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在繪本閱讀活動中應該註意哪些問題?
繪本閱讀活動,也屬於語言教學活動的壹個組成部分,我認為在語言活動中老師和幼兒之間有效地師幼互動和問答,是上好壹節語言活動的關鍵!回應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對幼兒的回答與反應所作出的言語或非言語的應答。在語言活動中顯得尤為重要。通常幫助幼兒處理信息的過程是:教師提問——幼兒應答——教師回應。教師的回應應當是有效的,即基於對活動目標的透徹理解,而為了達到目標,對幼兒的反應做出的積極的評價或經驗的提升。有效回應的方式多種多樣,教師在活動中只有深入關註幼兒的發展水平及認知需要,靈活的進行選擇,才能引導幼兒多方位思考問題,真正滿足發展需要,從而達到高效的課堂教學質量。壹、言語回應教師以言語的方式做出的回應是最直接、明確的。1、有重點的重復性回應能為幼兒指明方向這裏所指出的並不是單純機械的重復幼兒的回答或問題,而是有側重地加重其中壹部分的語句的語氣,從而起到提示、強調或者鋪墊的作用。在中班故事活動《果醬小房子》中,我問:“熊哥哥壹不小心把小房子上的果醬都舔光了,這可怎麽辦啊?”幼兒的答案多種多樣,但是都沒有註意到熊哥哥手裏本來就提著壹桶果醬。於是我重復了壹遍問題,並把“果醬”兩個字加重了語氣,很快幼兒就反應過來了,說:“把手裏的果醬塗到墻上。”明顯的語氣語調的變化或者重復的回應方法既簡單又避免教師在語言活動中使用過多的語言,從而提高教學效率。2、明確的鼓勵性回應能使幼兒心中有數壹般來說,當我們回答完壹個問題後,總是希望得到別人的反饋,如果這種反饋是積極的,就更易激發內心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如果得到消極的反饋或幹脆沒有反饋,我們的內心就會感到沮喪,甚至無所適從。幼兒更是如此。在回應幼兒時還要註意盡量不要使用籠統的表揚孩子的語言,如:“妳說得真好!”“妳真棒!”因為被表揚的孩子無法通過教師的回應知道自己到底好在哪裏。教師可以運用的積極且明確的語言有:“嗯,妳想到了壹個好主意!”“還真有這種可能!”“妳用了壹個非常好聽的詞語!”等等。3、巧妙的提示性回應能幫助幼兒完善答案《綱要》中明確指出,教師不僅是幼兒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更是幼兒各項活動的支持者。當幼兒由於能力的局限而未能全面的回答問題時,教師可以采取多種提示的方法來支持幼兒完善答案。即使該幼兒仍舊不能全面的回答問題,對其他幼兒也起到了引導的作用。在大班繪本閱讀活動《小象波特》中,在講述完使小象傷心的三件事後,我提問:“小象怎麽了?為什麽哭呢?”目的在於引導幼兒分別說出剛才發生的三件事。可是幼兒僅說出了其中兩件事。此時我在課件中平鋪出示三件事的圖片,並問:“還因為什麽呢?”幼兒通過我的課件輔助提示,順利地講述出第三件事。4、提升梳理性回應能幫助幼兒捋清脈絡有時教師為幼兒提供了足夠寬廣的回答空間,然而幼兒在進行回答時所使用的語句卻過於零散或不夠明確。這時教師可在幼兒的答案的基礎上進行概括和總結,給予必要的補充,使幼兒將零碎的經驗系統化和條理化,幫助他們理清思路清晰地說出來。在中班繪本活動《妳看起來好像很好吃》中,我問:“甲龍寶寶遇到霸王龍以後發生了什麽事情?”幼兒回答:“叫他爸爸,他說妳看起來好像很好吃,他就叫很好吃。”顯然這個幼兒已經明白了發生的事情,也說出了關鍵的詞,然而語句缺乏成分和邏輯,聽起來有些摸不著頭腦。這時我幫助幼兒梳理思路並加以總結完善,追問道:“甲龍寶寶的名字叫很好吃,因為霸王龍說了壹句‘妳看起來好像很好吃’,所以甲龍寶寶以為霸王龍在叫他的名字,就認為霸王龍是他爸爸,妳是這個意思嗎?幼兒時而重復著我的語言,並連連點頭。5、適時追問能幫助幼兒達到目標有時由於幼兒的發展能力有限,他們理解、思考問題的深度需要逐步的挖掘,那麽教師就要把教學目標分解為壹個壹個遞進的小問題來逐個解決,並且要根據幼兒活動現場的表現靈活的掌握。這就要求教師要在課前將目標爛熟於心,並且預想到幼兒的多種回答方向的可能性,在活動中緊扣教育目標,並努力將偏離目標的孩子的思維牽引回來。在大班繪本閱讀活動《小象波特》中,沒有了清潔工的城市變得壹天比壹天骯臟,小白兔的身上沾滿了灰塵,怎麽也撣不掉……我問:“城市裏到處都這麽臟,怎麽辦呢?”幼兒說:“讓小白兔洗澡!”我又追問道:“可是城市裏太臟了!小白兔剛洗幹凈,身上又沾滿了灰塵,這可怎麽辦啊?”幼兒又說:“找人來打掃城市。”通過我的追問,幼兒明白了洗澡不是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於是自然地將思路引向正確的方向了。有時教師雖然心中有目標,可是把握得過於死板,壹旦孩子說出的答案不像是完成目標所需要的,教師就不予理睬,最後在課堂上只能聽到教師的觀點,而不是幼兒的觀點。殊不知有時多追問壹句話,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在中班繪本活動《爺爺壹定有辦法》中,我問:“爺爺把外套做成了什麽?”幼兒回答:“我媽媽昨天給我買了壹件新衣服!”我接著問:“哦?是嗎?什麽樣的衣服啊?”幼兒回答:“是壹個坎肩!”這個繪本上的答案的確畫的是壹件坎肩,只是原文翻譯成了背心。幼兒的第壹句回答看似天馬行空,不著邊際,卻緊扣答案。此時若教師因為“天馬行空”而不加追問,恐怕就不知道孩子真正想表達的內容,無法給予正確的評價。二、非言語回應在活動中的很多時候,教師的壹個微笑的表情,壹個溫暖的懷抱,壹個豎起的大拇指都是壹種很好的充滿愛意的回應。當幼兒回答問題都表現得很積極或者某壹位幼兒正在積極地進行表述時,教師的語言難免會打斷幼兒思路,壹個手勢往往也是最好的回應。在日常語言教學實踐中,我們能強烈的感受到教師對幼兒的有效回應能為幼兒思維、表達的發展敞開壹扇明亮的窗戶,作為組織者、引導者、支持者的教師既要耐心傾聽幼兒的心聲,又要巧妙地給予引導,讓幼兒適時的汲取到充足的營養,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