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餅春餅是北京的壹種民俗食品,是壹種烙得很薄的面餅,又稱薄餅。北京人不僅在每年立春日都要吃春餅(稱作“咬春”),在農歷二月初二的龍擡頭這壹天,北京人也要吃春餅,名曰“吃龍鱗”。春餅比吃烤鴨的薄餅要大,並且餅皮有韌性(北京人稱為要有“骨立勁兒”),因為其中要卷很多菜吃。
過去老北京在龍擡頭吃春餅時,講究到盒子鋪去叫“蘇盤”(又稱盒子菜),所謂盒子鋪就是醬肉鋪,叫了菜以後由店家派人送到家。送來的盒子裏分成數個格子,碼放熏大肚、松仁小肚、爐肉(壹種掛爐烤豬肉)、清醬肉、熏肘子、醬肘子、醬口條、熏雞、醬鴨等,吃時需改刀切成細絲。
除了各種醬肉,盒子裏還另配幾種家常炒菜,通常為肉絲炒韭芽、肉絲炒菠菜、醋烹綠豆芽、素炒粉絲,攤雞蛋等,若有剛上市的“野雞脖韭菜”炒瘦肉絲,再配以攤雞蛋,更是鮮香爽口,壹起卷進春餅裏吃,而佐料則有細蔥絲和淋上香油的黃醬,烤鴨則配甜面醬。
吃春餅時,全家圍坐壹起,把烙好的春餅放在蒸鍋裏,隨吃隨拿,為的是吃個熱乎勁兒。在二月二這壹天吃春餅,北京人還講究把出嫁的姑娘接回家,正是所謂“二月二,接姑娘”,娘家人接女兒回去住上幾天,壹是正月裏忙活了好長時間,比較勞累,接回娘家好好歇壹歇;二是新的壹年剛開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勞犒勞她。
驢打滾在北京還有壹種豆面糕,是用蒸熟的黃米(或糯米)揉成團,撒炒熟的黃豆面,再加入赤豆餡心,卷成長條,撒上芝麻桂花白糖食用,由於清代經營食攤現制現售此食,是隨制隨撒豆面,因其最後制作工序中撒上的黃豆面,猶如老北京郊外野驢撒歡打滾時揚起的陣陣黃土,因此而得名“驢打滾”。
作為老北京和天津衛傳統小吃之壹,驢打滾的成品黃、白、紅三色分明,煞是好看,其原料有大黃米面、黃豆面、澄沙、白糖、香油、桂花、青紅絲和瓜仁。它的制作分為制坯、和餡、成型三道工序。做好的“驢打滾”外層粘滿豆面,呈金黃色,豆香餡甜,入口綿軟,別具風味,豆餡入口即化,香甜入心,黃豆面入嘴後可以不嚼,細細品為最佳,是老少皆宜的傳統風味小吃。
老北京習俗,人們總喜在農歷二月買“驢打滾”品嘗,因而經營這種食品攤販和推車小販很多,過去以天橋市場白姓食攤和“年糕虎”(虎占福)做的最有名氣。
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姻緣、八字事業、婚姻運勢、財神靈簽、情感合盤、看另壹半、八字測算、姓名速配、壹生運勢、復合機會,您可以在底部點擊在線咨詢(僅供娛樂):/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