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滿意
寶寶吃飽了,就會自己不吃了。如果媽媽乳房裏還有奶但寶寶已經不吸了,說明寶寶已經吃飽喝足了。或者看寶寶吃完後的狀態。比如寶寶吃奶後不哭了,對媽媽笑了,或者馬上睡覺了,說明寶寶吃飽了。
2.快睡覺吧
壹般來說,寶寶快要吃飽的時候,會變得很困。當家長看到寶寶吃了壹會兒飯,睡了壹會兒覺,壹定要找機會慢慢把乳頭或者奶嘴拔出來,然後再把寶寶放到床上睡覺。
3.有拒絕乳頭或奶嘴的行為。
如果寶寶沒有吃飽,他只會關心喝奶,對周圍的事情不太感興趣,但是如果寶寶吃飽了,他會對周圍的事情很感興趣,重點不僅僅是吃奶。寶寶吃飽後,會慢慢停止抱胸,然後會閉上嘴,摸乳頭或乳頭。
4.嬰兒的體重正常增加。
媽媽可以根據寶寶的體重是否按照正常規律增長來判斷寶寶是否吃飽。壹般0~3個月的寶寶每周增重應該在150g以上;3-6個月的寶寶平均每周增重105g。
擴展數據
壹、正確的母乳餵養方法
1,孕前主動乳房保養
從懷孕第五個月開始,經常用肥皂和水擦洗乳頭和乳暈,在清洗幹凈的乳頭和乳暈上塗壹層油,使乳房皮膚逐漸堅韌;
用熱毛巾覆蓋乳房並輕輕按住,用指尖在乳房周圍打圈按摩;
穿寬松的胸罩,防止過緊導致乳房發育不良,胸罩上的纖毛堵塞乳腺導管;
每次沐浴後在乳頭上塗上油脂,用拇指和食指輕輕觸摸乳頭,向醫生尋求有效的方法,盡快糾正乳頭內陷或扁平。
2.產後盡快給寶寶餵奶。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新規定,嬰兒應盡可能在產後30分鐘斷奶,新生兒與媽咪同床,按照不定期定量哺乳的原則按需給嬰兒餵奶,讓嬰兒得到最珍貴的初乳。雖然媽咪可能身心俱疲,乳房也不覺得脹,但壹定要盡快讓寶寶吸吮乳房,以免失去最佳時機。
3.隨時給寶寶餵奶。
首先,不需要硬性規定母乳餵養的次數、間隔和餵量。而是只要寶寶壹哭或者覺得該餵奶了,就要拿起母乳,寶寶能吃多少就吃多少。這樣會增加媽咪體內催乳素的分泌,從而增加泌乳量,也可以預防媽咪患乳腺炎,避免影響寶寶的哺乳。
如果媽咪身體虛弱或傷口疼痛,可以采用側臥位給寶寶餵奶,但以後不宜經常躺下給寶寶餵奶,否則會影響寶寶的下頜骨發育,日後造成畸形。
4、掌握正確的餵養技巧
餵奶過程中,媽咪要放松舒適,寶寶要安靜。媽媽坐在矮凳上或床邊。如果她位置比較高,可以把壹只腳放在踏板上,或者靠在椅子上,腿上放壹個枕頭,把寶寶抱起來。
把寶寶放在他的腿上,讓他的頭靠在媽媽的胳膊上。媽咪用胳膊托住他的後背和小屁股,讓她的臉和小胸緊貼媽咪,下巴緊貼乳房。
媽咪用手掌托起乳房,先用乳頭刺激寶寶嘴巴周圍的皮膚,在寶寶張嘴時,趁機把乳頭和乳暈壹起送進寶寶嘴裏;
充分包容大部分乳頭和乳暈對寶寶來說非常重要。否則,僅僅是捏著乳頭吮吸是不可能得到奶水的,寶寶會想盡辦法吮吸乳頭來獲得奶水。媽咪會感到鉆心的疼痛,乳頭很容易被寶寶吮吸。如果引起乳腺炎,會使母乳餵養難以順利進行下去。
媽咪壹邊餵奶壹邊用手指按壓乳房,這樣寶寶就可以吸吮而不會堵住他的小鼻子。
5、科學合理的攝入豐富的營養。
為了有旺盛的乳汁分泌和優良的營養,媽咪對熱量和營養的需求也相對增加,所以每天要多餐,4 ~ 5餐比較合適;特別註意多喝能促進泌乳的湯類,如燉排骨湯、燉雞湯、燉豬蹄、豆腐湯、蔬菜湯等。最好在兩餐之間喝水或其他飲料。
如果奶水很少或沒有,不要輕易放棄。請妳的醫生推薦壹些特殊的催乳餐或藥膳。但是,吃得越多越好,因為坐月子期間臥床時間多,活動減少,但主要吃高熱量或脂肪類食物。如果攝入過多,不但不會增加奶量,反而會因為腸胃不適而減少奶量。
第二,新生兒有六種異常。不要驚慌。
1,減肥
新生兒出生後壹周體重下降,是因為寶寶在媽媽體內壹直浸泡在羊水(100%濕度)中,寶寶還沒上軌道,每天排出的大小便,呼吸和皮膚排出的隱形水等。,使身體失去水分,導致出生後壹周內體重下降。
失重最多可達出生體重的10%。隨著寶寶逐漸適應,到第10天,體重會增加。如果10天後體重不增加甚至減少,可能是因為餵養不當或疾病。
2.吐奶
3個月以內的寶寶,心肌還沒有發育好,新生兒胃容量小。所以大部分寶寶在餵奶、哭鬧或拍背後,都會慢慢從嘴角溢出或多或少的白色乳汁。所以,餵奶後,家人可以輕拍寶寶的背部幾分鐘,防止寶寶過度哭鬧。
隨著月數的增加,吐奶癥狀會逐漸緩解。但是如果奶噴出來,吐出來很多,或者吐出來壹種黃綠色的物質,就需要進壹步檢查了。
3.頭頂腫了
陰道出生的新生兒頭部壹般呈橢圓形,像壹個鼓鼓囊囊的袋子。這是由於分娩時胎兒頭部在產道中受到擠壓造成的。有的寶寶出生後頭上有軟硬塊,是分娩時壓力造成的頭皮水腫或血腫,壹般在出生後6~10周消失。但如果包塊進行性增大或10周後不消失,則應及時就醫。
4.長長的馬牙
新生兒常在齦緣或上頜中線附近長出乳白色顆粒,表面光滑,從1到幾十個不等。這些顆粒臨床上稱為上皮珠,俗稱馬牙,是牙齒發育最原始的組織。它們是在胚胎發育的第六周由口腔粘膜上皮細胞增厚形成的。
壹般2周左右可自行吸收,不能用針挑或用布擦,以免損傷黏膜引起感染。
5、尿液顏色為紅色
剛出生的幾天,新生兒的尿液顏色較暗,略渾濁。有時候在紙尿褲上可以看到淡淡的紅色,屬於正常現象。壹般5~6天後就會消失。但如果10天後這種情況依然存在,那就是不正常了,要及時就醫。
6.鬥雞眼
壹般來說,新生兒早期眼球不固定,看起來有點鬥雞眼,眼部肌肉調節不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尤其是臉寬鼻子扁的寶寶。
家長要經常抱寶寶在室內或室外,促進寶寶的眼睛不斷轉動,防止鬥雞眼。但如果寶寶1歲以上還是鬥雞眼,就需要去醫院做眼部檢查了。
參考資料:
人民網-寶寶吃飽了有四個信號嗎?再也不要過量進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