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 lǔ
〈形〉
(1) (會意。甲骨文從魚,從口,「口」象器形。整個字形象魚在器皿之中。本義:魚味美,嘉)
(2) 同本義 [(fish) tasty]
(古魯字)從曰,不從白,彜器每言「魯休」,「純魯」,阮氏元雲:「魯本義蓋為嘉,從魯入口,嘉美也。」—— 林義光《文源》
(3) 遲鈍,愚鈍 [dull;slow-witted]
參也魯。——《論語》
魯人以為敏。——《左傳》
容居,魯人也。——《禮記?檀弓》
(4) 又如:魯拙(笨拙);魯人(魯鈍的人,愚鈍的人)
(5) 莽撞,粗野 [hot-headed;reckless;rash]。如:粗魯(粗暴魯莽)
詞性變化:
魯 Lǔ
〈名〉
(1) 中國春秋時國名 [Lu state],在山東省南部。周武王封其弟周公旦於魯。戰國時為楚所滅
(2) 山東省的簡稱 [Shandong province]。如:魯人(山東人);魯雞(魯地所產的壹種大雞)
(3) 姓
基本字義:
(1) 甲骨文魯字從魚,從口。本義:魚兒擺尾。引申義:任性(任由天性發揮。魚兒擺尾,天性如此,無可奈何)、不約束(行為)。
(2) 凡從魯之字皆有上列之本義或引申義。如櫓:舟船尾部壹種推動船體前進的船具,系仿生自魚尾,使用時左右擺動,像魚兒遊動時的擺尾。亦可寫作“艪”;擼:左右打耳光。這時,打人的手臂左右擺動,打在人臉上,發出啪啪響聲。這情景很像捉魚人從水中抓起壹條大肥魚,它拼命掙紮、扭身擺尾,尾巴連連拍打捉魚人的手臂,發出啪啪響聲。嚕:左壹句右壹句地說著刺耳的話,其效果等於用手臂左右打人耳光;穭:野生稻。野生稻不是由人工種植,沒有明確的行列,其分布雜亂無章法,是左壹株,右壹棵的稀疏的分布情形,“野生稻”就是任性地自由生長的稻子,所以其字從禾從魯;瀂:即鹵。因為鹵液苦澀,需要加水淡化才能利用,加了水之後,則必須用手或木棍左右來回攪動,使其勻質化,故其字亦從水(液體)從魯(來回擺動)。
(3) 任性、率真
參也魯。——《論語》 案:意為“參呀他也任性。”
魯人以為敏。——《左傳》
容居,魯人也。——《禮記·檀弓》 案:魯人,任性率真之人,即所謂的“魯直之人”。
(4) 又如:魯拙(任性笨拙);魯人(任性率真之人、性情中人);粗魯(粗野任性)、魯莽(任性草率)
〈名〉
(1) 中國春秋時國名,在山東省南部,都城在今曲阜。於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殺紂滅商後,周武王封其弟周公旦於魯。國名“魯”是武王所賜,意為“(魯國要)像魚兒那樣生活在東夷之海中,用擺尾的方式掃蕩敵對勢力。”這說明魯國之封是周王室經營東方的重點、難點,周王室對此有充分的心理準備。魯國於戰國時代為楚國所滅。
(2) 山東省的簡稱。如:魯人(山東人);魯雞(魯地所產的壹種大雞)
(3) 姓氏,多居於安徽、山東、湖北、雲南、江西、河南壹帶。當今人口近150萬,目前人口總數排在全國第壹百壹十五位,大約占全國總人口的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