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蟲原理:葉子上覆蓋著腺毛,可以分泌粘液粘住昆蟲。腺毛和葉子都有移動的能力。當獵物被抓住時,獵物旁邊的所有腺毛都會彎曲來壓制獵物,最後甚至連葉子也會彎曲,這樣不僅能阻止獵物逃跑,還能讓更多的腺毛接觸到獵物,進行更有效的消化。
我們分幾個方向來介紹茅膏菜的保養方法:
光照:沼澤植物,原來的環境沒有高大植物的遮擋,喜歡陽光。在家栽培時,春、秋、冬三季可充分日照,夏季應遮蔭50%或放在室內窗臺。或使用18W節能燈管在距植物20cm以上進行人工光照栽培,光照時間為12小時/天。
濕氣:盡量使用純凈水、雨水等軟水。采用盆浸法(港臺地區稱之為“腰水”法)營造出與原居地相似的小環境。具體做法是將這盆茅膏菜放在托盤或玻璃缸裏,加水至1-3cm深,定時補水。
基質:不加肥料的細泥炭:顆粒材料(珍珠巖、礫石等。)都是1: 1或者純水蘚,每年春天要更換壹次基質。
溫度:生長季15℃-35℃,冬季要冬眠必須控制在10℃左右。但根據多年的養護經驗,不休眠對來年的正常生長沒有明顯影響。
餵食:請不要強迫它們吃太多,它們會捕食自己。只能餵節肢動物(小昆蟲,蜘蛛等。)最多在2片葉子上。
施肥:食蟲植物的根極不耐鹽,直接將肥料施入基質會導致植物死亡,因此應在葉片上噴灑低濃度的液體肥料。如果使用市售觀葉植物肥料,可按推薦濃度1/5施用,生長季每兩周噴施壹次。
不要過分強調濕度。過於頻繁地向植物噴水是錯誤的。泡盆種植已經可以提供足夠的濕度了。而且水流太強也會沖走茅膏菜的粘液,使裏面的腺體直接暴露在空氣中,導致腺體幹燥死亡,使葉片的捕蟲能力降低或喪失,從而加速葉片的衰老。南方的朋友如果想在空曠的地裏種植,壹定要避風。
如果您購買種子,請按照以下步驟種植:
(●種子是黑色的,只比灰塵大。不要輕易打開包裝。打開之前請確認沒有風,沒有感冒!不然會被吹走的!哈哈!¥!%?%!?)
基質準備:建議基質為經過精細處理的水苔,據壹些蟲友反映,用活水苔播種對提高發芽率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將待使用的基質放入稍大的容器中混合,然後加入少許水潤濕備用。
播種前的花盆準備:將花盆裝滿基質,放入裝有純凈水的玻璃罐或水盆中,讓基質充分吸水,直至表面濕潤,然後用噴霧瓶噴灑表面(霧狀噴霧)。
播種:小心拆開種子包裝,將種子均勻地撒在基質表面(如果粘在包裝紙上,可以撕壹張紙刮下來)。不要覆蓋土壤。
噴水:用噴霧瓶打濕表面,用設置成霧狀的噴頭小心噴灑,防止種子被沖走。
將種有種子的花盆連同玻璃罐或盆壹起放在向陽的窗臺內側。如果是盆,要加壹個頂部有開口的塑料蓋保濕。註意及時補充水分。壹般30天左右(20度)發芽。在優良條件下,約15天即可萌發。
長大後,如果長得太密,可以帶土移植,避免損傷根部。
這些來自濕地的精靈,因為他們並不像外表那麽強悍,而是壹個非常脆弱的種群。它們的家園因為人們的貪婪而迅速萎縮,它們的野生兄弟因為外表美麗而被挖走——幾乎所有的濕地食蟲植物都瀕臨滅絕。保護和擴大它們的生存空間是人類對自然的回歸。請善待它們,給食蟲植物壹個小家!
請愛護食蟲植物和它們賴以生存的濕地,祝妳和妳的植物健康!另外,由於食蟲植物多為外來物種,如果妳繁殖過多或者購買後不願意種植,請分享給願意種植的蟲友,或者滅活。請不要讓它們野生,以免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