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植被方便方》
別名:大黃(民間常用草藥的集合)、四季菜根(四川中醫記載)、火蜂湯(重慶草藥)、羊蹄根(吉林中草藥)。
來源:蓼科植物皺葉酸模的根。四月到五月。
藥理作用:抗腫瘤作用:小鼠大腿肌肉接種肉瘤-37後6天,1次皮下註射皺葉酸模根乙醇提取物,6 ~ 48小時後進行腫瘤檢查,可見藥物對腫瘤的有害作用;它的酸性提取物可能更有效。
性味:苦,寒。(1)“草草方便”:苦。②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苦、寒。③選自陜西、甘肅、寧夏、青海的中藥材:酸、苦、寒、微毒。
歸經:入心、肝、大腸經。
①閩東本草:入脾經。
②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入心肝大腸經。
功能指示:
清熱涼血,化痰止咳,通便殺蟲。治療急性肝炎、慢性氣管炎、嘔血、血崩和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大便幹燥,痢疾,疥瘡。禿瘡,癤,癤子。
①本草方藥:活血、填精、強筋。可以看。搗爛濃濃的靛水,敷疥瘡禿。
②《四川中醫誌》:解毒清熱消瘡癬。治療大便幹燥。
③《重慶草藥》:清火、解毒、清血熱、利便。治吐血。酒炒可理氣斂血,治赤萎。
④閩東本草:清熱殺蟲,排膿解毒。治療斑禿、癬、癤、癤。
⑤齊齊哈爾中草藥:治出血性紫斑,血小板減少,內出血。
⑥《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清熱涼血,潤腸通便。治療急性肝炎、閉經、腹脹、無名腫毒。
⑦精選陜西、甘肅、寧夏、青海中草藥:清熱解毒、消炎、消腫、止血。
用法用量:口服0.6 ~ 1。外用:搗實、磨汁塗膜或煎服、洗滌。
註:四川中醫記載:脾虛泄瀉者禁用。
附:
①治療幹癬、濕癬:大黃根汁六元,米醋六元,枯礬壹元五分。攪拌均勻,摩擦患處。(《閩東草藥》)
②疥瘡治療:牛耳大黃四兩,老君二兩。燉豬骨套裝。(重床草藥)
③嘔血的治療:牛耳鮮大黃,燉殺肉衣。(重慶草藥)
4治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羊蹄五錢。水煎兩次,每日壹劑。(內蒙古中草藥新醫法資料選登)
⑤治療崩漏、胃潰瘍出血、血小板減少:三錢大黃。水煎,或大黃壹半,烏賊骨壹半。每次拿壹塊錢。(精選陜西、甘肅、寧夏中藥材)
⑥治痢疾:大黃五元。用水煎服。(精選陜西、甘肅、寧夏中藥材)
⑦治淋:羊蹄五元,蟬蛻三元。水煎服,每日兩次。(吉林中草藥)
臨床應用:治療慢性氣管炎:能明顯改善癥狀和體征,增進食欲,改善睡眠,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對預防感冒也有壹定的作用。對於血液中總白細胞高、肺紋理增厚、輕度肺氣腫的患者,治療後也有明顯改善。
(1)取羊蹄煎劑和丸劑30毫升(30%羊蹄煎劑,每日三次;365,438+04例采用羊蹄根磨成粉,煉蜜為丸,每丸含幹粉3克,每日三次,每次65,438+00丸,65,438+00天為壹個療程,劑量為2 ~ 265,438+0個療程。結果近期控制9例(2.8%),顯效56例(17.8%),好轉198例(63%),無效51例(16.3%)。使用三種不同的化合物:50克羊蹄根,10克花雙,水煎,分兩次服用;羊蹄根兩根,滿山紅和黃芩各5元,水煎兩次加糖。將鱉甲根、穿龍薯蕷和黃芩按3∶2∶1的比例加水煎煮,濃縮至原劑量的1.5倍,每日2次,每次30-60毫升。三個復方各治數十至數百例,有效率略高於單煎。上述單味或復方湯劑中,部分病例服藥初期出現頭暈、輕度腹瀉等副作用,數日後均自行消失;長期使用未發現不良反應。
②從羊蹄根中提取有效成分總蒽醌,每日3次,共65,438+00天,顯效65,438+00例,好轉8例,停藥2例。用藥期間未觀察到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