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糧農組織和世衛組織的國際食品標準化委員會聯合宣布,通過了壹項關於如何評價生物技術生產的食品的法規,其中包括壹項關於轉基因食品風險的劃時代協議,並通過了50多項新的食品安全和質量標準。
7月22日,歐盟通過了轉基因產品新規,被禁了5年的歐洲市場將再次開始為轉基因產品敞開大門。
8月6日,美國農業部發布新規,加強對用於造紙、洗滌劑制造等工業用途的轉基因作物的管理。根據新規定,企業必須提出申請並獲得政府批準後,才能進行工業轉基因作物的實驗種植。
10年前遠離人們的轉基因食品,今天已經悄然走進了我們的廚房,擺上了我們的餐桌。
轉基因食品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將壹種微生物、動物或植物的基因人工植入另壹種微生物、動物或植物,使其具有新的品質。
這是壹種新型的食物,與我們幾千年來吃的傳統食物有很大的不同。它可以讓我們的餐桌從此豐富多彩,隨心所欲。
轉基因食品是人類依靠自己的智慧創造的成果。然而,這種新食物對人類和自然的影響仍然是未知的。也許正是因為如此,人類對它產生了懷疑、恐懼和不解。人類現在不敢說,它能給我們帶來什麽——是福還是禍?
今年上半年鬧得沸沸揚揚的雀巢事件,第壹次把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帶到了我們面前,讓我們恍然大悟,轉基因食品已經來了!
對於消費者來說,最關心的問題大概就是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了。
測試證明雀巢公司的六種產品含有未知基因。不僅如此,據說在品客洋蔥味薯片、日清雞肉味方便面、麥當勞漢堡、肯德基薯條甚至可口可樂、百事可樂、七喜汽水中都檢出了轉基因成分。
雀巢事件是由綠色和平組織的壹篇報道引發的。
中國(香港)綠色和平組織是壹個獨立的國際環保組織,其活動經費完全來自私人捐贈。根據該組織提供的檢測報告,全球最大的食品銷售商之壹雀巢公司在其生產的6種食品中被發現含有未知基因,其中甚至包括壹種嬰兒食品。這六款產品分別是:雀巢脆皮巧克力、百福豆漿、百福高鈣豆漿、百福豆腐花、鳳仙花和雀巢嬰兒純米粉(蘋果味)。
向歐美市場用戶承諾不使用轉基因原料的雀巢公司,壹度被消費者憤怒指責用中國和亞洲的兒童作為其轉基因食品的“實驗小白鼠”,被認為不公平地實施了雙重生產標準。
不僅僅是雀巢。
該組織向近80家世界著名食品公司的238種產品發出調查問卷,要求他們明確是否使用轉基因原料。根據問卷的反饋,綠色和平組織將調查結果印制成小冊子免費發放,小冊子名為《如何避免轉基因食品》。對於那些拒絕做出“不使用轉基因材料”承諾的食品供應商,宣傳冊上用紅色標簽展示,以警示消費者這些產品很可能含有轉基因成分。這本小冊子被公眾稱為“紅色警報”。
列入“紅色警戒”的產品有112,幾乎都是世界知名品牌,如雀巢、樂天冰淇淋、旺旺薯片、品客薯片、美國鮮醬油、頂好調味品、朝日啤酒、麥斯威爾咖啡、新奇士橙汁等。
這本小冊子在香港免費分發了65438萬多份。
雖然歐洲的產品被檢測出含有轉基因成分,但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等制造商已經明確表示,他們可以保證在亞洲生產的產品不會使用轉基因原料。相比之下,雀巢的態度就沒那麽簡單了。他們先是承諾逐步減少轉基因原料的使用,然後又出爾反爾,發表聲明稱,“雀巢認識到基因技術在長期改善食品質量、可用性和營養價值方面的潛力。雀巢支持在良好的科學研究基礎上,負責任地將基因技術應用於食品生產。”換句話說,雀巢認為即使在產品中使用轉基因原料,也壹定符合中國的標準,所以產品應該是安全的。
轉基因作物的好處不言而喻,其未來市場不可估量。正因為如此,各國爭相投入大量財力,加緊轉基因研究,試圖在這個巨大的未來市場中走在前面。
科學家預言,本世紀將是轉基因的世紀。轉基因作物對人類的誘惑太大了。
首先,在傳統作物中植入快速生長基因後,作物的特性得到了改良,不僅可以縮短生長期,還可以提高作物產量,使土地得到最大限度的充分利用,人類可以告別缺糧的歷史。
其次,通過轉基因,傳統作物具有了抗病蟲害的能力,因此可以大大減少農藥和殺蟲劑的使用。
再次,植入不同的基因片段,可以徹底改變食物的外觀、口感、味道甚至營養成分,這將使人類的食物進入壹個自由意誌的新時代。
第四,農作物將告別靠天種植的歷史。人類通過改良基因,可以使農作物具有耐寒、耐熱、耐旱或耐澇的不同特性,從而適應不同的生長環境。
第五,如果在某種食物中植入治療基因,也許若幹年後,人們就可以通過食用這種食物來預防或治療疾病,也不用擔心這種食物對人體的副作用,因為產生副作用的因素已經完全消除了。
關於轉基因食品對人體是否安全,曾經有過兩次著名的實驗。然而這兩個實驗壹發表就被否決了。因此,關於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爭論陷入了壹個既無法證明也無法證偽的怪圈。
目前科學家提出的“轉基因食品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的重要實驗有兩個。
