餡餅是廈門壹種有100多年歷史的傳統食品。它由優質面粉、豬油和細綠豆制成。制作時,將綠豆蒸脆,去殼,細磨。面包皮和油酥點心都上了油,揉得恰到好處。烤的時候註意火候,讓裏面熟外面紅的時候油不走。這樣做出來的餅皮又香又脆又潤,餡料又涼又甜。
黃聖記豬肉幹:黃聖記是廈門最著名的中華老字號,歷史166。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十六歲的“金香”創始人黃誌江,從漳州徐賢縣東山出發,提著壹個竹籃,裝著自己做的肉松,乘著海角船,來到漳州龍海石馬鎮,沿途叫賣。他聽說廈門港生意興隆,即調到廈門試銷。
廈門炒生蠔:將雞蛋攪拌,加入大量新鮮生蠔,放入油中炸熟,攤成壹盤餅端上桌,再蘸以廈門特產的甜辣醬。牡蠣的鮮味,雞蛋的豐富,最重要的是,辣椒醬是壹個完美的組合。廈門的辣椒醬和其他地方有點不壹樣。首先,它的顏色是艷紅,不像它家大多是暗紅色。其次,它的味道又甜又辣,甜味似乎占了上風。辣醬倒在菜裏,筷子伸到嘴邊,口水已經沾到桌子邊上了。
2.閩南人很喜歡喝茶,鐵觀音茶最有名:
燒柴鐵觀音:采用傳統燒柴工藝制作,即以紅磚起竈,鐵鼎煎制,柴火作燃料。使用的原料是安溪茶山的綠茶。與普通鐵觀音相比,木燒鐵觀音口感更加醇厚自然,還帶有淡淡的木香味,觀音韻味十足。但是因為是手工制作,所以制作起來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另外,鐵觀音制作現在基本全機械化了,這種古代炒柴火燒鐵觀音的方法越來越少了,當然更珍貴了。
3.來到廈門,妳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小吃店或者街頭小吃:
花生酥:花生酥是廈門著名的中式糕點,又稱“貢糖”。主要原料是花生仁和糖。制作時,將花生仁炒熟去皮,加糖熬煮,然後搗成酥狀,碾壓成型,切成小塊。吃的時候要小心翼翼的把包裝紙剝下來,輕輕的放進嘴裏。會在嘴裏融化,甜而不膩,香味可以噴到臉頰上。除了喝茶,還可以作為鹹餅等糕點的夾心。產品遠銷國內外。
凍竹筍:竹筍是生長在海邊沙地上的腔腸動物!滿是灰塵的臉像壹只小蟲子。竹筍從沙子裏被抓了出來。它們被放養壹天,把雜物吐出來,然後放在鍋裏煮。因為這個東西像豬皮壹樣膠原蛋白程度很高,黏黏糊糊的。取出後自然冷卻,凝固成壹碗竹筍。扣在盤子上,拿刀把它變成四塊。最好配芥末喝,空著嘴也可以嚼。凍筍可能不香,但它的爽口味道絕對壹流。
炸醬面線:炸醬面線是廈門早期的全福樓、雙泉酒樓的幾位老廚師研究出來的壹種創新的廈門風味美食。它的烹飪方法是將面線放入七成熟的油鍋中炸至金黃紅黃,撈出備用,將炸好的面線放入沸水鍋中稍煮片刻,再與配料壹起炸制。風味獨特,味道鮮美,是廈門特有的美食。
叉燒包:廈門的叉燒包在香港、臺灣、東南亞都相當有名,其中以“好吃”的叉燒包最為出名。它的制作有五個步驟:第壹步,精心選料,第二步,精心準備,第三步,掌握火候,第四步,準備蘸料,第五步,隨時保持熟肉餡餃子的熱度,只有趁熱吃才有香味感。
4.廈門有壹種特別的手工藝品,我覺得可以買回來當紀念品:
珠繡:廈門珠繡以其新穎、華麗、輝煌而聞名。珠繡拖鞋、珠繡掛圖、珠繡包等100多個品種。這些產品由閃閃發光的彩色玻璃珠和電光薄膜制成,並采用凸繡、平繡繡、弦繡、粒繡、亂針繡、豎針繡和疊層繡等傳統工藝繡出淺浮雕圖案。整個珠紋構圖嚴謹,密不透風;半珠圖案典雅美觀,清新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