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古人對死後墓地的選擇是非常講究的,尤其是風水。古人死後,為了避免被不相幹的人或盜墓賊打擾,壹般會選擇人少野生動物稀少的地方,壹般不會留下關於墓葬的歷史記載。這樣,在廣袤的土地上尋找古墓的地址就像大海撈針,盜墓者找到正確墳墓地址的概率極低。
現在出土的古墓,大部分都是無意中發現和發掘的,可能是因為施工,也可能是因為環境變化。和今天發現的大部分古墓壹樣,這個古墓的發掘也是因為挖水庫的施工人員不小心挖到了古墓,屬於古墓在施工過程中被發現的類型。那麽這個古墓裏到底藏著什麽秘密呢?
有利的地理位置
貴州省遵義市在商周時期是壹個小諸侯國——龜國。秦漢時稱雍縣;唐、宋、元、明時期稱亳州。現今生活在大婁山東麓附近潭水河流域的古龜族,是巴人的重要分支之壹,也是蜀人的重要起源之壹。
龜令創造了古蜀***13代的開悟王朝,9世紀又創造了成都,位於蜀的文化中心。唐朝時期,亳州是巴蜀地區抵禦高原部落國家進攻的邊陲重鎮。宋朝時,亳州的楊家將也是西南抵禦蒙古敵軍入侵的堅實力量。
元朝時,播州土司控制全境,北起長江,南至紅水河,橫跨雲貴高原。明末戰亂中,四川慘遭屠殺,只有遵義府幸存。清朝雍正時期,遵義是朝廷重要的糧食產地和財政來源之壹。1935年6月在遵義召開的遵義會議,也是中國工農紅軍發展壯大的重要歷史轉折點,貴州省遵義市因此被稱為“轉折點之城、會議之都”。
龍土司文化
土司文化是指從唐乾福三年(公元876年)至明萬歷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在亳州土司中產生、發展和傳承的文化。這種文化涉及水牛、馬洋城、亳州城、永安莊、雲門墩、鶴鳴洞等著名歷史遺跡,主要在中國中世紀的古代軍事城堡海龍墩和楊燦墓。可惜的是,明朝萬歷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的“平伯戰役”之後,土司文化悄然沈寂了400年。
千年古墓的意外發現
遵義是歷史名城,又是文物古跡,所以遵義不缺歷史文化遺跡。但由於地勢高陡,氣候炎熱多雨,這壹帶常年洪水泛濫。每到雨季,很多山坡和山體都會被暴雨沖刷淹沒。為了解決洪水災害的問題,政府決定在這裏修建壹座水庫來蓄水。就在工人們準備施工,開始挖水庫的時候,意外發現了這座千年古墓。
考古專家趕到後發現,這裏應該是壹個墓群,從外觀上看非常普通無常,甚至有明顯的被盜痕跡。他們開始推測,這個墓群應該只是壹個平民墓。經過初步檢查和討論,考古人員開始挖掘這個墓群。雖然這個古墓已經被盜墓賊盜走,但是考古人員在打開墓門的時候壹直都很小心,因為經過勘探,這個古墓應該很古老了,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歷史文物等珍貴資料的損壞。
進行考古勘探
然而,進入這座“平凡無常”的古墓後,專家驚訝地發現,這座古墓中埋藏著壹口純金制成的棺材,甚至連棺材所用的釘子都是純金制成的。這壹發現讓前來挖掘的專家學者大吃壹驚。
此外,在這座墓葬中還發現了大量的隨葬品,包括壹些珍貴的黃金、玉器和古劍等文物,不難看出這些隨葬品制作精美,造型精美。這座陵墓應該是皇家陵墓。專家學者推測,這座古墓外觀之所以異常普通,是為了防止被盜墓賊盜走。
也正因為如此,這些珍貴而不尋常的歷史文物才得以完整地保存下來。後根據古墓中出土的隨葬文物——壹只精美的銀燭臺,上面刻有“壹毛田通用”字樣,並查閱相關史料後,確定此墓主人應為南宋亳州十四土司楊甲,屬於夫妻合葬墓。墓主人楊佳不僅是亳州的大紅人,還多次率軍上戰場抗擊外敵侵略,楊佳在當時的地位還是很高的。
為自己的國家英勇戰鬥,領導進攻。
據史書記載,南宋末年,亳州是楊佳和他的兒子楊文掌管的時期。宋與蒙古開戰時,四川戰區的軍事守備力量十分薄弱,因此這壹地區成為蒙古鐵騎進攻占領的首選。蒙古軍隊很有威脅,他們非常勇敢。有傳言說蒙古軍隊能以壹當十。
就在所有人都無力活捉,準備戰敗投降的時候,壹支從未見過也從未聽說過的軍隊出現了。這支軍隊就是當時的亳州土司楊甲訓練的亳州軍。相傳當時楊家為這次戰役制定了非常嚴格的軍法。士兵壹旦發兵打仗,只能死不能敗,否則就要受到軍法處置。
雖然蒙古軍隊非常擅長騎馬射箭,但不適合在茫茫黑夜中作戰,而夜間作戰才是亳州軍隊最擅長的。再加上士兵對亳州地形的熟悉,亳州軍在越戰中越打越勇,所到之處所向披靡,步步緊逼。蒙古軍隊也在進攻中節節敗退,戰術和人員配置越來越被動。無奈之下,只好命令它匆匆逃離。
土司楊甲死後,南宋皇帝為了獎勵他為保衛亳州做出的突出貢獻,下令封楊甲為英雄侯,並為他修建了壹座豪華的陵墓。甚至釘在棺材上的釘子都是純金的。可見他立下了汗馬功勞。而且為了防止被盜墓賊打擾,這座豪華的陵墓在外觀上會如此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