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教材
細胞增殖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課第六章1節的內容。本節主要包括細胞生長和增殖的周期性,有絲分裂的過程和意義等。在細胞增殖的三種方式中,有絲分裂是最重要的方式之壹,也是非常重要的基礎知識。它不僅是研究減數分裂和遺傳規律的基礎,也是研究DNA復制和遺傳信息傳遞的重要基礎,還可以為選修模塊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學習情境
高中生基礎知識比較紮實,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高。他們對生物課程的學習也有濃厚的興趣,抽象思維能力和綜合思維能力較強。他們曾經在初中學過“細胞分裂產生新的細胞”,但對細胞分裂的理解還是很膚淺的。因此,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通過適當的教學策略將新知識有效地融入學生原有的知識網絡,使學生的知識體系得到豐富和發展。
三,教學目標
1.觀察並總結細胞的有絲分裂過程。
2.通過學習有絲分裂過程,增強對圖像的分析和解讀能力;學會用圖形描述DNA和染色體數目的變化規律。
3.樹立機體、部分和整體的結構和功能相統壹的觀點;形成求實的科學態度和壹絲不茍的科學精神。
四,教學中的難點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習情況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確立,根據課程標準對知識目標的要求,課堂教學的重點應該是細胞有絲分裂的學習,而這個知識點比較復雜,學生很難理解,因此也是本課程的教學難點。
五、教學規律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可以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壹。基於此,我準備采用的教學方法有:講授法、啟發法、合作交流法、直觀教學法。
第六,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
首先是導入環節。通過復習導入法,我會提出問題,組織學生思考和回答。這些問題如下: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到了細胞通過分裂增殖。我們回想壹下,真核細胞分裂有幾種方式?最重要最常見的劃分方式是什麽?同學們可以通過之前的學習回答,細胞分裂有三種方式:有絲分裂、無絲分裂和減數分裂,其中以有絲分裂最為常見。我會問:為什麽叫有絲分裂,有什麽特點?這就引出了新的壹課“細胞增殖”。通過這種方式引入,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利於課程的開展。
2.新課開始了
我將展示“圓圖表示法”繪制的細胞周期圖,來解釋細胞周期的概念。並就細胞周期的概念提問,測試學生的掌握效果。
然後在大屏幕上顯示不同細胞的細胞周期持續時間表,並提問:
通過觀察蠶豆根分生組織細胞、小鼠十二指腸上皮細胞、人肝細胞和人宮頸癌細胞的細胞分裂間期和分裂期持續時間的特點,發現了哪些規律?
通過觀察和討論,學生得出結論:細胞周期中的大部分時間是在間期,約占細胞周期的90%~95%。
接下來,老師組織學生從前臺和後臺四人壹組,觀察老師在大屏幕上顯示的不同時期有絲分裂的顯微照片,對照教材中各個時期的特點進行討論。問題:有絲分裂不同階段的特點是什麽?老師把每個時期的圖片打亂,組織學生按時期順序排序,同時講解每個時期的特點。
老師給了個提示:仔細觀察染色體的數量有什麽特點?染色體在不同時期是如何分布的?核膜和核仁是什麽時候消失又重新出現的?紡錘體是如何形成的?姐妹染色單體數和染色體數有什麽關系?
學生討論後得出排列順序為3,1,2,4,5,並回答每個時期的細胞特征。
分裂間:細胞變大。老師強調了重要的材料準備,DNA復制和蛋白質合成,也就是染色體復制。
分裂前期:染色質變短變粗,核膜解體,核仁消失,紡錘體開始形成。
中期:著絲粒兩側附著紡錘體絲,牽引染色體在赤道板上排列著絲粒。老師強調(1)赤道板塊不是真實結構。(2)中期染色體形態穩定,數量清晰,是觀察的最佳時間。
後期分裂:著絲粒分裂,壹分為二,姐妹染色單體分離,被紡錘體絲牽引向兩極運動。老師強調(1)著絲粒分裂,染色體數目加倍。(2)染色單體的數量為零。
有絲分裂末期:染色體解卷,出現新的細胞核和膜核仁,紡錘體逐漸消失,細胞板出現,形成新的細胞壁。
為了方便學生記憶,引導他們整理分裂期的公式:膜核消失成兩體,形數清晰赤道,點裂數增多分裂成兩極,兩者消失重新開始。
教師加強對易混淆知識點的講解,組織學生同桌兩人壹組討論:
什麽是(1)姐妹染色單體?什麽時候出現的,什麽時候消失的?前期和中期的姐妹染色單體和染色體數目有什麽關系?
(2)在有絲分裂末期,以及在哪個有絲分裂階段,染色體行為發生反方向變化?
通過查閱教材,學生得到如下結論:(1)姐妹染色單體:由同壹個著絲粒連接的兩條平行染色單體,即同壹條染色體上的染色單體,是由原染色體復制而來,因此壹條染色體上的兩條姐妹染色單體是完全相同的。前期出現,後期消失。在前期和中期,姐妹染色單體的數量是染色體的兩倍。(2)有絲分裂末期和前期的染色體行為變化方向相反。
教師引導學生比較和觀察植物和動物的有絲分裂模式,並提出問題:
(1)有絲分裂的生物學意義是什麽?
(2)觀察動物細胞的有絲分裂模式,比較動物細胞有絲分裂和植物有絲分裂的區別?
(3)有絲分裂的“絲”是什麽?
同學們通過觀察得出的答案如下:(1)有絲分裂的生物學意義是將雙親復制的染色體準確地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從而維持雙親和後代遺傳性狀的穩定;(2)動物細胞有絲分裂與植物有絲分裂的區別是:①紡錘體形成不同,②細胞分裂不同;(3)“絲”是指植物細胞兩極發出的紡錘絲和動物細胞中心體發出的星射線。
學生了解每個時期的特點後,老師在大屏幕上呈現有絲分裂每個時期的DNA分子數、染色體數、染色單體數的表格,組織學生填寫,對照表格畫出曲線。學生填表時,老師積極參與討論並給予指導。最後,組織學生展示並評價繪制的曲線。
直觀教學有助於學生形成感性認識;以討論的形式探究問題,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手工填表格、畫曲線,既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又能提高思維的嚴密性和邏輯性,還能系統地歸納和總結知識。
總結妳的作業
小結:師生總結本節課的知識點。這種方法有助於學生快速復習本課知識,加深對重點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同時可以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
作業:畫植物細胞和動物的有絲分裂圖。設計實踐性作業可以在課後形成強化機制,有助於學生加深記憶,理解知識點,提高實踐能力。
七、黑板設計
最後,我的板書設計,我的板書本著簡單、直觀、清晰的原則呈現了這節課的重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