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各種狂歡、大促,漫天種草,與人的物欲壹同裹挾上漲。買買買、剁剁剁,與高舉的消費大旗並行的,還有人們消費過剩的無意義浪費。
這個非常令人不安。壹方面,我們想讓消費帶動經濟運轉,另壹方面,我們又不希望去過度追求物質。美好的衣物,如果不被愛惜,便會失去生命,若是不堪使用,就沒有存在的意義。它在真正想要並懂得珍惜的人身上,才能長久綻放。
話題好像有點沈重,但正是通過反省自己的膚淺、坦誠地審視自己的現狀和欲望,才能在這個物欲豐盛的時代找到自持的方法---那便是人們的惜物之心。
每壹次的?好物推薦?的活動,?帶貨王?們不斷告訴妳,喜新厭舊再正常不過了,同類的東西應該擁有很多個,囤貨才是正確的購物方式。
但我越來越覺得這種購物方式不僅浪費?浪費的東西才是最昂貴的,甚至有些不道德,它切斷了人與物件之間的情感聯系,往往是視之如草芥,丟之如敝履,使物件也失去了它的服務之美。
也鑒於自己慢慢領悟的惜物之心,消費觀有了壹些變化。購入的物件必須讓我使用會有心動的感覺,所以,想擁有的東西也變少了,自己購入的東西也就變少了。
消費本來是快樂而私密的事情,和壹樣物件之間建立起陪伴的關系,仿佛是壹種契約。就如張愛玲的《十八村》裏寫的:曼楨有這樣的脾氣,壹件東西壹旦屬於她了,她總是越看越好,以為它是世界上最好的......,所以,我們要以惜物之心,相信屬於我們的東西,它已經是最好的了。
中國有跳蚤市場、有閑魚。日本有著十分完善的二手貨市場,它與世界上的任何壹個國家的二手市場都不壹樣。
在日本,二手貨被叫做?中古品?,因為日語中沒有?舊?這個詞,?新?的反義詞就是?古?字。中古即二手的意思。日本中古文化由來已久,最早追溯到1980年戰後,日本經濟迎來第壹次大發展,原來貧窮的國民在各行各業迎來了大機遇,很快也迎來了泡沫經濟的年代,賺到錢的人們受西方奢侈品消費影響把大部分的奢侈品搜刮壹番,以至於泡沫經濟後,為了換取錢物,把手裏現有的奢侈品拿出來售賣、典當,這就形成了日本中古店。如今,與國人壹般印象中的?二手貨?有所不同,日本的中古品市場有著完全不同的理念。中古在日本已經是壹種特有的?文化?了,並且根深蒂固,滿大街都是中古店。但是,她們的中古商品,質量成色等,卻非常的吸引人。日本人會把自己平時閑置不用的東西,拿去中古店變賣,這個不是因為日本窮,而是這是壹種很好的習慣。他們提倡資源的再利用,盡量減少浪費和閑置,已經是壹種風氣了。我想,正到處充斥著浪費購物的我們正需要這種風氣了。
而在巨大的中古品行業中、最為受人追捧的,莫過於日本的?古著?行業了。
小編壹開始接觸到日本的古著行業時是非常驚訝的。記得小時候,非常羨慕有?華僑?親戚的同齡人們,因為她們的?華僑?親戚會從外面給她們捎來各式各樣非常漂亮的衣服,雖然是別人穿過的舊衣服,但是,那時候物資匱乏,這些寄回來些舊衣服是非常深受喜愛的。如今的年輕壹輩,對於這些二手的衣服,會非常拒絕的,畢竟從小在國內長大或多或少都對使用別人用過的東西這件事兒有壹定的抗拒心,更別說穿別人穿過的衣服了。
在進壹步加深了對古著的了解以後,妳可能會愛上了這些有年代感的東西。但是,對於日本中古品行業的形成原因,希望我們國人不要重蹈覆轍,不要因為之前過渡的購買而導致後續為了換取錢財再拿出來賤賣。因為這種行為就是壹種不惜物的行為了。
為什麽說追隨流行是最不時尚的事情?
