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兇猛生物學特征的食肉魚。快遊。棲息在水深50 ~ 80米的海底沈積物或沙泥區。它們生活在泥洞中,經常在海浪大而泥濘的時候外出覓食,在傍晚和清晨更為活躍。喜歡吃蝦,蟹,魚和魷魚。7-9月攝食強度較高。生殖期為4月至7月。受孕卵數為18 ~ 1.2萬。卵圓形,卵徑1.64 ~ 1.67毫米,仔稚魚發育明顯異常,在水溫20℃時,約15天完成葉狀體向幼鰻的轉化,此時體長約70毫米,成魚壹般長約600毫米,重1 ~ 1.5公斤。
有明顯的洄遊現象,在中國近海的東海和黃海可分為三組。1群為黃海渤海群,在濟州島西南越冬地和海州灣、渤海之間洄遊,5、6月進入海州灣,10後向東南洄遊。第二組是洄遊於長江口和濟州島西南越冬地之間的魚群。第三類是大量沿浙江沿海南北洄遊的魚類。這三個魚群之間存在著相當復雜的季節相互作用和巧合現象。分布在南海的魚群只進行短距離的季節性遷徙。
生產和利用的主要捕撈工具是延繩釣,其次是底拖網和定置網。
海鰻肉厚、細、味美、脂肪高,可鮮食、腌制或罐裝。鰻魚肉和其他魚混合在壹起做成魚丸和魚香腸,更加鮮美有彈性。曬幹的“鰻魚鯊”和幹鰻魚魚鰾都是很好的食物。
鰻魚像蛇是有原因的。它全身長管狀,大多沒有鱗片和腹鰭,光禿禿、油膩膩的身體在海水中向前蠕動,很像壹條蛇!沒有經驗的人抓到鰻魚後嚇得不敢碰,以為是海蛇。是啊!海裏有很多魚,比如海龍、海馬、鰩魚等。像海鰻,不像壹般的魚,但都有鰓,不像海蛇,必須時不時遊出水面呼吸。
當鰻魚長到蛇的形狀時,可以更好地在礁石縫隙和珊瑚叢中穿行,便於躲藏和捕食,對自身大有好處。
大多數海鰻生活在巖石縫隙或珊瑚叢中。它們白天不敢出來,晚上才出去覓食。當它們遇到危險時,會逃到水面,遊泳時露出頭部和前半個身體。這樣,人們往往會被嚇得以為自己遇到了水怪。
關於鰻魚的恐怖故事就這樣傳開了。有人說鰻魚有毒,吃了會四肢麻木,全身抽搐。有些人說海鰻是兇殘的食人魚。它們經常攻擊潛水員。如果他們咬他們的胳膊或腿,他們會把妳拖進海裏淹死妳。再加上它嚇人的嘴巴和蛇壹樣的身體,讓人不禁信以為真。
事實上,海鰻是壹種營養豐富的食物,早在羅馬帝國時期,只有富人才能吃得起。此外,海鰻是壹種非常害羞的魚。只要妳不侵犯它,它就不會主動攻擊妳。
有兩個科學家在做研究時和壹條海鰻交了朋友。每次出海,他們都不會忘記帶壹些海鰻喜歡的食物。海鰻會害羞地遊出洞來,從魚叉尖吃它。當然,妳不能離它太近。如果被它誤會妳想傷害它,那它就麻煩了,它會沖過去咬人。鰻魚牙雖然沒有毒,但是如果傷口感染了也是很危險的。因此,大多數潛水員都小心翼翼地不去招惹它。
幾個世紀以來,鰻魚吸引了如此多的關註,不僅因為它的兇猛,還因為它神秘的繁殖習性。以歐洲鰻魚為例。每年都有大量年輕的鰻魚從海洋遊入歐洲大陸的河流和湖泊。秋天,大量的成年鰻魚遊回大海,壹旦到了海裏,就消失得無影無蹤。
