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池塘條件和設施
根據河蟹的生活習性,蟹池需要滿足以下條件:①面積適中,壹般3500平方米至6670平方米。②池塘呈長方形,東西走向,坡比1: 2.5 ~ 3,水深1 m ~ 1.5 m,保水性強,無滲漏。③土壤為粘壤土,底部淤泥不要太厚,以免阻礙螃蟹掘洞。(4)環境安靜,哪怕壹點點的擾動都會影響河蟹的攝食和蛻皮。⑤在蟹池周圍沿坡腳挖壹條寬4-6米、深0.6-1米的環形集蟹溝,坡腳和中間有大平臺,或在蟹池中間挖壹條集蟹溝,溝兩邊有大平臺。⑥蟹塘種植水花生、水葫蘆等水生植物,占蟹塘的1/5;為了模擬自然生態環境,在池塘底部種植了苦豆子和黑藻。
蟹池的防逃設施多采用聚乙烯網圍起來。池塘的田埂上放置3×3的聚乙烯網(足夠大,讓螃蟹無法逃脫)。網高1 m,埋土0.2 m,出土部分0.5 m,另0.3 m作為罩網,與墻網呈45度傾斜,然後在罩網上綁壹層寬0.3 m的塑料薄膜。
二、蟹種的選擇和放流
蟹種應選擇生長速度快、體格健壯、四肢完整、甲殼完整、爬行活躍、規格整齊、無傷病的優質長江蟹種。投放時間為65438+2月至次年3月,規格為每公斤80 ~ 120,每667平方米15公斤~ 20公斤和1200 ~ 1600。15 ~放養前20天,全池溶解生石灰60kg ~ 80kg,然後對池塘進行清洗消毒。毒性消失後,每667m2施入800kg ~ 1000kg發酵畜禽糞便,並註入淡水改善水質。播種時,用0.0002‰的孔雀石綠或3% ~ 4%的鹽水浸泡蟹種3 ~ 5分鐘。如果是從外地長途購買螃蟹,也要用淡水浸泡1分鐘,取出5分鐘,再浸泡1分鐘,如此反復兩三次,讓螃蟹慢慢吸水,沖掉泡沫,然後消毒放養。
放養宜選擇晴朗溫暖的天氣,將蟹種均勻地放在蟹池四周的池邊,讓其慢慢爬入水中,不要直接成堆倒入池中。放養時操作要輕,讓蟹種在池中均勻分布,提高放養成活率。同時,蟹塘不能混養鯉魚、鯽魚等兇猛的魚類和吃底的魚類,因為河蟹的生長主要是靠蛻皮來完成的,剛蛻皮的河蟹就像壹塊嫩肉,容易受到吞吃魚類的傷害。所以蟹池中只能混養適量的上層濾食性魚類(如鰱魚、鱅魚)。
第三,飼料餵養
中華絨螯蟹是雜食性水生動物,飼料壹定要新鮮。壹般每天傍晚餵1次。飼料放在水池附近的淺水中,並設置多個食物臺。水溫在10℃以上時,日投餌量占蟹體重的1%,5 ~ 7月為5% ~ 8%,8 ~ 10%以上。餵食要定時、定位、定性、定量。壹般每1 kg商品蟹需要3 kg ~ 4 kg動物飼料(濕重)和2 kg ~ 3 kg商品飼料。此外,全年飼料分配比例為:動物飼料占40%,麩皮、餅粕占25%,青飼料占35%。
第四,日常管理和疾病預防
65438+
2.水質管理河蟹對水質要求很高,溶解氧每升4毫克以上,pH值6.8 ~ 8.7,透明度40厘米左右。春季為了提高水溫,促進生長,水位可控制在0.6m ~ 0.8m夏秋季水溫上升,池水深度控制在1 m ~ 1.5 m,同時勤換水,春季每7天換水1次,高溫季節夏秋季每2 ~ 3天換水1次,每次換水量為池水的1/3,排水時水溫差控制在3℃以內。如果發現大部分河蟹上岸,吐出氣泡,呼吸空氣中的氧氣,特別是白天大量河蟹爬出水面,受到驚嚇不下水,或者入水後馬上上岸,說明水質惡化或者嚴重缺氧。這時候就要趕緊更換老水了。此外,還要定期在整個池塘中噴灑生石灰水,以改善水質,增加鈣質,促進河蟹的生長和順利蛻皮。壹般水深1 m,生石灰每667平方米15 kg ~ 20 kg,春季每月1次,夏秋季1次。
3.防治疾病高溫季節,容易引起河蟹的各種疾病,預防重於治療,輔以藥物防治。0.001‰土黴素粉、0.0005‰ ~ 0.001 ‰呋喃唑酮、0.0005‰洗安靈等藥物可定期交替噴灑。經常投餵藥物餌料,每公斤蟹配合餌料0.1 g ~ 0.2 g土黴素或紅黴素。適量的貝殼粉、骨粉、魚粉、家禽蛋殼粉、蛻皮劑等。添加到飼料中,增加飼料中的鈣、鐵等元素,促進河蟹蛻皮。寄生蟲可用0.005 ‰ ~ 0.01 ‰福爾馬林或其他適宜的農藥全池噴灑;對於細菌性疾病,要用殺菌藥物對水體進行兩到三次消毒殺菌,如果全池撒藥,投餌,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