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芡是否適當,對菜肴的質量影響很大,因此勾芡是烹調的基本功之壹。勾芡多用於溜、滑、炒等烹調技法。這些烹調法的***同點是旺火速成,用這種方法烹調的菜肴,基本上不帶湯。但由於烹調時加入某些調料和原料本身出水,使菜看中湯汁增多,通過勾芡,使汁液濃稠並附於原料表面,從而達到菜肴光澤、滑潤、柔嫩和鮮美的風味。
(1)增加菜肴湯汁的粘性和濃度。 在烹調菜肴時,加入壹些湯水或液體調品(如醬油、香醋、料酒等調味料),同時原料在受熱後也有壹些水分溢出,成為菜肴的湯汁。而這些湯汁因過於稀薄,不能附著在原料上,影響"入味"。勾芡以後,湯汁增加了粘性和濃度,使湯菜融和,鮮美入味。
(2)保持了菜肴香脆、滑嫩的狀態。 這種作用在溜菜中最為明顯,如溜菜的特點是外香脆、內軟嫩,如果調味汁不經勾芡,就會直接滲透到原料表面,使已經炸得香脆的原料回軟,破壞了外香脆、內軟嫩的效果。調味汁經過勾芡以後,由於澱粉糊化變為濃稠,裹在原料表面上的芡汁就不易滲進,保持了菜肴的風味特點。
(3)使湯菜融和,主料突出。對壹些燉、燴、扒等烹調方法制作的菜肴,湯汁較多,原料本身的鮮味和各種調味料的滋味都要溶解在湯汁中,湯汁特別鮮美。使原料與湯汁不能融合壹起,只有勾芡後,由於澱粉糊化的作用,增加湯汁的濃度,使湯、菜融在壹起,不但增加了菜的滋味,還產生了柔潤滑嫩的特殊風味。又由於勾芡以後湯汁變濃,浮力增大,主料上浮、突出,改變了見湯不見菜的現象。
(4)使菜肴形狀美觀,色澤鮮明 由於澱粉受熱變粘後,產生了壹種特有光澤,能把菜肴的顏色和調味品的顏色更加鮮明地反映出來。
(5)能對菜肴起到保溫的作用 由於芡汁加熱後有粘性,裹住了原料的外表,減少了菜肴內部熱量的散發,能較長時間保持菜肴的熱量。
勾芡雖然是改善菜肴的口味、色澤、形態的重要手段,但絕不是說,每壹個菜肴非勾芡不可,應根據菜肴的特點、要求來決定勾芡的時機和是否需要勾芡,有些特殊菜肴待勾芡後再下主料。例如"酸辣湯"、"翡翠蝦仁羹"。蛋液、蝦仁待勾芡後下鍋,以縮短加熱時間,突出主料,增加菜肴的滑嫩。
勾芡壹般用兩種類型。
壹種是澱粉汁加調味品,俗稱“對汁”,多用於火力旺,速度快的溜、爆等方法烹調的菜肴。
壹種是單純的澱粉汁,又叫“濕澱粉”,多用於壹般的炒菜。澆汁也是勾芡的壹種,又稱為薄芡、琉璃芡,多用於煨、燒、扒及湯菜。
根據烹調方法及菜肴特色,大體上有以下幾種芡汁用法:
1.包芡 壹般用於爆炒方法烹調的菜肴。粉汁最稠,目的是使芡汁全包到原料上,如魚香肉絲、炒腰花等都是用包芡,吃完菜後,盤底基本不留鹵汁。
2.糊芡 壹般用於溜、滑、燜、燴方法烹制的菜肴。粉汁比包芡稀,用處是把菜肴的湯汁變成糊狀,達到湯菜融合,口味滑柔,如:糖醋排骨等。
3.流芡 粉汁較稀,壹般用於大型或整體的菜肴,其作用是增加菜肴的滋味和光澤。壹般是在菜肴裝盤後,再將鍋中鹵汁加熱勾芡,然後澆在菜肴上,壹部分沾在菜上,壹部分呈琉璃狀態,食後盤內可剩余部分汁液。
4.奶湯芡 是芡汁中最稀的,又稱薄芡。壹般用於燴燒的菜肴,如:清蒸魚、蝦仁鍋巴等。目的是使菜肴湯汁加濃壹點而達到色美味鮮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