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鴨嘴魚養殖的幾個問題

鴨嘴魚養殖的幾個問題

鴨嘴魚的養殖技術

1.魚苗培育?

壹般采用水槽育苗法。出膜後在水槽中培養30 ~ 40天,直到3 ~ 5 cm下到池塘。這個過程是魚苗生存的關鍵。?

(1)水槽有條件的面積約為10平方米,可以是長方形,也可以是圓形,沒有尖角,有方便的取水排水和防逃設施。水質優良,無汙染,有毒,使用前需要過濾。每小時換水兩次(投料時停水半小時),水溫在16 ~ 28℃之間,溶解氧在5mg/L以上..?

(2)白鱘魚苗的放養密度最初為200尾/m2,當魚苗長到5 cm時,密度降至100尾/m2。

(3)開口餌料和投餵白鱘的開口餌料為浮遊動物,蛋黃也可與浮遊動物壹起使用。白鱘最好的開口餌料是劍水蚤橈足類。如果投餵劍水蚤,要掌握好投放時間,防止劍水蚤打碎魚苗卵黃囊,造成魚苗大量死亡。餵食頻率壹天4 ~ 8次,晚上在室內餵食,略有盈余。初期投放的餌料要過60目篩,篩選出大個體和有害水生昆蟲。後期可以馴化後食用人工配合餌料,攝入量為體重的30%左右。白鱘的視力極差,不會主動投餵,投餵時損失較大。?

(4)日常管理及註意事項日常管理要求汙水排放、篩網沖洗及詳細記錄。當魚苗長到3 ~ 5 cm時,出現幾種異常情況,如聚集在水槽的角落,魚苗互相爭鬥吞噬,個體大小不壹。造成這些情況的原因是營養不均衡,密度大。此外,由於缺乏營養,魚苗會吞下水泡,使消化道腫脹出血,直至死亡。80%的魚苗死亡是由咬和吞咽引起的,約20%是由消化道充血引起的。因此,3 ~ 5 cm後的魚苗應放入餌料均衡充足、水體大的池塘中。

2.池塘養魚?

3 ~ 5 cm的魚苗需要3 ~ 4個月才能長成體長20 ~ 30 cm、體重200 g的大規格魚。

(1)以水面3 ~ 5畝、水深1.5 ~ 2 m、取水排水方便的池塘為好,每個池塘應配備1.5 kW的曝氣器。進塘前要帶水清塘,每畝用生石灰150 ~ 200公斤,殺死雜魚和水草。池水溫度可為2 ~ 37℃,最適溫度為25 ~ 32℃。?

(2)施肥要在肥水下池前壹周,培養好水質。肥料壹般用糞肥(400-500斤/畝)和雞糞、牛糞。三天後要往池塘裏灑豆漿,用量5斤/畝。下池塘前,要再用水網撈壹遍,把蝌蚪和雜物撈出來。池塘裏的水和裝魚容器裏的水溫差不能超過3℃,操作要在晚上進行。?

(3)合理稀植的主要養殖方式為單養,可搭配少量底魚和草食性魚類,不宜搭配鰱魚和猛魚。放養密度為每畝100。在養殖過程中,除了對水體進行施肥和培育外,還應投餵豆漿(2公斤/畝)、餅、浮小麥粉、麩皮或專用顆粒餌料,並始終保持水質肥、鮮、嫩、爽的要求。?

(4)加強管理,每天巡視池塘,做好養殖記錄。?

(5)魚病及治療壹般情況下,10 ~ 15 cm以上的魚種很少死亡,但出現過幾次寄生蟲病和細菌性疾病的報道。因為白鱘對藥物非常敏感,尤其是對重金屬鹽,所以用藥時壹定要謹慎。偶爾魚病以線蟲和吸蟲為主,可作為2×10-6?高錳酸鉀還是小於75×10-6?福爾馬林藥浴。幼體階段禁止使用硫酸銅和含氯藥物,抗生素浸泡濃度約為4×10-6。養殖30 ~ 40 cm的大型魚種後,可直接放歸水庫或繼續在池塘中養殖。

3.釋放?

(1)大小30 ~ 40 cm以上,以保證其生存能力,防禦其他兇猛魚類。?

(2)每10畝粗放密度0.1 ~ 1(即人讓自然養活);密集型(1 000 ~ 5

000畝小型水庫、湖泊、水庫等。,可人工受精)每10畝3 ~ 5尾。由於白鱘溫順,食物鏈短,餌料來源豐富,不需要增加投入,也不需要減少其他魚類的正常放養,對整個生產沒有影響。?

4.成魚池養殖?

(1)培養方式可以是單壹培養或混合培養,以混合培養為主,搭配比例視當地具體情況而定。普通鰱魚+草食性魚類:鱘魚= 6 ~ 7:1;草食性魚類:鰱魚= 1: 1.5 ~ 3。無論是單養還是混養都需要搭配鰱魚,因為鰱魚可以控制藻類的數量和生長速度,避免水體富營養化。?

(2)放養密度?

①單養。體長50 ~ 60 cm,體重1 kg時每畝80 ~ 100;2 ~ 3公斤,每畝40 ~ 50尾。

②混養。體長25厘米時,每畝有50 ~ 70條,年底長到1斤;體長50 ~ 60厘米時,每畝20 ~ 50,到年底長到2 ~ 3斤。第三年畝產7 ~ 8尾。成魚池養殖不宜在小面積或高產量的精養池中混養,因為精養池產量高,密度大,溶解氧波動大,對白鱘非常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