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羊腸衣是什麽?

羊腸衣是什麽?

問題壹:腸衣是什麽?有什麽用處? 豬、牛、羊的小腸、大腸、大腸頭、膀胱等均屬牲畜的內臟。中國各地區人民群眾都愛吃動物內臟的習慣,動物內臟已成為人們所喜愛的副食品之壹,有些地區象福建省南部地區的產婦至今有需吃豬小腸的習慣,由於豬、羊的小腸壁較薄、脂肪少,尤其是羊小腸還有苦味和澀味等,故有些地區把豬、羊的小腸切斷後餵家禽,有的地區棄之作肥料。

在中國很早以前人們就利用羊小腸制成彈棉花用的弦線,這種弦線堅實並富有彈性,把它緊緊的拉在木質或竹制支架上,然後用木質郎頭連續不斷的敲打弦線,使弦線有規則的震動,利用弦線的震動來彈動皮棉並使之松散,再用松散的棉花做成棉胎或進行手工紡紗。

從當今世界上腸衣的實際用途來看,各類腸衣主要用於灌制各種香腸。豬、牛、羊腸衣具有口徑粗細均勻、腸壁厚薄適中和有壹定長度等特點而成為灌制香腸最理想的材料。目前在許多國家,凡是用豬腸衣灌制的香腸稱為法蘭克福式香腸。凡是用羊腸衣灌制的香腸稱為維也納式香腸。在美國,用羊腸衣灌制的香腸則稱為熱狗。

牛腸衣和羊腸衣還可以做各種球拍線(羽毛球拍和網球拍)。羊腸衣可做琴弦弓弦。綿羊腸衣還可做醫用縫合線等。

問題二:腸衣是什麽做的 腸衣大體上可分為天然腸衣和人造腸衣。

天然腸衣,主要利用動物內臟中最長的小腸,現在壹般用羊的小腸故又稱為羊腸衣,豬小腸作腸衣便稱為豬腸衣。過去還用過牛腸和馬腸作腸衣。

這些天然腸衣的特點是透氣性好,所以對產品進行適當幹燥後,進行煙熏,煙熏成分附著在產品上,得到人們喜歡的風味,且腸衣可直接食用。

人造腸衣分為透氣性腸衣和非透氣性腸衣。透氣性腸衣又可分為可食性的和非可食性的腸衣兩種,可食性腸衣是以動物的皮等作為原料,其性質和天然腸衣相近似,我們稱之為膠原腸衣,其特點是有透氣性且可食用。非可食性腸衣主要包括纖維素系列腸衣和玻璃紙,纖維素系列腸衣又可分為纖維素腸衣和纖維狀腸衣,這壹類腸衣的特點是有透氣性但不可食用。目前還有壹種非可食性腸衣是用塑料制成,這種腸衣也具有透氣性,可煙熏,故取名叫可煙熏塑料腸衣。

非透氣性腸衣主要是塑料腸衣,根據材料的不同可分為聚偏二氯乙烯(PVDC)腸衣和尼龍腸衣等,根據形狀不同又可分為片狀腸衣和筒狀腸衣。這類腸衣品種規格較多,可以印刷,使用方便,光潔美觀,適合於蒸煮類產品。

問題三:豬腸衣和羊腸衣的規格是怎麽來定義的呢? 豬腸衣規格《直徑》介紹: 豬腸衣規格《直徑》:26/28、28/30、30/32、32/34、34/36、36/38、38/40、40/42、42/44、44/46、46/48、48/50、50/52、52/54、54/56的蒸、煮、烤及風幹腸所用的腸衣。羊腸衣說明: 名 稱:羊腸衣 規格:14/16 16/18 18/20 20/2222/24 24/26 26/28 26/+28/ + 標準: 2米、3米起用,22以下16節,22以上18節。 尺碼:91.5m 色澤:淺色 級別:A,B,C,AB

