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茶氨酸(摘要)。亞太臨床營養雜誌,2006年10月。
[2]王海祥,馬春燕,陶國軍.苦豆子種子中單體生物堿的分離純化工藝研究。亞太臨床營養雜誌,2006年10月。
[3],馬朝陽,陶冠軍。苦豆子生物堿單體的分離純化工藝研究。中國高校化學工程學報,2007,2: (2005 ~ 106) (EI源)
[4]王紅新,胡長雲。茶蛋白的改性及其功能特性研究。食品科學,2005,26 (6): 135 ~ 140。
王紅新,戴軍,呂元玲。茶兒茶素單體的分離純化和鑒定。無錫輕工業學院學報,2001,20(2):117 ~ 121。
王紅新,王建。苦豆子種子離子交換分離因素的研究。中草藥,2002,33(12):1080 ~ 1083。
王紅新,胡長雲。茶葉蛋白質提取及初步純化的研究。食品工業科技,2004,25 (12): 69 ~ 72。
[9]王紅新,唐堅,陳誌華。綠茶多酚的生產技術及應用。CCOA,特殊1996:44~47
[10]王紅新,朱建彪。刀豆球蛋白和脲酶的分離及刀豆球蛋白的純化。中草藥,2002,25 (10): 735 ~ 737。
[12]穆海波,王紅新(責任作者)。抗新城疫卵黃抗體IgY的制備。中國家禽,2003,25 (14): 9 ~ 10。
[13]戴軍,(責任作者)。茶葉和茶多酚中兒茶素的高效液相色譜分析方法研究。色譜法,2001,19 (5): 398 ~ 402。
[14]孟洋,盧媛玲,王紅新(責任作者)。無花果蛋白酶和果膠的綜合提取。食品科學,1998,7: 23 ~ 26。
[15]王紅新肖翔(責任作者)。迷叠香抗氧化劑提取工藝的研究。河南工業大學學報,2006,27 (2)
[16]王紅新,高福成等。食品新資源[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1月,2002(392000字)
高福成、徐雪琴、夏文水、王紅新等。
[18]朱松,(責任作者)。OPA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茶氨酸的研究。食品工業科技,2005,26 (2): 182 ~ 183。
[19]王紅新,吳欣楠,謝國銀,張家龍等。“高純茶多酚及兒茶素單體”獲2002年江蘇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000年通過省科技廳鑒定驗收。證書編號為蘇科鑒字[2000]第1144號,國際領先。
[20]吳新男,王紅新(技術總監),於鏡波,趙福林等。“茶葉茶黃素酶法多相工業化生產技術”於2006年8月獲無錫市科技進步二等獎,2007年6月獲全國輕工業聯合會二等獎。2005年通過省科技廳鑒定驗收,證書編號為蘇克儉字[2005]253號;研究水平世界先進,產業化水平世界領先。
作品:
1.王紅新,高福成,等.新食品資源[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2,1(392000字).
2.高福成,徐雪琴,等.食品分離重組工程技術[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1998 . 7(第22章75000字,獨編).
專利:
1.從茶葉中制備茶多酚的方法,國家發明專利,證書號89786,專利號。ZL98 1 11572.1,專利權人無錫輕工業大學,發明人王紅新、張家龍、盧元玲。
2.茶多酚高級脂肪酸酯的制備方法,申請國家發明專利,公開號CN 1263083A,申請號99114071.0。申請人為無錫輕工業學院,發明人為王紅新和聶曉華。
發表論文:
聶曉華。油溶性茶多酚-茶多酚脂肪酸酯的制備。食品科學,2004,25 (12): 92 ~ 96。
7.王紅新,劉學先,穆海波,等。新城疫卵黃抗體IgY的分離純化研究。中國家禽,2003,25(19):11 ~ 14。
8.王紅新,朱建彪。從刀豆球蛋白中分離純化刀豆球蛋白和脲酶。中草藥,2002,25 (10): 735 ~ 737。
呂元玲。荊條葉的抑菌作用及成分分析。中國野生植物資源,2003,22 (1): 35 ~ 37。
10王紅新,陳誌華,齊雲山。茶多酚對精煉菜籽油的抗氧化作用。中國石油,1994,19 (5): 36 ~ 38。
