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果巷出了多少狀元如下:
從青果巷走出了壹百多位進士,兩位狀元。
青果巷是常州的著名街巷,也是常州古老街巷之壹,始建於明萬歷年(1581年)前,歷史十分悠久。當時大運河由文亨橋入西水關,經東西下塘,穿城後出東水關蜿蜒向東。青果巷正面臨城區運河段,當時這裏船舶雲集,是南北果品集散地,沿岸開設各類果品店鋪,水果商品豐富多樣、琳瑯滿目,舊有“千果巷”之稱。
《常州賦》雲:“入千果之巷,桃梅杏李色色俱陳。”後運河改道,巷名仍保留至今。常州方言“千”、“青”難辨,才有了現在的“青果巷”。青果巷位於常州老城區中部偏南地段,東至和平路琢初橋,西面直通商業中心南大街,南面是護城河。
青果巷因為它的重要地理位置,重要的商業作用而聞名於常州,是許許多多老常州人的記憶。但青果巷的聞名不僅僅因為這些,更是因為這條小小的巷子竟孕育出了壹大批名家大師,真所謂是人傑地靈。下面就帶大家走進青果巷,了解它深處的歷史文化故事。
青果巷有壹座百年歷史的故居:八桂堂。青果巷也因為這座八桂堂而聞名天下。百年故居八桂堂坐落在青果巷82號,這裏乃人文薈萃,臥虎藏龍之地,留下了歷代英雄的足跡和名流儒雅之士的書聲瑯瑯,真可謂是歷史文化重地。這座八桂堂的歷史淵源也十分悠久,值得大家慢慢品味。
500年前,著名抗倭英雄、文武雙全、散文四大家之壹的唐荊川(原名順之,號為荊川,常州人為了表示親熱,直稱“唐荊川”)會試高中狀元,十分了不起。於是他就在青果巷建造了壹座大宅子,占據了小半個青果巷。
中國古代把考中進士稱為“蟾宮折桂”,考過第壹名的人,心中總有個“折桂情結”,於是宅子裏就有了八棵桂花樹,號稱“八桂堂”,八桂堂就因為這名狀元而誕生了。
荊川先生當年無意間在宅院種植的八棵桂花樹,沒想到還真為常州留下了不少靈氣,延續百年,凡是在著宅子裏住過的,都是能在中國歷史上留有名氣的人,
下面就簡單介紹幾位:
清朝文人莊楷,康熙五十二年(1713)進士。莊楷工詩樂府,出入漢魏長律,崇尚李商隱和陸遊,年少即有名,詩聲傳鄉裏。著有《蓼原山房詩集》九卷、《十笏齋詩》、《燕臺近詠》、《軨軒草》、《使蜀草》、《知還草》、《叩詹集》、《種花吟》、《紅螺山人集》等,存世文章有《清復學宮舊址碑記》。
錢維城(1720—1772)清朝官吏、畫家。初名辛來,字宗磐,壹字幼安,號紉庵、茶山,晚號稼軒,江蘇武進人。乾隆十年(1745)26歲進士第壹(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刑部侍郎,謚文敏。
書法蘇軾,初從陳書學畫寫意折枝花果,後學山水,經董邦達指導,遂成名手,供奉內廷,為畫苑領袖。曾隨乾隆帝在木蘭圍場狩獵,帝以神槍殪虎,命維城繪圖刻石記事。著有《茶山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