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的心目中吃粗糧是 養生 保健的生活方式,不會讓血糖升得過快,有利於控制血糖穩定。因為壹旦血糖上升就可能誘發糖尿病,還會出現多種並發癥。因此,檢查出血糖偏高後醫生往往會建議患者多吃粗糧,然而宋阿姨心裏卻很疑惑,為什麽她經常吃粗糧,血糖還是高?細問之下才知道,原來她在吃粗糧的過程中陷入幾個誤區,快來看看妳有沒有。
吃粗糧的誤區有哪些?
誤區壹、除了大米,其他的粗糧都可以吃
宋阿姨說平時吃粗糧並沒有查詢它們的升糖指數,以為只要是粗糧就可以。其實粗糧的種類有很多,比如說玉米、燕麥、高粱、綠豆、黃豆、紅豆、黑米等等,每種粗糧的升糖指數不壹樣,大家在選擇前應註意。例如麩皮、大麥、玉米面、燕麥、蕎麥等粗糧升糖指數在55以下,而 糯米、大黃米、小黃米、糙米、黑梗米的升糖指數在70以上 ,如果妳選錯了粗糧,長期食用血糖肯定還是偏高。
誤區二、既然吃粗糧好,那麽每天多吃點
宋阿姨是比較極端的例子,不僅早晚吃,中午也會用粗糧蒸米飯吃,認為吃得越多越好,多吃沒壞處。其實並不是這樣,對於血糖高的人來說,飲食要嚴格把控,什麽食物都不能壹次性吃太多,糖尿病患者更要這樣。粗糧吃太多也會有壞處,其中含有較多膳食纖維,會吸收腸道內的水分,導致腸道阻塞或引起胃脹不適。
誤區三、為了口感好,過分加工,粗糧細作
為了讓自己樂於吃粗糧,宋阿姨每天變著花樣,今天加南瓜、鹹蛋黃,明天加紅薯和玉米粒,吃得特別豐富,每次都煮得特別軟糯。殊不知,這樣的做法讓粗糧變成了細糧。還有的人喜歡把粗糧磨成粉,然後再用開水煮。這些方法都是錯誤的。 粗糧加入太多食材就失去了本身的優勢 ,膳食纖維被破壞殆盡,煮得太軟太爛變得容易消化,升糖指數更高。
誤區四、只吃粗糧,其他食物吃得很少
宋阿姨為了更好地控制血糖,壹日三餐以粗糧為主,其他食物吃得很少,這也是血糖不容易控制的原因之壹。血糖要控制,營養也要全面,不能為了控制血糖減少其他食物,也不能用粗糧代替細糧。應 合理搭配,科學飲食,保證飲食多樣化 ,蔬菜、蛋白質、肉類、豆制品、水果都要吃,營養豐富全面才有利於控制血糖。
粗糧雖然好,但是並不適合所有人,大家在食用前要先了解自己的體質,可以讓醫生進行評估,有3類人不適合長期吃粗糧。
腸胃不好的人不適合吃粗糧
粗糧不易消化,腸胃不好的人食用多了會出現腹脹、反酸等現象,胃潰瘍患者大量食用粗纖維的食物可能會導致胃出血。建議和大米、小米混合在壹起煮粥吃,或者是減少粗糧比例,多煮壹會,少吃壹點,可以適當緩解腸胃不適。
營養不良的人不適合吃粗糧
身體缺鐵、缺鈣的人不適合吃粗糧,因為膳食纖維會阻礙鐵和鈣的吸收,導致貧血、缺鈣的情況更嚴重。不僅如此,粗纖維還會吸附腸胃中的蛋白質和脂肪,加快食物殘渣蠕動,降低吸收能力,所以營養不良的人要少吃。
老年人不適合吃粗糧
老年人吸收和代謝能力差,消化功能較弱,不適合經常吃粗糧,平時粗纖維的食物也要少吃。雖然有降低血脂和血糖的作用,也要適可而止,控制好食用量,否則可能會給腸胃帶來損傷。
怎樣正確地吃粗糧?
如果想控制血糖,首先就要 選擇升糖指數低的粗糧 ,比如說上文提到的麩皮、大麥、玉米面、燕麥、蕎麥、藜麥等等。其次就是註意 烹飪方式 ,不要煮得太軟太爛,加入的食材不要超過3種。如果平時沒有吃粗糧的習慣,可以逐漸增加粗糧比例,在大米或小米中混合壹半或三分之壹的粗糧,每天粗糧控制在 50至100克 ,不要光吃粗糧,大米和面食要搭配著壹起吃。
醫生提醒大家,粗糧有利於控制血糖,但是大家在吃得時候也要註意文中提到的幾個問題,如果妳也有這些錯誤,要盡快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