妳的時尚就等同與被割韭菜。每年的大促,有太多的信息告訴妳這件是主流版,另外壹件是?時尚潮流?,如果不買,妳就跟不上潮流。但是,真正有想法和心得的人都懂得什麽是?時尚?,他們不會把?時尚?這兩個字體現在自己的言行裏面,因為?時尚?這兩個字本來就是非常土錘的字眼,只要妳開口說出的瞬間,自己就已經和真正的?時尚?相離甚遠了。妳也就只能停留在被割韭菜的隊伍裏面了。
也就是說:當妳在跟著大部隊追趕所謂的?潮流?,流行啥就買啥穿啥的時候、妳就已經註定了接觸不到真正的?潮流?,而是成為了眾多陰謀下的?韭菜?。
或許難以想象,但事實就是:即使只是追所謂的?潮流?,也是在另壹種意義上被人割韭菜而已。
所謂的?跟流行?就是這麽壹件可悲又沒有意義的事情。
接下來我們就需要來了解壹下什麽是真正符合自身?靈魂?的時尚了。
正如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衣食住行中、?衣?甚至排在吃飯之前、這裏指的不僅是人要有衣服穿,更是在強調人必須穿適合自己的衣服。
心理學的冷讀術從能夠通過看壹個人的穿著就可以很大程度上了解到壹個人的性格和為人。因為選擇怎樣的服裝恰恰是壹個人內心想法的表現。妳會利用服裝來向外人展現自己靈魂的價值。
可惜,現在很多衣服都不具備這樣的功能,千篇壹律的設計和造型會讓妳看起來如此大眾,就連經濟能力超強的明星也經常出現撞衫的尷尬。哪怕衣服不合身,也非得把它穿在身上,這樣,怎麽能代表得了個人靈魂,個人時尚呢?
因此,若想要尋找到真正體現自身靈魂的服飾的話,就不能僅僅只從現存的服裝體系中尋找,而是要探索更加廣闊的時間軸,那就是跨越現有的時尚,去?古著店?找找了。
我更加希望,中國也能有著和古著店壹樣的古著文化。當然,不是壹味地鼓勵人們去購入奢侈品然後再來賣掉。而是更加希望人們能吸取日本?中古品?形成的經驗教訓,不要等到自己經濟緊張的時候才來賣掉原來購入的那些沒必要的東西。也不是不是現在閑魚上面所賣的,多數都是壹些堆壓商品清倉或者或者是被割韭菜後堆積起來的次品。而是珍惜現在擁有的物品就好,不要再過多地購入。相信如今所擁有的,已經是最好的了,這樣可以控制壹下自己的購物欲。
在日本,人們送去古著店的服裝,都是細心打理過的,那怕有壹些磨損或小瑕疵,也都會被標註出來,絲毫沒有想蒙混過關賣出去的意思。換句話說,我認為日本?古著店?裏的衣服更加時尚的,因為時尚是壹種輪回的東西,而不是生產流水線做出來了壹大批就可以代表時尚了,因為時尚它必須是有內涵的,有年代感的,能喚醒人們的惜物之心的物品。
這讓我想到了《金繕:惜物之心》壹書,這是壹本人與物件的關系的書,金繕?是裏面對物品殘缺的壹種修復手法:面對殘缺,不是拋棄,而是溫柔對待。它賦予修復後傷痕新的美感。我想,壹件衣服如果能適合自己,保留久壹點,穿的時間長壹點,即使是損壞了,也可以用另外的方式進行修補,讓它能更有內涵和美感,就如?金繕?般,讓它保留自身的價值。
今天的世界壹切都在快速變革,人們的欲望在被無限地放大。很多東西再還沒使用或者剛剛使用就被棄舊換新,金繕技術就會給人帶來?原來這麽糟糕的東西也能變得如此美好!這也剛好吻合了我前面所說的以惜物之心,抵禦生活的急促與浮躁。
所以,兩個小建議:壹:選妳真正需要和喜歡的物件;二:選那件能陪妳久壹些的物件。
把握且斟酌,惜物不揮霍,我想這才是真正的消費之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