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中國有怎樣的吃大閘蟹的歷史

中國有怎樣的吃大閘蟹的歷史

中國已有近5000多年的吃蟹歷史。在長江三角洲,考古工作者在對上海青浦的淞澤文化、浙江余杭的良渚文化層的發掘時發現,在我們的先民食用的廢棄物中,就有大量的河蟹蟹殼。這表明中國人吃蟹的歷史十分悠久,而西歐、北美的壹些國家至今還不敢吃河蟹。經過長期的歷史沈澱,人們發現,在中國三個地區生長的河蟹品質最好,即中國有三大名蟹:地處蘇皖兩省的古丹陽大澤河蟹——花津蟹;河北白洋澱河蟹——勝芳蟹;江蘇陽澄湖河蟹——陽澄湖大閘蟹名字的來源。歷史上,古丹陽大澤包括:丹陽湖、石臼湖、固城湖、南漪湖以及周邊地區壹大片低窪濕地,面積近300萬畝(15畝=1公頃,下同)。這塊濕地橫跨蘇南和皖南,呈三角形號稱河蟹“金三角”。在這三大名蟹中,歷史最悠久的要數古丹陽大澤的“花津蟹”。吃大閘蟹是壹種季節性的享受,唐代詩人李白曾贊道:“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萊。且須飲美酒,乘月醉高臺”,饕客們怎可錯過這個大快朵頤的好時機,這不吃大閘蟹的季節又到了!俗語說:“秋風起,蟹腳癢,九月圓臍十月尖。”九月要食雌蟹,這時雌蟹黃滿肉厚;十月要吃雄蟹,這時雄蟹蟹臍呈尖形,膏足肉堅,有關大閘蟹的飲食文化又成為了大家的話題。 包笑天曾對這個名稱寫過壹篇《大閘蟹史考》,說到“大閘蟹三字來源於蘇州賣蟹人之口。人家吃蟹總喜歡在吃夜飯之前,或者是臨時發起的。所以這些賣蟹人,總是在下午挑了擔子,沿街喊道:‘閘蟹來大閘蟹’。”這個閘字,音同炸,蟹以水蒸煮而食,謂炸蟹。這樣的解釋,尚不能盡意。他有壹日,在吳訥士家作蟹宴(訥士乃湖帆之文),座有張惟壹先生,家近陽澄湖畔,始悉其原委。吳訥士是蘇州草橋中學的創始人,父親吳大征晚清時官至湖南巡撫,甲午戰爭中當過劉坤壹的副帥,壹門三代,都是著名的古籍收藏家。張惟壹就是方還,與王頌文同為吳訥士的好友,吳家的常客。顧炎武《天下邵國利病出》手稿,流失二百多年,為吳士訥所購得,又為方還和王頌文在吳家發現,並慨然接受相贈迎回昆山。這是壹件了不起的大事,成為書林中的壹段佳話。事有湊巧吳家設蟹宴,方還亦在座,包笑天作了有關“大閘蟹”名稱的解釋:“閘字不錯,凡捕蟹者,他們在港灣間,必設壹閘,以竹編成。夜來隔閘,置壹燈火,蟹見火光,即爬上竹閘,即在閘上壹壹捕之,甚為便捷,之是閘蟹之名所由來了。”竹閘就是竹籪,籪上捕捉到的蟹被稱為閘蟹,個頭大的就稱為大閘蟹。又因產自陽澄湖,故名陽澄湖大閘蟹。 關於蟹八件的來歷,民間傳說,是從晚清時期的蘇州流傳開的。當時蘇州閶門壹帶有壹個富商。他打算將女兒出嫁,嫁妝竟有壹百二十擡之多。發妝的前壹天,人們把所有嫁妝配置裝飾好,順次擺放在街上,作最後壹次檢驗。沒想到,在圍看嫁妝的人們的誇贊聲裏,有壹個工匠卻說:“嫁妝九十九樣,再添壹樣‘蟹八件’就百全百美了。”富商是壹個食蟹迷,覺得他講得有道理,二話不說就讓這工匠連夜趕制“金蟹八件”。第二天是喜日子,這壹擡書寫著“飛黃騰達”的蟹八件,在男家被圍觀,引起了轟動。壹傳十,十傳百,於是到了民國年間,蟹八件就成了許多蘇滬壹帶女兒的嫁妝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