11.王紅新,王建。石杉堿甲的研究進展。中國野生植物資源,2001,20 (6): 4 ~ 7。
12.王紅新,唐建,陳誌華。綠茶多酚的生產技術及應用。CCOA,特殊1996:44~47
13.王亞南王紅新。抗氧化劑在飼料工業中的應用。糧食及食品行業,1995,1: 27 ~ 31。
14.王紅新,張家龍,呂元玲。高新技術在碎茶深加工中的應用。無錫輕工業學院學報,1997,16 (4/a): 42 ~ 46。
15.王紅新,張佳龍。天然食品抗氧化劑的研究與進展。無錫輕工業學院學報(青年論文選),1995,14: 16 ~ 19。
16.王紅新,唐峰,何琦,等。蘆葦葉中的黃酮類化合物及其抗氧化作用。Acta熱帶作物,1998,19(漲):90 ~ 95。
17.王紅新,趙娟,陳誌華。茶多酚對飲料和食品的護色和減少營養損失的研究。糧食及食品行業,1994,1: 6 ~ 8。
18.王紅新,唐建,吳曉燕,等。葡萄籽抗氧化劑的純化及抗氧化活性的測定。中國石油,1990,4: 9 ~ 14。
19.唐峰王紅新。油脂抗氧化活性的測定。中國石油,1989,3: 12 ~ 15。
20.唐峰王紅新。食用天然抗氧化劑的研究與應用。無錫輕工業學院學報,1988,7 (4): 1 ~ 10。
21 ...王紅新、唐峰、邱愛勇。金銀花葉抗氧化成分的研究。食品與發酵行業,4號,1988。
22.王紅新、唐峰、邱愛勇。金銀花葉抗氧化成分的研究。食品與發酵行業,3號,1989。
23.朱建彪,王紅新。福壽螺植物蛋白中凝集素的失活。食品研究與開發,2002,23 (1): 12 ~ 15。
24.戴軍,王紅新。茶葉和茶多酚中兒茶素的高效液相色譜分析方法研究。色譜法,2001,19 (5): 398 ~ 402。
25.王建,王紅新。苦豆子種子中無機元素及其油中脂肪酸組成分析。中草藥,2002,25 (2): 107 ~ 108。
26.王紅新呂元玲。黃荊葉提取物抑菌作用的研究。中國野生植物資源,2002,21 (5): 41 ~ 43。
27.穆海波,王紅新。抗新城疫卵黃抗體IgY的制備。中國家禽,2003,25 (14): 9 ~ 10。
28.穆海波,王紅新。卵黃免疫球蛋白IgY的純化及應用研究進展。中國家禽,2002,24 (20): 35 ~ 37。
29.王紅新張佳龍。優質茶多酚生產新工藝。無錫輕工業學院學報,1999,18(增加):181 ~ 183。
30.王紅新張佳麗。多功能天然食品添加劑-茶多酚。冷飲速凍食品行業,1999,4: 25 ~ 26。
31.王紅新杜威。茶葉提取物在腌制食品中的應用。肉類研究,2000,3: 39 ~ 40。
32.王紅新杜威。航天食品的研究進展。廣州食品工業科技,2000,4: 57 ~ 60。
33.王紅新杜威。火腿腸顏色的研究。肉類衛生,2000,9: 6 ~ 8。
34.王紅新張佳麗。茶葉原料選擇對茶多酚質量的影響。食品與機械,2002,6: 17 ~ 18。
35.孟洋,呂遠玲,王紅新。無花果蛋白酶和果膠的綜合提取。食品科學,1998,7: 23 ~ 26。
36.朱建彪,王紅新。藥食兩用植物加拿大壹枝黃花的開發利用。中國種子工業,2002,5:
37.朱建彪,王紅新。蒜頭果凝集素的滅活研究。鄭州工學院學報,2002,23 (1): 89 ~ 93。
38.馬朝陽,王紅新人。超濾法純化苦豆子酸提取液中的生物堿。鄭州工學院學報,2003,24 (4): 56 ~ 59。
39.戴軍,王紅新。高效液相色譜法分析蘆葦葉中的黃酮類化合物。無錫輕工業學院學報,1994,13 (1): 34 ~ 37。
40.朱松,王紅新。茶氨酸的生理功能及其在食品中的應用。食品研究與開發,2005,26 (3): 18 ~ 20。
41.朱松,王紅新。OPA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茶氨酸的研究。食品工業科技,2005,26 (2): 182 ~ 183。
42.、陳、。廢煙葉中茄尼醇的提取及含量測定。河南工業大學學報,2005,26 (2): 44 ~ 47。
43.王紅新張海波。超臨界CO2萃取煙葉中的茄尼醇。煙草科技,2005,5: 29 ~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