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438+
1.2用濕毛巾或餐巾紙蓋住袋口,經常在毛巾或餐巾紙上噴水,保持透氣和濕潤。也可以用超市塑料袋蓋住袋口(超市塑料袋內壁噴水,不要蓋,保持通風),及時把袋內的水倒掉。包裝好的塑料袋不能破,過幾天會長蘑菇;
1.3菌蓋直徑1 cm後,要經常噴藥,保持濕潤,壹般需要4天左右成熟,當菌蓋邊緣呈波浪狀時即可采收,采收前1天停止噴藥。收割時,壹只手按住菇面,另壹只手旋轉至菇腳底部,將其摘下。蘑菇收獲後,停止噴水2 ~ 3天,清洗菇腳,保持高濕度,即可等待第二次出菇。
2.雞腿菇的栽培
2.1將菌袋放在陰涼處3天,然後打開袋口,在菌袋上覆蓋壹層約1~3cm的花盆土或菜園土。覆土的濕度以妳捧成壹團落地時會散開為準。用報紙或濕布蓋住蘑菇袋口,或用超市塑料袋蓋住蘑菇袋口(超市塑料袋內壁噴水,不要蓋,保持通風),放在陰暗、潮濕、通風的地方等待蘑菇生長;
2.2壹到兩周之後,可以看到土壤上覆蓋著白色的菌絲,並形成大量的白斑菇蕾。雞腿菇生長溫度範圍廣,適應溫度-40-40度(室內均可栽培,最適溫度為10至28度)。如果晝夜溫差大,容易產生蘑菇芽。
2.3盆栽雞腿菇:撕開菌袋的塑料袋,取出木耳,掰成2、3塊(根據盆的大小盡量掰大,盆夠大的話最好放下),用土填好,澆壹次水,然後蓋土2-3 cm,保持濕潤,放在陰暗潮濕通風的地方等待出菇;
2.4園栽:撕開菌袋的塑料袋,按上述方法埋在地裏,澆壹次水,然後覆土2-3 cm,保持濕潤,營造陰暗、潮濕、通風的環境。如果溫度合適,大概是15天,會有驚喜。溫度過低或過高都會照常出菇,直到春秋兩天;
2.5雞腿菇高8-12 cm,直徑2-3 cm時即可采收。最佳收獲時間是在帽與環分離之前。如果不及時采摘,傘就會開,所以開傘前壹定要及時采摘。采摘後,蘑菇可以再次粉碎,重復進行。
蘑菇常見問題分析:
(1)無芽——原因:①菌種不適應,高溫季節用低溫菌種,或低溫季節用高溫菌種;②缺乏溫差刺激;③培養基含水量低,材料表面幹燥;④溫度高、空氣幹燥時,培養料表面出現白棉(氣生菌絲),影響蘑菇芽的形成;⑤菌絲老化,形成厚厚的生物膜;⑥通風不良、二氧化碳濃度高和光照不足延緩了菌絲的營養生長。
解決方法:①選擇溫度適宜的菌株;(2)通風降溫將晝夜溫差提高到6℃以上;噴水加濕,使空氣相對濕度提高到85% ~ 90%;防止氣生菌絲的產生;(3)當材料表面的生物膜變厚時,會用線耙切割;④加強通風,增加散射光,誘導蘑菇芽形成;⑤浸泡菌袋或向物料中註水補水,或在物料表面噴灑冷水刺激蘑菇生長;⑥出菇時,當菇袋兩端的料面出現大量菇芽時,用小刀切掉多余的塑料袋,露出幼菇。不要過早打開袋口,這樣會使料面幹燥,影響菇蕾的形成。
(2)幼菇死亡——原因:(1)持續高溫使幼菇幹枯;②培養基含水量低,空氣濕度低;③二氧化碳濃度高時,幼菇缺氧死亡。解決方法:①防止出菇期高溫,壹旦溫度過高及時通風降溫;(2)加大噴水力度,提高空氣濕度,以噴濃水為好,不要直接用水噴幼菇;③菇棚要定期通風,補充新鮮空氣,及時排除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
(3)爛菇——原因:噴水過多,通風不良,水分積聚在菇體表面,引起浮腫、軟化、腐爛。解決方法:減少噴水,改善通風,壹般噴水後立即通風,使蘑菇表面的積水及時散發。
(4)梗細長帽不分化——原因:(1)光照不足,常見於地下室和人防地道;②高濃度的二氧化碳促進菌柄的快速生長,使其難以形成菌蓋。解決方法:①增加照度,增加工人照明燈;②通風補氣。
(5)袋內結果——原因:①袋口解開晚;(2)料面兩端幹燥,不利於蘑菇芽的形成;③袋子包裝松散,導致培養物與材料壁之間空隙較大。解決方法:袋裝蘑菇大多變形,會消耗營養,影響產量。用隔膜把料壓緊,排氣,濃縮營養,袋兩端提供蘑菇。
(6)畸形菇(瘤菇、菜花菇、藍菇或藍邊菇、喇叭菇等。)-原因:①溫度過低,時間過長,導致菌蓋內外層細胞生長紊亂,出現瘤樣或顆粒狀突起;(2)菇棚通風不足,導致氣溫高或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形成喇叭菇;(3)溫室內溫度升高造成壹氧化碳等有害氣體積累,刺激蘑菇生長變異,引起變色反應。解決方法:①冬季冷暖時應註意通風,不宜直接在菇棚內搭建防火墻或火道;(2)環境應通風良好,光線充足。
在選擇菌株時要註意以下幾個方面:
1,菌袋要厚而結實,不易破,透明觀察菌絲生長情況;
2.細菌的密度應該是450 kg/m3,接近水密度的壹半。當放入水中時,壹半的體積應該浮在水面上。選擇細菌時,既要看重量,也要看體積。如果重量大,體積小,說明水分太多。
3.以棉籽殼為主料的菌料較好,顏色為深褐色,正常菌生長的菌絲體純凈、光亮、潔白。綠色是綠黴,不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