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派:臘肉粽子好吃
“鹹黨”多為南方網友,認為鹹粽子是粽子的“真諦”。網友下到廚房說:“軟糯的糯米和沙沙的蛋黃混合了壹點肥油,下去就叫壹個鹹香!””然而,他的觀點卻被很多“甜黨”網友“鄙視”,認為這種吃法“匪夷所思”。
“有壹次去巢湖,看見飯桌上放著粽子。剝下來的時候,我傻眼了。我只看到了白米飯,什麽也沒有。”來自安徽桐城的黃嘯告訴記者,這是他第壹次看到白粽子。“後來我找了半天,終於在旁邊找到了壹小盤白糖。原來這餃子是要和白糖壹起吃的。”黃嘯說:“我們家總是用鹹肉包粽子。壹剝下來,粽子葉的清香味帶著臘肉的香味,非常好吃。”
“蜜棗湯圓比較油膩,偶爾吃吃還行。吃兩個以上就受不了,但吃兩個臘肉餃子還是會意猶未盡。”小陳野是桐城人。他認為粽子應該是臘肉,有各種口味。“現在市面上有鹹蛋黃粽子,跟月餅壹樣,還不錯。”
北派:有各種餡的甜粽子。
不愛吃的甜粽子是蚌埠何女士的最愛。“其實甜甜的粽子種類很多,不僅有蘸糖的白米,還有蜜棗,還有蜜棗臘肉,非常豐富。”何女士老家在蚌埠,目前居住在合肥。“我們老家很少腌臘肉,所以以前幾乎沒有鹹肉餃子。在家裏,我們用蜜棗和糖。”她告訴記者,現在在蚌埠買臘肉很方便,所以很多家庭都開始包臘肉餃子了。
“還是很好吃很甜,吃起來很滿足。肉餡餃子太油膩,沒有香味。”富陽的李女士說,她不習慣吃臘肉粽子。
據悉,在網絡上,“甜黨”多為北方網友。在他們心目中,甜粽子是正統的。網友顧白話說:我作為東北人,從小吃的是蜜棗蘸白糖的甜粽子,他吃的是南方的鹹粽子帶肉,很驚訝。
該網友貼出了神舟十號航天員攜帶的豆沙餡餃子截圖,調侃道“看來湯圓已經成為普遍標準了”。鹹黨反駁道:“這就意味著甜粽子要出地球了。”
南京人都是“吃貨黨”
但是,對於南京人來說,粽子的鹹和甜就沒那麽重要了。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很多南京人表示,吃粽子,不管是鹹的還是甜的,只要好吃,都會接受。“我有時喜歡吃甜的,有時喜歡吃鹹的。主要看我這個時候喜歡吃什麽口味的。”市民方女士說,小時候在老家吃過甜甜的粽子。下班後,她吃了鹹的,感覺很好。
“單位吃什麽,家裏吃什麽,我不挑。反正這種東西不是天天吃的,弄點口味不壹樣的也不錯。”李先生說。
從這個角度來說,南京人真的是壹個可甜可鹹的“吃貨黨”。“壹個連甜鹹粽子都沒吃過的家夥,敢說自己是吃貨?”醒醒!各種口味的粽子都要嘗壹嘗。"
與習慣和地域特色有關
幽默的評論,嬉笑怒罵,沒完沒了的甜鹹爭論,成了端午假期的“網絡事件”。網友們甚至為甜鹹派選出了領袖,擬人化的幽默讓人忍俊不禁。
很多外國網友也參與了甜味和鹹味的討論。有人建議,我們應該到白宮網站的“我們人民”欄目請願,決定粽子應該是甜的還是鹹的,就像之前豆腐的甜鹹之爭壹樣。
“這種爭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起到了積極作用,”東北師範大學傳播學教授石曉峰說。“互聯網現在已經成為傳播文化的重要途徑。類似的論點可以更廣泛,網友們在玩得開心的同時也可以發揚中國的傳統,壹舉兩得。”
安徽省民俗學會副會長王先友分析,南方人偏愛臘肉粽子,北方人喜歡甜粽子,與當地的生活習慣有很大關系。以長江為界,皖南及沿江居民愛吃鹹臘肉,所以喜歡在粽子裏放臘肉,而北方有很多棗和甜食,所以多做蜜棗粽子。王顯友還說,隨著南北居民的交流,物資的填充,交通的暢通,現在已經沒有明顯的區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