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蛋白質過敏的人限制吃
像我們初為人父母,再給寶寶添加輔食的時候就要註意觀察寶寶時候是否會雞蛋過敏,因為小嬰兒消化系統發育不完全,腸壁薄,通透性很高,雞蛋清中白蛋白,是會直接透過腸壁進入寶寶的血液中,易引起過敏反應。開始添加應先添加蛋黃,隨後慢慢添加蛋白。
其次,引起過敏的還包括有卵類黏蛋白、卵白蛋白、卵轉鐵蛋白、溶菌酶等。雞蛋的蛋白質具有抗原性,與胃腸黏膜表面帶有抗體的致敏細胞作用,即可引起過敏反應,出現胃痛或腹痛、腹瀉、斑疹等過敏癥狀。所以,如果妳對蛋白質過敏,還是不要吃雞蛋了。
2. 膽固醇高的人不能多吃
人體中膽固醇代謝有著嚴格的調控機制,其代謝壹旦遭到破壞,將會導致嚴重的病變,如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高膽固醇血癥是動脈粥樣硬化的最主要的危險因素之壹,它能導致多種人類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的發生與發展。冠心病飲食指南推薦膽固醇的攝入量應低於300毫克,壹個蛋黃中的膽固醇約含200-300毫克。《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取消了對膽固醇的攝入量的限制,最新科學也表明雞蛋對血膽固醇水平的影響甚微。但盡管這樣,我們也知道多則不受,如果妳壹次吃很多雞蛋(包括蛋黃),可能還是會受影響,也會給腎臟增加負擔。
3. 腎臟有問題的人限制吃
蛋白質是要通過腎臟代謝的,而腎臟有問題的人腎功能和新陳代謝功能都會減退,如果食用雞蛋過多,可使體內尿素增多,導致腎病加重,甚至出現尿毒癥。所以,腎有問題的人,盡量別吃雞蛋,不僅是雞蛋,所有蛋白質含量高的,都要少吃,比如豆腐、豆幹、肉等。
4. 發熱的人限制吃
雞蛋中的蛋白質為完全蛋白質,進入機體可分解產生較多的熱量(這叫“食物的特殊動力效應”)。這種特殊動力效應以蛋白質效應最大,增加熱量的效應可達30%左右。而發熱的人,本來就體溫高,熱量排不出去,這時再吃雞蛋就是“火上澆油”。
5. 肝有問題的人盡量少吃
肝有問題的人吃雞蛋,會加重肝臟的負擔,不利於康復。因蛋黃中含有脂肪酸和膽固醇,而脂肪酸和膽固醇均需在肝臟代謝。而肝不好的人本身肝臟的代謝功能就比較弱,再吃蛋黃,就加重了肝臟的負擔,不利於肝病的恢復,因此,肝病患者,盡量不要吃雞蛋,要補充蛋白質可以吃瘦肉、豆腐登,實在要吃雞蛋,不要吃蛋黃,只吃蛋白。
6.需要補血的人視情況吃
貧血有很多種,如果是從長期蛋白質不足導致的,吃雞蛋就能夠能補。而且造血是需要壹些營養物質的,主要指造血細胞在增殖、分化、代謝所必需的物質,如蛋白質、脂類、維生素(葉酸、維生素B12等)、微量元素(鐵、銅、鋅等)等,這些營養物質雞蛋裏最全面的,所以,妳因為營養不良導致貧血時,吃雞蛋的確是很好的選擇。
但是像壹般的缺鐵性貧血的,雞蛋不能補,生紅皮蛋中每壹百克雞蛋中含鐵1毫克,而且雞蛋中的鐵人體很難吸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