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疝氣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疝氣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疝氣中醫治療方法

中藥治療:

壹處方:母丁香適量。用法:研為極細末,裝瓶密封。

用法1:取適量藥末填滿臍窩,固定,2天換藥壹次。壹般4~6次見效。敷藥同時,要積消除容易引起腹壓增高的致病因素。

用法2:取2份,分貼於兩足心及肚臍,上蓋棉花,以膠布固定,每半月換貼1次。

二處方:升麻3克,黃芪15克,大棗15克。用法:水煎服。

三處方:黃芪15克,升麻3克,桂圓肉10克,人參4克(黨參15克),炙甘草2克。用法:水煎服。

四處方:伴小茴10克。活鯽魚60~90克2尾,用法:或蒸或煎湯均可,不放鹽,每日1次,連服5~6次。

五處方:荔枝核5個,桔核10克,大小茴香各3克。用法:上述藥材壹起研成粉末,每用紅糖開水調服6克,每日2次。

疝氣西醫治療方法

壹、非手術治療:

較小的臍疝,如直徑小於1.5cm,多數在2歲內可隨著發育腹壁增強能自愈。

鑒於嬰兒臍疝很少發生嵌頓,可先予非手術治療,

(1)膠布粘貼法:

取寬約5厘米、長度超過病兒腰圍6-10厘米的醫用膠布,壹端前約5厘米剪成舌頭樣,另壹段中間開橫口以便讓對側插入。插入後,貼有膠布的腰背部可內墊紗布。

粘貼時必須適度貼緊,並使疝囊空虛或呈內陷狀態。壹般1-2周更換1次,可連續貼用3-6月。外圍可加彈性帶(松緊帶),防止膠布滑脫。

由於膠布粘貼有壹定的難度和合並癥以上操作應由醫務人員完成。

(2)彈性腹帶法:此法對新生兒、小嬰兒尤為適用。

可白天佩帶彈性腹帶,睡覺時松下,並經常調節松緊度。這方法操作較簡便,既防止臍疝過分膨出,又保證小兒飲食入量和腹部發育彈性。

二、手術治療:

逾2歲但臍疝仍未自愈得患兒,應手術治療。

手術具體方法是在臍疝下方1~2cm處作相應的弧形切口,遊離皮瓣,呈露兩側腹直肌前鞘。切開腹白線和疝囊,如果沒有完整的疝囊則切開腹膜。回納腸管,切除疝囊,在疝環處縫合腹膜切緣。橫形縫合腹橫筋膜,再縱形縫合腹白線以縫閉臍環和修復腹壁薄弱區,最後將保留臍孔的皮瓣按原位縫合。

術後註意事項飲食方面

1、手術後四小時內需禁食包括開水。

2.四小時後,若腸胃蠕動正常,可先喝開水,若無嘔吐或其它不適,則可進食軟質及易消化食物。

3.為預防便秘及預防手術後可能的輕微發燒情況,請多喝開水、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纖維的食物。

活動方面

1.原則上可以正常的活動,但要避免腹部過度用力之動作,如厲害的咳嗽、哭鬧、蹲姿、用力解便、劇烈之運動等。

2.為避免膀胱脹尿,切記請勿憋尿,但是若有小便解不出來或超過六至八小時未能解小便時,要適時向醫護人員反映進而處理。

傷口方面

1.術後傷口絕對不可以沾水,所以暫勿洗澡,可用擦澡方式清潔身體,大約五、六天後視傷口愈合情形,再恢復正常洗澡。

2.請隨時保持傷口清潔、幹燥,並遵醫囑按時換藥,

3.如果傷口出現出血、紅、腫、熱、痛、有滲出液、發高燒等情形時,請立即回醫院診治。

其它

1.請按時服止痛藥,可適度減緩傷口疼痛的不適感。

2.遵醫囑到醫院復診。

3.若發現發燒38度以上不退,或傷口有分泌物,紅腫、傷口裂開、患側陰囊腫脹厲害,請立刻來院就診。

4.男病患若發現有陰囊不正常的腫大或有再發性疝氣時,請快速通知醫護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