1998年秋天,英國阿伯丁洛維特研究所的生物學家阿帕德·普茲泰(arpad Puztai)在受邀參加的壹個電視節目中宣布了他的實驗結果。通過觀察用轉基因土豆飼養的老鼠,他發現實驗鼠的內臟器官生長異常,體重下降,免疫系統被破壞。
這個結果在全世界引起了震驚。
但沒過多久,負責審查該實驗的英國皇家學會宣布,該實驗存在6個明顯缺陷:無法確定轉基因和非轉基因土豆的化學成分差異;參與實驗的大鼠不加蛋白質;因為餵的食物不是老鼠的標準食物,缺乏統計學意義;實驗設計差,沒有做雙盲測定;統計方法不當;測試結果不壹致等。
這個實驗基本被否定了。
2002年,英國紐卡斯爾的研究人員再次宣布,轉基因食品中的dna片段可以進入人體腸道中的細菌,這似乎證明了腸道菌群會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
為此,英國食品標準協會委托哈利·吉爾伯特等學者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進行了首次人體實驗。他們給12名健康誌願者和7名結腸部分切除的誌願者吃了含有轉基因大豆的漢堡和牛奶冰淇淋。
結果顯示,在健康人的糞便中沒有發現轉基因大豆,但在接受結腸切除術的人的糞便中發現了3.7%的轉基因大豆殘留基因。結果顯示,極少量的細菌確實攝入了轉基因大豆。
然而,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研究人員忽略了這個數據。他們認為這個實驗不能證明這種轉基因轉移對人體有副作用。
此外,德國耶拿大學、慕尼黑工業大學、不倫瑞克大學和聯邦肉類研究所也進行了壹項名為“通過食物鏈進行基因轉移”的研究。研究人員用轉基因玉米制成的顆粒飼料餵養實驗動物,發現這些動物的肌肉和器官中存在玉米的遺傳dna片段。
出於對自己研究成果的自信,目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研究陷入了壹個怪圈:沒有人能證明它是安全還是不安全。
對於轉基因作物是否具有潛在危害,科學家們無法提供確鑿的證據,但他們的擔憂絕非空穴來風。人類沒有嘗試改變生物鏈結構的經驗,所以再怎麽小心。
在過去的壹個世紀裏,傳統雜交技術壹直是人類生產高產優質糧食、蔬菜、水果和雞蛋的主要方法。雖然雜交也是簡單的基因置換,但它們只在親緣關系近的物種之間進行,所以安全性相對較高。
與傳統雜交不同的是,轉基因技術用來改造食物的基因通常來自完全不相關的物種,其中很多是人類很少食用的,比如蠍子、蛾子、細菌、病毒、老鼠等。常見的做法是將蠍子基因植入玉米,使玉米產生毒素抵抗害蟲;或者可以把人類的基因植入魚體內,讓魚提供更接近人類的蛋白質。
這些作物的遺傳性狀發生變化,將很有可能影響人體細胞中蛋白質的組成,使蛋白質的濃度發生變化或產生新的代謝產物,最終可能在人體內產生有毒物質或新的過敏原,導致致命疾病。壹些科學家甚至懷疑這些轉基因會漂移到人體內,造成難以想象的後果。
此外,轉基因作物對自然界的影響還是未知數。經驗教訓表明,任何外來物種進入壹個新的環境,都可能在當地造成生態災難。比如北美曾經從德國引進壹種黑櫻桃樹,後來導致當地原有的珍稀樹種滅絕;將尼羅河鱸魚引入非洲維多利亞湖也大大減少了當地魚類的數量。
轉基因作物商業化只用了不到10年的時間。然而,轉基因生物對環境和人類健康的影響可能需要20年、50年甚至100年才能被發現。
轉基因作物壹旦進入自然生物鏈,其人工特征和缺陷就會無休止地傳承下去,永遠無法控制和收回。這種對自然的破壞是不可逆的。
當科學家無法給公眾壹個準確的答案時,那麽轉基因食品的標識制度就勢在必行。因為,既然公眾花錢買食物,他們就有權利知道並自己決定買什麽。
根據最近的壹項民意調查,即使在轉基因食品大行其道的美國,大多數人也強烈要求對轉基因食品實行標簽制度,以便給予消費者知情權和選擇權。
在英國,地方政府協會也決定,在未來五年內,英國和威爾士的所有中小學、醫院、養老院等單位都不允許使用所有轉基因食品。
事實上,轉基因技術是在還沒有完全成熟的時候,被商業利益推向市場的。
據有關專家分析,轉基因產品約占美國農業和食品出口的35%,出口額約為6543.8+02億美元。如果加上用轉基因產品餵養的牲畜,出口額至少會翻壹番。僅去年壹年,中國就進口了超過15萬噸轉基因大豆。對於美國轉基因作物的生產者來說,他們真的抱了壹只下金蛋的雞。
目前中國市場上的轉基因作物主要靠進口,主要集中在大豆、油菜、玉米等產品。大量進口大豆經過加工制成食用油、豆腐、豆漿。
也就是說,近年來,我們吃的豆制品,大部分都是轉基因產品。
既然科學無法給我們壹個結論,轉基因食品到底安全不安全,那麽強制標識制度就很有必要。因為這是對消費者最起碼的尊重——他們有知情權,他們也有選擇權。他們應該決定吃不吃,誰也不能剝奪他們這個權利。
有負責任的科學家給出了這樣的建議:到目前為止,轉基因食品是安全的,沒有證據證明它會給人類帶來危害;但是,體弱者、老人和小孩最好不要吃這種食物。
所以廠家也要負起自己的責任——請明確標註妳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