刈割時,要註意留出40-50天的生長期,以利於越冬。割草後陰幹半天,及時捆紮存放,否則會造成落葉,影響草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