問題四:天然腸衣是什麽 采用健康牲畜的食道、胃、小腸、大腸和膀胱等器官,經過特殊加工,對保留的組織進行鹽制或幹制的動物組織,是灌香腸的衣膜

問題五:腸衣是什麽原料做的 腸衣大體上可分為天然腸衣和人造腸衣。

天然腸衣,主要利用動物內臟中最長的小腸,現在壹般用羊的小腸故又稱為羊腸衣,豬小腸作腸衣便稱為豬腸衣。過去還用過牛腸和馬腸作腸衣。

這些天然腸衣的特點是透氣性好,所以對產品進行適當幹燥後,進行煙熏,煙熏成分附著在產品上,得到人們喜歡的風味,且腸衣可直接食用。

人造腸衣分為透氣性腸衣和非透氣性腸衣。透氣性腸衣又可分為可食性的和非可食性的腸衣兩種,可食性腸衣是以動物的皮等作為原料,其性質和天然腸衣相近似,我們稱之為膠原腸衣,其特點是有透氣性且可食用。非可食性腸衣主要包括纖維素系列腸衣和玻璃紙,纖維素系列腸衣又可分為纖維素腸衣和纖維狀腸衣,這壹類腸衣的特點是有透氣性但不可食用。目前還有壹種非可食性腸衣是用塑料制成,這種腸衣也具有透氣性,可煙熏,故取名叫可煙熏塑料腸衣。

非透氣性腸衣主要是塑料腸衣,根據材料的不同可分為聚偏二氯乙烯(PVDC)腸衣和尼龍腸衣等,根據形狀不同又可分為片狀腸衣和筒狀腸衣。這類腸衣品種規格較多,可以印刷,使用方便,光潔美觀,適合於蒸煮類產品。

問題六:什麽地方需要使用大量羊腸衣 沒有天然橡膠的時候

問題七: *** 用的腸衣是什麽腸做的? 妳好,通常 *** 用的腸衣是通過豬的大小腸刮制而成的。相關資料如下:概述  家畜的大、小腸經刮制而成的堅韌半透明薄膜。按畜別分為豬腸衣、羊腸衣和牛腸衣3類,並可分為小腸衣和大腸衣。主要用作填充香腸和 *** 的外衣;羊腸衣還可制成腸線,供制作網球拍線、弓弦、樂器弦線和外科縫合線等用。中國加工腸衣已有百余年歷史,豬腸衣多產於華東和華中;羊腸衣多產於華北、東北和內蒙古。最初僅用於弓弦和彈棉花的弦線,產量有限。20世紀初期開始在天津、北京等地設廠加工生產,很快成為中國重要的出口物資。 構成 腸自內向外可分為粘膜、粘膜下層、 肌層和漿膜4層。加工豬、羊的鹽腸衣時,僅留粘膜下層,刮去其他3層;加工豬、羊的幹腸衣時,除粘膜下層外還保留部分粘膜;加工牛的鹽、幹腸衣時,只除去粘膜而保留其他3層。鹽腸衣的加工過程大致為:洗凈鮮腸,浸泡18~24小時後進行剝刮。然後沖洗幹凈,灌水檢驗,割去破損有洞腸段,每5或10根配成壹把(總長度約90米),用精鹽0.5千克左右鹽漬壹晝夜,即成為半成品光腸。光腸再經漂洗、檢查、修刮鹽漬、瀝幹等進壹步加工而成為成品。幹腸衣的加工過程大致類似,剝刮後每70~80根加5%的氫氧化鈉溶液2.5升攪拌均勻,以除去油脂;再經漂洗,每100米用精鹽0.8~1千克鹽漬12~24小時,然後水洗除鹽,晾幹,壓平,即可包紮成把,裝箱出售。品質優良的豬腸衣質地薄韌,透明均勻(羊腸衣以厚為佳);鹽腸衣呈淺紅色、白色或乳白色。幹腸衣多為淡黃色;具有壹定香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