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現在閑著沒事的時候都會刷刷短視頻打發時間,而各種美食視頻算是最受歡迎的壹類了,我也經常刷到食材中有用到雞蛋的視頻,壹度確實有不少作者刻意說用“母雞蛋”或者“公雞蛋”,但這個事情其實沒有那麽可困惑的,下面就來解答壹下吧。
本期題目:為什麽有些人把雞蛋說成是“母雞蛋”和“公雞蛋”?咱們這個星球上的所有雌雄異體的生物當中,幾乎都是雌性具有生育能力的,這是壹個基本常識,所以我們的常識就告訴我們“公雞是不會下蛋的”、“母雞蛋”這個叫法裏加個“母”字也是多余的,所以覺得有些美食視頻中的說法比較難以理解也不奇怪。
而這些看似多余的說法產生的原因要詳細解讀的話,大概也就只有以下三種情況可以說得通了。
壹提升視頻互動性其實本次這個題目的產生,就已經說明那些將雞蛋故意說成“母雞蛋”或者“公雞蛋”的視頻作者已經成功了,他們的目的就已經達到了,原因非常簡單,之所以會那麽說,就是為了引人評論、引人註意的。
很多平臺上對於視頻內容的推薦算法都是基於觀察量、觀看進度、點贊、轉發、評論等方面進行的,壹般來講這些數據的量越高,壹則視頻的推薦量就越大。所以當人們初次聽到視頻中說起“母雞蛋”、“公雞蛋”之類說法的時候,會有更大的幾率進行評論回復,比如“難道公雞還會下蛋?”之類的,也有更大的可能性將視頻完整看完,就為了看看這個作者還有沒有別的“口誤”。其實對於視頻制作者來說,這些類似小口誤的內容如果能夠換來有效的評論數量提升,能夠讓觀眾耐心看完,進而帶動美食視頻推薦量的提升,那這是很劃算的啊。
二出於幽默、好玩原因的跟風模仿大家應該都還記得某年春晚上,宋丹丹女士在壹個小品中那段有點“洗腦”的臺詞:“下蛋公雞,公雞中的戰鬥機,噢耶!”,這種十分通俗化的、簡單易懂的小幽默很適合傳播。這就好比廣場舞壹樣,雖然沒有什麽太多的藝術性、美感之類的條件存在,但它們就是簡單易學、利於傳播。尤其是當其他美食視頻的作者發現這還能提升觀看量,那麽必然會出現更多的跟風模仿者。
而且雞蛋這種食材本來就是極其廉價易得又營養豐富的,基本上有很多人第壹次嘗試做的飯菜都是蛋炒飯、西紅柿炒雞蛋之類的,所以雞蛋是非常普遍、常見的食材。那麽將這種極其簡單通俗化的小幽默附加在普及度非常廣的雞蛋上,無意是簡單、易懂、有利於美食視頻傳播的選擇。
三在有些地方的民俗叫法中,雞蛋是分“公母”的哦。我們提到過動物幾乎都是雌性繁殖後代的,雞這種動物當然也是如此,雞蛋本身就是壹個卵細胞,小雞就是從雞蛋當中孵化出來的。但並不是所有的雞蛋都能孵化出小雞來,壹定要經過公雞受精的雞蛋才能孵化出小雞來,而有些蛋雞廠的單獨飼養是沒有機會給雞蛋受精的。
所以在有壹些地方就將被公雞受精過的、能夠孵出小雞的稱為“母雞蛋”,將那種沒有受精的、無法孵出小雞的稱為“公雞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