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的俏皮女孩殳俏有著令同齡人羨慕的吃飯經歷。在她看來,像掃地洗衣服這樣簡單的做飯,現在已經成為很多年輕人的壹個令人望而生畏的負擔。大眾對食物的熱情和享受食物的態度使美食家成為緊俏而受歡迎的生意...
出生在美味的家庭
我們家都是地道的美味分子。從爺爺的故事開始,我們就壹直傳承著愛吃的基因。祖父是上海海關的買辦。他家家境殷實,過著洋氣的生活,有兩個廚子,中餐和西餐。小時候經常聽家裏人念叨,爺爺最喜歡吃哪家店的香腸卷,哪家店只喝羅宋湯?他喜歡西餐,過著非常獨特的生活。爺爺奶奶早年也過著優雅的生活。爺爺是上海醫科大學研究公共衛生的教授,奶奶是熱愛繪畫和詩歌的“藝術女青年”。在我小時候的印象裏,每天早上吃早飯的時候,爺爺都會拿出壹張小格子餐巾,鋪在壹張大桌子上,就像歐式宴會壹樣,開始吃西餐。餐桌足夠大,可以睡覺,夏天我會躺在上面乘涼。桌子上擺著豬肝醬、雞肝、鴨肝醬、果醬等十幾種醬料,黃油種類繁多。奶奶是個不做家務的女人,但她做飯很用心,滿足全家人的胃口。奶奶不喜歡女仆碰她的廚房,更喜歡自己做飯。愛花錢的奶奶,講究生活品味。雖然她做飯,但她不厭倦壹日三餐。她說,“做菜最難受的是怨恨,做女人最難受的是做壹個不滿意的妻子。”
爺爺奶奶雖然對生活很講究,但並不是那種處處挑剔的貴族態度。當他們失去原有的生活條件時,他們會想盡辦法尋找替代品,對做飯和吃飯充滿誠意。小時候家裏爺爺用壹個老式手搖冰淇淋機給我做甜點,奶奶用韭菜和糯米包餃子。本來養了幾只雞和兔子改善夥食,但因為對它們有感情,舍不得殺。最後我奶奶都給親戚了。對於喜歡吃的人來說,做飯是世界上最簡單的事情,類似於掃地洗衣服,但是更有創意。上小學的時候,趁大人不在家,嘗過洞內蛤蟆蒸魚、紅燒肉、蘋果卷。我覺得這很自然。到現在我也沒有刻意把烹飪當成壹門藝術,這增加了很多不可接近的感覺。現在我父親總是盼望著我回到上海的家。他會自己做芥末雞翅和紅咖喱烤帶魚給我吃。雖然不敢說很好吃,但是我很喜歡這樣有感情的食物。
充分尊重食物。
14歲第壹次在上海吃日本料理,很喜歡。當時家裏有客人,我們去五星級酒店吃了最好吃的日本料理。壹頓飯花了壹萬多塊錢,很喜歡生魚和水果茶。大學二年級的時候,我去日本留學。獎學金非常豐厚。我壹個月只有100,000日元的飯錢,所以我可以到處品嘗美味的食物。日本的餐飲信息很發達,美食指南很詳細。我也會跟著法國和印度的朋友去吃他們認為最正宗的餐廳。我特別欣賞日本人尊重食物的態度。廚師們非常敬業。他們在餐廳裏把自己打扮得整整齊齊,關切地問食客好吃不好吃,特別在意外國食客的看法。他們會盡力滿足菜單之外的要求。
說到寫專欄,我原來在上海壹周寫過關於病史的文章,都是好玩的醫學知識。比如從肺結核病史談到女性化妝,有的女性故意把自己弄得像得了肺結核壹樣。瘟疫的出現和女性愛穿皮草有很大關系。女人沒有貂皮,就用鼠皮代替。我把醫學知識與時尚和個人感受聯系在壹起。藥物和食物起源相同。後來東方早報的美食編輯邀請我寫文章,我答應了。我沒有用套路來寫美食,而是發自內心的感受,就像寫壹個美食王國的“朋友”壹樣。我的書《人和食物是平等的》表達了我對飲食的態度。人不應該做對不起食物的事情,不應該濫用食物,比如吃猴腦,吃貓肉。我也反對美食家居高臨下的挑食。我在《吃零食的人》壹文中也說過,挑剔是壹種比較低級的欣賞階段,吃從來就不是壹種彰顯身份的方式。只有在童年吃慣了美食,成年後才會沒有刻意追求美食,刻意培養味覺。只有從幼牙挑食中走出來的人,才會成長為友善、不做作的真正的吃貨,因為他們必須更加包容和體貼。
說我寫壹個廚師的日記,是壹件很偶然的事情。我從2002年開始寫博客。我壹般寫專欄文章是為了錢,博客可以寫我喜歡的。我結婚在北京生活後,父親開始看我的博客,也有了另壹種聯系方式。我跟他說我經常在家做飯,他很感興趣,我就幹脆自己寫了菜譜,這在當時是很私人的事情。沒想到後來這麽多人看。比如我介紹了潮州辣椒炒雙丸子的做法,日記裏有,“胖胖喜歡吃丸子,但是她只有在火鍋的時候才能吃到丸子。廚師想到潮州菜裏有這麽壹招,就試了壹下。買墨魚球和蝦球,用白水煮。當然,不要煮太久。註意保持它們的彈性。拿出來,每個肉丸都切成兩半,這樣看起來更好吃,吃起來更容易入口。之後就很簡單了。切壹把小蔥,挖壹勺李錦記的豆豉,把小蔥、幹辣椒、豆豉放入炒鍋裏,用油煸炒,然後倒入肉丸翻炒。當每壹個肉丸都沾滿了豆豉,就大功告成了。吃起來比火鍋裏的肉丸還辣,還香!”每周壹給老公和朋友做飯,壹周壹次,也是看在奶奶的份上,不要在做飯上大驚小怪。現在,中國大陸的年輕人對食物充滿熱情,但許多人不喜歡做食物,並認為烹飪是壹項艱巨的任務。
有些人經濟條件好轉後開始跟風吃又貴又兇的東西。比如殘忍的殺害動物,把吃當成炫耀的權力。我壹直記得壹部日劇裏的壹個場景,壹個女孩為自己的婚禮訂了壹個蛋糕,但是新郎壹直沒有出現。最後,廚師拿著壹塊漂亮的蛋糕,和傷心的女孩坐在樓梯上,堅持壹口把蛋糕吃完,因為“好蛋糕是做給人吃的。”這是對食物的尊重。我覺得美食會勾起溫暖的回憶。
好像壹下子就變成了所謂的美食家,給媒體寫專欄,策劃美食電影電視劇。雖然我從小就喜歡吃,但沒想到會成為我的職業。對我來說,告訴別人對食物有多感恩是壹件好事。現在有些電視烹飪節目很高端,都是做魚翅燕窩中國林蛙。這是壹種整容的東西,不是我們的日常生活,不會讓妳想起生活。對我來說,人和食物是平等的,烹飪食物是壹件非常舒服、親近、輕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