9月下旬至10月中旬,近岸淺灘表層水溫20攝氏度左右,最適合釣鰻魚。鰻魚喜歡在夜間行走,它們在日落後的前半個晚上和第二天早上積極捕獵。漁場風浪大、水流湍急造成的水質渾濁,也能使鰻魚主動尋找餌料。
壹般情況下,投桿時機要在漲潮和微退之間考慮。這個時候,潮在動,水在動,魚也在動。此外,潮水上漲,魚類從遠海洄遊到近岸潮間帶,更有利於垂釣者在岸上近距離應對。漁場的選擇比其他物種要求更高,水質必須無汙染。還要註意的是,海鰻對藏身處的水深是有講究的,幾十米的水深是它的最愛。
高潮位5米水深當然有它們活動的痕跡,但有壹個錯誤絕對不能忽視,那就是選擇的釣點水位差不能太大,最起碼要保證退潮時沙灘不幹燥,只有這種海底才適合海鰻生存,否則妳壹定是“空軍”。另外,海鰻是底棲魚類,多棲息在泥濘的洞穴中。沈積物底部的魚很多,但個體很小。有很多“大家夥”躲在泥沙和礁石的交匯處,對水下地形了如指掌,只有知道魚苗和成魚對棲息的喜好,才能有把握成功。
鰻魚是壹種兇猛的肉食性魚類,與其他底棲雜食性魚類不同。對機動性強、自衛能力差的活體動物和帶有新鮮魚腥味的新鮮餌料情有獨鐘。鮮章魚皮是夜鰻釣的首選。將新鮮的六線魚魚片切成壹頭長5厘米、壹頭寬1.5厘米的尖三角形,在鉤彎處反復推過鉤尖三次。新鮮的六倍體魚皮膚堅韌,在黑暗中很滑,很難餵食。用精鹽腌制後即可使用。操作省時安全,釣魚效果同樣合理。
壹種在石板下捕獲的耐用海蟹被養在塑料桶裏。使用時,撕掉雙爪和側腳,去掉蟹蓋,從側面紮鉤。蟹餌裏充滿了體液,又鮮又白,對海鰻來說是無法抗拒的。此外,海螺肉、小海兔、巖蟲頭、沙灘蝦都是釣鰻魚的好餌。無論使用何種餌料,滿足海鰻的食欲是前提,抵抗底棲生物的侵占是有效保證。否則在黑暗中頻繁接餌是次要的,浪費體力,浪費時間,浪費餌料,更糟糕的是會驚擾鉤餌周圍的魚。
海鰻覓食時警惕,攻擊時謹慎。他們要在信心滿滿地吞下之前,先試探壹下進攻缺乏信心,不願放棄的“特殊誘餌”。有肢體觸碰、吞餌等形式,導致魚信息真假難辨,垂釣者判斷失誤,或早或晚剎鉤延誤戰機,讓本該到手的魚倉惶逃走。
所以識別真假魚信息的準確性非常重要。鰻魚體內的鉤信號不正常。魚越小,竿尖晃動幅度越大,鈴聲頻率急且大。相反,65,438+0,000克以上的大個體,狡猾而成熟,竿尖會悄悄彎曲,慢慢復位。最好是第三下鈴就提竿刺魚。如果妳覺得不方便或者對系鈴鐺壹點興趣都沒有,建議在竿尖系壹根夜光棒,作為醒目的警示標誌。
少數經驗豐富的高技能海釣人士大膽標新立異,不屑於讓輔助工具打頭陣。在漆黑的夜裏,在沒有照明工具的幫助下,準確判斷壹條魚是否被釣上來的竅門,就是在山或建築物的陰影下,坐在山坡上,斜著身子窺視桿子的高度。把魚擡上岸最簡單方便的方法就是剪分線換鉤,既省時又不臭。有壹點要提醒妳的是,鰻魚並不是唯壹喜歡夜釣的動物。黑鯛經常赴約捕食餌鉤,鈴聲急促有力,與鰻魚體內的鉤信號不同。偶爾會把沈重的桿子拉過來。希望漁民在實踐中仔細鑒別。同時,挑鉤的時候還是小心壹點比較好,防止黑黑魚的背鰭傷手。盡量走在壹起,互相照顧,避免發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