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梗歸經的知識
蘇梗歸經的知識,歸的是歸脾、胃、肺的經。蘇梗是壹種藥材,有很多的作用和功效,但是都說藥有三分毒,所以也會有壹些禁忌之處,以下分享蘇梗歸經的知識,壹起來看看。
蘇梗歸經的知識1藥用蘇梗
《本草蒙筌》:“下諸氣略緩,體稍虛者用宜。”《本草崇原》:“主寬中行氣,消飲食,化痰涎。治噎膈反胃,止心腹痛。”《藥品化義》:“蘇梗,能使郁滯上下宣行,凡順氣諸品惟此純良。”
蘇梗與蘇葉性味相同,但蘇梗發表之力略弱,理氣之功更強;蘇梗與蘇子相比下氣之力略緩,攻實之勁不足。紫蘇梗性和緩不燥, 可單用,也可與陳皮、木香、砂仁等合用,以增強行氣、理氣、止嘔的效果。
蘇梗能散表寒,發汗力較強,用於風寒表證,見惡寒、發熱、無汗等癥,常配生姜同用;如表證兼有氣滯,可與香附、陳皮等同用。蘇梗用於脾胃氣滯、胸悶、嘔惡,不論有無表 證,均可應用,都是取其行氣寬中的功用,臨床常與藿香配伍應用。蘇梗能行氣安胎,常配砂仁、陳皮同用,治療妊娠惡阻、胎動不安。
紫蘇 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
蘇梗
來源 為唇形科植物皺紫蘇或尖紫蘇等的莖枝。秋季果實成熟後采割,除去雜質,曬幹,或趁鮮切片,曬幹。
異名 紫蘇梗、紫蘇莖、紫蘇桿、蘇枝。
性味 味辛,性溫。
歸經 歸脾、胃、肺經。
功能與主治 蘇梗有寬胸利膈、順氣安胎的功效,主治胸脘痞悶、氣滯、脘腹脹、噯氣、嘔吐、噎嗝反胃等癥,兼治胎動不安。此藥在治療脾胃痛時相當常用。
適用人群 脾胃氣滯、痞悶作脹、脘腹及胸脅脹痛、噯氣、嘔吐、噎嗝反胃、不思飲食者。胎氣不和、胎動不安、惡心嘔吐的孕婦。水腫腳氣者。
註意事項陰虛者不宜多用。
用法用量蘇梗多煎汁內服,也可入散劑。煎服用量在5~10克。
食膳與實際應用
蘇梗以老而粗壯、外皮紫棕色、分枝少、香氣濃者為佳。壹般秋末采收的為老蘇梗,夏末隨蘇葉壹起采收的為嫩蘇梗,常做菜食或調料用。從療效上看,老蘇梗優於嫩蘇梗。
蘇梗食療
蘇梗陳皮茶
治療胸腹氣滯脹悶、不思飲食
功效
此茶可化解脾胃氣滯,常用於胸腹氣滯脹悶、不思飲食等癥。
食療藥膳
蘇梗、陳皮各10克。將蘇梗、陳皮壹同放入茶壺中,沖入沸水,浸泡15分鐘後即可飲用。每日1劑,代茶頻飲。
適用人群
適合脾胃氣滯所致胸脅及脘腹脹悶、脹痛、噎嗝反胃、嘔吐、不思飲食者飲用。四季皆宜飲用。
禁忌
胃熱嘔吐者不宜。
蘇梗降逆湯
健脾益氣,理氣消積
功效
此方為經驗方,既能健脾益氣,又能理氣消積,主治胃脘痞脹不適、噎嗝等癥。
食療藥膳
蘇梗10克,木香6克,山藥12克。將蘇梗、木香、山藥壹起放入砂鍋,加適量水,煎煮、取汁2次,每次煮30分鐘,再把兩次取的汁混合均勻。每日1劑,分2次服用。
適用人群
適合脾胃虛弱、胃寒氣滯、脘腹痞脹不適、噎嗝者飲用。秋、冬季節尤宜。
禁忌
胃有實熱者不宜。
蘇梗歸經的知識2紫蘇梗
中藥名紫蘇梗 zisugeng
別名紫蘇莖、蘇梗、紫蘇桿、蘇莖、紫蘇草、紫蘇枝莖。
英文名Perillae Caulis。
藥用部位來源於唇形科植物紫蘇Perilla frutescens(L.)Britt.的莖。
植物形態壹年生草本。高0.3~1.5米。莖直立,綠色或紫色,密被長柔毛。單葉對生;葉片卵形至寬卵形;葉柄長3~7厘米。輪傘花序,具2花,排成偏於壹側的總狀花序,密被長柔毛;苞片寬卵形或近圓形,外被紅褐色腺點;花萼鐘狀,長約3毫米,結果時增長至12毫米,萼齒5,上唇3齒,下唇2齒。
花冠白色至紫紅色,喉部斜鐘形,冠檐二唇形,上唇先端微凹,下唇3裂;雄蕊4枚,2強,藥室2,花絲扁平;子房全4裂,花柱基底著生,先端2淺裂,花盤前方膨大呈指狀。小堅果近球形,直徑1.5~2毫米,表面灰褐色,有微隆起的暗棕色網狀花紋。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產地分布紫蘇為栽培品,我國廣泛種植。
