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料酒吃多了對孩子身體有什麽影響?

料酒吃多了對孩子身體有什麽影響?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但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會非常重視孩子的衣食住行,尤其是在飲食方面,他們更是小心翼翼。畢竟有句話叫“病從口入”。

脾胃是生命的主要來源。吃不好,脾胃受損,身體會受到壹定影響。對於還在發育階段的孩子來說,有四種調味品比鹽和糖更傷脾胃。如果妳每天都吃,妳可能會比同齡人矮。

孩子多大可以吃調味品?

在日常飲食中,調味品是很多家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壹,甚至壹日三餐都要用到,但對於孩子來說,添加調味品也需要根據年齡來選擇。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家長可以嘗試給孩子的輔食添加香精,在營養充足的情況下適當調整食物的口味。

孩子長到6個月以後,可以添加輔食,讓孩子補充身體所需的能量、蛋白質和各種營養素。

當孩子的年齡達到1時,他的腎功能和消化系統會逐漸得到改善,所以妳可以在主食中適當添加壹些鹽或糖。當然,在這個年齡段,孩子每天的鹽攝入量應該控制在1g左右,每天最多2g。每天的糖攝入量最好控制在10g以內,不要太多。

總之,少吃鹽,因為孩子身體器官發育還不完善,過早地在輔食中加鹽會增加孩子消化代謝的負擔;糖的危害更大,不僅會引起蛀牙、肥胖等問題,還會影響維生素和鈣的吸收,更容易近視、長高。

有四種調味品比鹽和糖更傷脾胃。

很多家長看到孩子不愛吃,會在主食中加入很多調味品,讓孩子多吃,但這樣壹來,孩子的脾胃可能會受損。

(1)、料酒

很多家長在做菜的時候經常會放壹些料酒來提味,尤其是做壹些肉菜的時候,可以去除魚腥味,讓孩子的食欲更好。

但是,市面上的料酒含有酒精。幼兒如果長期食用,不僅會影響脾胃功能,還會導致腎臟負擔過重,出現積食等問題,還可能傷及肝臟,對身體健康產生不利影響。

所以,在2歲之前,家長要讓料酒遠離孩子的輔食,而在2歲之後,如果孩子的食物中含有料酒,可以加熱壹段時間,待料酒變甜後再給孩子食用。

(2)醬油和醋

作為父母,培養孩子健康的情趣是很有必要的。在寶寶1歲之前做輔食時,媽媽們盡量不要加鹽和醬油,讓孩子品嘗食物的原味,有助於培養孩子的清淡口味。如果過早或過量給孩子吃鹽和醬油,體內鈉含量可能超標,不利於身體健康。

當孩子1歲時,父母可以在主食中加入少量的醬油和醋。當然,最好是關火之前再加。

至於醬油和醋的選擇,為了孩子的健康,家長應該選擇孩子能吃的“嬰兒醬油”和純糧釀造的醋。嬰兒醬油與普通醬油差別不大,但濃度比普通醬油輕,適合幼兒食用。純糧釀造的醋,瓶身上有“釀造”二字或配料中有“高粱”二字,更有利於孩子發育。

(3)、植物油

6個月大後,家長可以給孩子添加輔食,讓孩子攝入更全面的營養。但如果此時加入植物油,可能會增加他們脾胃和心血管系統的負擔,還會引發其他問題。

當孩子的年齡達到10個月時,家長可以在孩子的輔食中添加少量的植物油,這對他的生長發育大有好處。

但為了保證孩子的營養均衡,家長壹定要記得添加少量的植物油,並經常更換植物油的種類,如山茶油、玉米油、橄欖油等。,而且每天最好不要超過10g,最後選擇燉、蒸等烹飪方式,更有利於孩子的健康。

(4)、雞精或味精

有些家長在炒菜時喜歡添加雞精、味精等調味品,以為這樣可以“提味”,孩子更喜歡吃,但其實仔細看配料表就會發現,這兩種調味品都含有少量的化學成分,吃多了或使用不當都會對身體有害。

孩子在2歲之前,身體器官還沒有發育完全。如果他長期吃雞精和味精,可能會增加腎臟的負擔,損害脾胃,阻礙孩子的身高發育。所以為了孩子的健康,盡量少吃雞精和味精。

2歲以後,孩子雖然可以適當吃這類調味品,但每次也要控制在1-2g以內,以免影響生長發育。

「兒童調料」壹定適用於兒童嗎?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65,438+0-3歲嬰幼兒每日鈉攝入量為700mg。這些可以從日常飲食中獲得,如牛奶、肉類、魚類、蔬菜等。只要孩子按時吃飯,就能從食物中獲得足夠的營養。

但是,如果家長在孩子的飲食中使用各種調味品,很容易過早地刺激孩子的味覺,甚至可能對脾胃造成損害,影響孩子的身高發育。

市面上所謂的“兒童調料”不壹定適合兒童食用。比如普通醬油的鈉含量壹般為900-1200mg/15ml,壹些降鹽醬油的鈉含量壹般為500-900mg/15ml。但“兒童醬油”的鈉含量其實大多在這個範圍,比成人醬油好不了多少。

所以,給孩子添加調味品最好越晚越好,添加量越少越好。嚴格控制調味品的攝入量,可以讓孩子長得又快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