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調好自己喜歡的餡料,我是蕨菜肉餡,以後我帶妳去看看家鄉的野生蕨菜!
3.兩個小時後,揉好面團,分成12個均勻的小球,搟成中間厚外圍薄的餅,放上餡料,用大拇指撐著面團,開始用食指把皮均勻的摺起來。收起來按壹下。本來應該是流程圖,但是沒人幫忙,所以真的做不出來。下次吧!
4、籠上放合適大小的油紙,抹壹點油,(防止皮從籠中伸出來)把包子放在籠上,記得中間留壹個大空隙!
5、半鍋水燒開,放上蒸籠,蒸13分鐘。
蘇坡包子
材料:
皮部分:面粉(壹般我們可以包餃子和包子)、利口酒(米飯和湯相連)、豬油(大油)。
餡料:肥後腿肉、香菇、洋蔥、醬油、糖、鹽。
練習:
皮膚:
主要由面團制成,不加酵母,制成甜酒,使成品皮具有天然的甜味;
面粉不用壹次就夠了。可以先發酵壹小部分面團,等以後做需要發酵的糕點時,再作為“老面粉”使用。
1,取2湯匙面粉,煮壹小壺水,將面粉攪拌均勻。水燒開後,放置至不太熱,將1/3水倒入利口酒中拌勻,再將利口酒混入面粉中拌勻;
2.如果水不夠,可以慢慢加。這只是制作面團的第壹步。可以先少做壹些,等面粉充分發酵後再按量添加。
面粉揉成壹團,表面沒有面粉顆粒。放在鍋裏,蓋上蓋子,放在溫暖的地方。如果家裏有暖氣,晚上可以放在暖氣旁邊或者太陽底下,但是要避免面粉被風直接吹走。
如果溫度很高,壹般是晚上發酵,第二天中午就能發酵成功,可以清晰看到面團的蜂窩狀。
發酵面是這樣的。如果家裏溫度很低,那就需要很長時間。
如果掌握不好,也可以用發酵粉來制作。這實在是沒辦法了。
3.妳可以取壹個面團,加入適量的水、面粉做成光滑柔軟的面團,靜置5分鐘左右,這就是我們包子的皮。
餡料:
1,肥後腿肉放入鍋中煮至8分熟,取出晾涼備用;
2.幹香菇泡好後,瀝幹水分切成小丁,洋蔥切末。之前的肉也是切成肥肉甚至丁;
3.在炒鍋中加入少許底油。加熱後,將三種餡料壹起倒入炒鍋,加入2-3湯匙醬油,即可上色留香。加入1茶匙糖和適量蘑菇水。餡料底部最好有壹點湯汁,根據自己口味加壹點鹽,因為包子皮沒有鹽。
把面團整理好,就可以包起來了。
把面團搟開,搟薄,越薄越好,然後不要塗豬油。這是分層的關鍵,然後邊拉邊慢慢搟成長條,這樣面團越薄,最後的分層會越明顯。
卷成長條後,可以用手拉成丸子,用手慢慢揉成邊緣薄中間厚的圓皮。不需要搟面杖,吃完就可以包起來。我沒有再拍,因為太醜了。我覺得大家都比我強。
包好餡料,燒開水,蒸幾分鐘,直到面條不再發粘。
包子皮裏面是帶餡的湯,很香,可以配粥吃。如果嘴重,可以蘸點醬油、醋、糖、油辣椒做的小料,也很爽口。
廢話:
1.如果面團是用酵母做的,建議在最後和面的時候加壹點食用堿,可以中和酵母,讓成品味道更甜。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
堿壹定要沒有顆粒,比拇指指甲蓋多壹點點就行,而且壹定要擦的非常均勻,不然成品會看到黃點。加堿壹定要適量,太多了,最後面團會黃麻。試驗方法是撕壹小團面粉,加堿後放在火上煮,不粘牙。
2、餡料,這是比較傳統的鹹味做法,還有非常經典的甜味餡料。
壹般的做法是:將火腿(最好是雲腿)切丁,加入等量的白糖拌勻,但包子皮壹定要包緊,因為加熱後白糖很容易漏掉,就是著名的糖腿包子。
家常包子
制作材料
材料:小麥粉(600克)和豬肉(肥瘦)(400克)。
輔料:蝦皮(6g)、凍肉皮(120g)。
調料:大蔥(10g)、姜(5g)、鹽(6g)、味精(3g)、白糖(6g)、醬油(6g)、堿(1g)、料酒(10g)、香油(10g)、酵母(10g)
制造工藝
1.將蔥、姜去皮,洗凈,用刀搗碎,加入適量的水稍微攪拌,然後擠出蔥、姜汁;豬皮凍切碎備用。
2.將豬肉(最好是排骨)洗凈,剁成糊狀,放入盆中,加入醬油、料酒、味精、糖、鹽、蔥姜汁,邊攪拌邊加入適量的水,攪拌至濃稠後加入皮凍、蝦皮、香油,拌勻即可得到餡料。
3.將面粉和酵母混合在壹起,用溫水混合,揉勻。面團起皮時,加入適量的堿,揉透,分成大小均勻的面劑,搟成圓餅皮,將餡料放在圓餅皮中間,捏緊,揉成18-20的小褶,即為青包子。
4.將生包子放入抽屜,用開水蒸熟,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