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肉蓯蓉有什麽作用?

肉蓯蓉有什麽作用?

肉蓯蓉俗稱“大雲”、“肉蓯蓉”,屬於雙子葉植物,分類學上屬於科。它是壹種多年生多肉草本寄生植物,是寄生在沙漠植物梭梭根部的稀有植物,偶爾會看到每株多頭的奇妙景觀。主要分布在阿拉善高原、柴達木盆地、諾敏戈壁、哈順戈壁、塔裏木盆地、準噶爾盆地等。在內蒙古、青海、新疆等西北省份。主要產於山丹紅寺湖沙漠地區。

肉蓯蓉看起來很奇怪。有根,莖粗扁圓柱形,全株無葉綠素,黃褐色;肉厚,無分枝,下部較厚較寬。

10 ㎝,厚度5 ㎝,高度40 ~ 160。

全都埋在沙子裏。全身的肉質葉很小,像鱗片壹樣在莖下部呈瓦狀螺旋排列,緊緊貼在肉質莖周圍。肉蓯蓉的花是唯壹露出地面的部分。

5-6月開花,粗圓柱花序呈穗狀,開於莖頂端,淡黃色。水果從六月到七月生產。

肉蓯蓉不能獨立生存,只能寄生在壹種叫梭梭的植物根部,靠吸收梭梭的養分為生。它的種子在沙漠裏隨風飛舞,壹旦在地裏遇到寄生的物體,就會緊緊地粘在壹起。種子發芽時,首先形成塊莖,然後從塊莖中長出壹個甚至幾個肉質莖。開花結果後,老莖腐爛死亡,塊莖中又冒出新莖,所以肉蓯蓉的塊莖具有營養繁殖和不斷更新的功能。

肉蓯蓉是地中海殘遺植物,對研究中亞荒漠植物有壹定的科學價值。它還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全草入藥,可補腎壯陽,潤腸通便。被稱為“沙漠人參”,被歷代列為“貢品”。

阿拉善與肉蓯蓉

阿拉善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部,西與甘肅省接壤,南與寧夏回族自治區接壤,北與蒙古國接壤。總面積27

人口654.38+0.8萬,人均土地2600多畝,是內蒙古最大的盟(區)。

阿拉善被稱為世界上“最高的沙丘”、“最大的測沙區”和“最密集的沙漠湖泊群”。走進阿拉善,人們不得不驚嘆大地母親的饋贈:享譽海內外的雙峰駝數量居全國之首,阿拉善贏得了“中國駱駝之鄉”的美譽;數百種野生動植物(如沙漠肉蓯蓉、沙漠鎖陽、野生甘草等。)受到世人的青睞,因此阿拉善成為著名的“沙漠動植物王國”;阿拉善羊絨的細度、光度、白度居世界同類產品之首,被稱為“纖維寶石”...

產於阿拉善地區的肉蓯蓉在零下20℃至零下50℃的環境中寄生多年。

這裏是罕見的0℃之間的幹旱荒漠地帶,可以不離開地面存活數十年,因此有超旱“植物之王”的美譽。非常惡劣的生存環境造就了肉蓯蓉在該地區極佳的藥用功效,其中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甚至是許多其他藥物所不具備的。肉質,鱗片均勻,油性足,療效非常明顯。目前,該地區已成為肉蓯蓉的主要產區之壹,數量和質量均居全國第壹,與新疆的管花肉蓯蓉和寧夏的肉蓯蓉無法相比。

肉蓯蓉的故事

關於沙漠之寶肉蓯蓉,有壹個神奇的傳說。

傳說肉蓯蓉是諸神賜給成吉思汗的聖物。金明昌元年(1190

年),鐵木真(成吉思汗)的結義兄弟劄木合嫉妒鐵木真的實力,與太極午等13 * * *三萬人聯合起來攻打鐵木真。鐵木真得到消息後,集結三萬人,組成十三翼(營)迎敵。鐵木真輸掉了雙方的戰爭,被困在長滿梭梭林的沙山,饑腸轆轆,疲憊不堪。劄木合當眾殘忍地將囚犯煮70口大鍋殺死,觸怒了天神。眾神派了壹匹馬,它跳到成吉思汗面前,在天空中嘶鳴,在梭梭的根部射殺了薛婧,然後用蹄子把植物的快根像生殖器壹樣展示出來。成吉思汗和大臣們吃了根塊,神力顯現,沖下沙山,壹舉粉碎了劄木合部落,掠奪了財物和婦女,為蒙古的統壹奠定了基礎。從此,成吉思汗開始了征服歐亞大陸的時代。

《本草綱目》記載“肉蓯蓉有補腎壯陽,潤腸通便之功效”,“此物不嚴謹,故有鎮靜之名”;本經說“養五臟,強陰益精”;《大明》說它統治了“男不昌,女不產”;《神農本草》將其與人參並列為上品,人參是世界上最好的補氣、安神、生津之藥。

肉蓯蓉的藥理作用

現代中藥藥理學研究表明:

肉蓯蓉富含生物堿、結晶中性物質、氨基酸、微量元素、維生素等成分。它能補腎陽,滋養精血,抑制“陽虛”癥狀,防止體重下降。可有效防治男性腎虛陽痿、遺精早泄、女性月經不調、閉經不孕等疾病。

肉蓯蓉能顯著提高小腸推進速度,縮短排便時間,還能顯著抑制大腸的水分吸收,從而促進糞便的濕潤和排泄,具有真正的潤腸通便作用。

肉蓯蓉還能增強免疫功能。肉蓯蓉多糖對人體淋巴細胞的形成和活性有顯著作用,可增加淋巴細胞的增殖,從而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

肉蓯蓉還能調節循環系統,有以下作用:保護缺血心肌;降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和抗血栓形成;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擴張外周血管,降低血壓;保護肝臟,抵抗脂肪肝。

肉蓯蓉中含有的苯乙醇糖是其他藥物不具備的成分。是延緩衰老最有效的成分。肉蓯蓉能明顯延緩腦垂體、性腺和胸腺的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