采收加工秋季果實成熟後采割,除去雜質,曬幹,或趁鮮切片,曬幹。
藥材性狀方柱形,四棱鈍圓,長短不壹,直徑0.5~1.5厘米。表面紫棕色或暗紫色,四面有縱溝及細縱紋,節部稍膨大,有對生的.枝痕和葉痕。體輕,質硬,斷面裂片狀。切片厚2~5毫米,常呈斜長方形,木質部黃白色,射線細密,呈放射狀,髓部白色,疏松或脫落。氣微香,味淡。
性味歸經性溫,味辛。歸肺經、脾經。
功效與作用理氣寬中、止痛、安胎。屬理氣藥。
臨床應用用量5~9克,煎湯內服。用治胸膈痞悶、胃脘疼痛、暖氣嘔吐、胎動不安。
藥理研究藥理實驗表明,具孕激素樣作用,與孕酮壹樣能促進子宮內膜腺體的增長。
化學成分含揮發油,油中主要含紫蘇醛、1-檸檬烯、α-蒎烯及β-蒎烯、β-丁香烯、α-香柑油烯及芳樟醇等。還含紫蘇酮、異白蘇烯酮、白蘇烯酮、紫蘇烯、精氨酸、枯酸、紫蘇苷及亞麻酸等。
使用禁忌尚不明確,謹慎用藥。
配伍藥方
①治傷寒及溫病瘥後,起早及飲食多,致勞復:紫蘇莖葉(銼)壹兩,生姜(切)半兩,豉壹二合。上三味,用水二盞半,煎至壹大盞,去滓。食前溫服,日二服。(《普濟方》紫蘇飲)
②治上氣暴咳:紫蘇莖葉二升,大豆壹升。上二味,以水四升煮大豆,次下紫蘇,煮取壹升五合。分為三服,晝二夜壹。(《外臺》)
③治孕婦胎氣不和,胸悶惡心:蘇梗、半夏各9克,生姜3片,陳皮5克。水煎服。[《中醫中藥與臨床研究》1986,(3):47]
④治腳氣,上氣不止:紫蘇莖葉三分(兩),白前壹兩,桑根白皮二兩(銼)。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壹中盞,人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聖惠方》)
⑤治吐血,衄血:白茅三錢,紫蘇莖葉二錢。上散。新汲水壹碗,煎七分,乘熱調生蒲黃二錢,旋服。仍以大蒜兩顆煨熟,捶扁,貼敷兩腳心,少傾,自覺胸中有蒜氣,其血立止。若下部出血,可以煨蒜敷兩掌心。(《直指方》茅蘇湯)
蘇梗歸經的知識3紫蘇梗的功效和作用?
紫蘇梗是壹種常用中藥,民間多用紫蘇梗煮水來煮雞蛋,孕婦食用後可以安胎氣。
那紫蘇梗還有什麽其他功效呢?
1、關於治療感冒 在中藥房中有紫蘇、蘇葉、蘇梗三個品種。紫蘇是蘇葉、蘇梗的混合物。本品是治療感冒的常用藥,屬辛溫解表藥。對冬春季和夏季感冒之輕癥有壹定的效果,尤其是對胃腸型感冒更為適宜。
臨床除發熱外,還有惡心、腹痛、腹瀉的癥狀,冬春季與麻黃、黃芩等同用。夏季與薄荷、佩蘭等同用。但其解表藥力不是很強,只有弱的解熱作用,發熱病人退熱是不夠的,可作配伍藥使用。
2、關於治療胃腸炎和解蟹毒 本品對於輕的胃腸道炎癥,有胃不舒、惡心,輕的腹痛、腹瀉,尤其是夏天多食生冷食品而引起的,在二陳湯中加蘇梗、生姜等是有效的。紫蘇有調節胃腸功能,而其抗菌消炎作用不是很強,可在復方中使用。
在使用苦寒或甘寒中藥,胃不舒時,可加入紫蘇或蘇梗以和胃,在化療後胃不舒輕癥時,在二陳湯中可再加入紫蘇或蘇梗,既和胃又增效。
3、關於止血和抗凝 《本草綱目》記載:“紫蘇,其味辛,入氣分;其色紫,人血分……同當歸、川芎則和血散血。”附方中有壹方用紫蘇煎服治療諸失血病;有二方用紫蘇外敷治療局部損傷出血。藥理研究已證實紫蘇有止血作用和抗凝血作用。
這種雙重性作用會影響臨床使用,因此,紫蘇內服壹般都不用於治療血分疾病。在中醫傷科的外敷復方中,可能是用紫蘇的。
4、其他 蘇梗常用於治療妊娠反應惡心、嘔吐;紫蘇能引起光敏感,可治療白癜風和銀屑病;能抑制腫瘤壞死因子(TNF),抑制炎癥,古代有用於治療乳癰腫痛的驗方中.可能與其消炎作用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