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適合中國人的降糖食譜

適合中國人的降糖食譜

如果妳不想新年後長胖,那就在新年前做好準備吧!壹項調查顯示,30%到40%的人在春節短短六天內平均增重1.7kg,相當驚人。年後應該怎麽做才能不胖?營養學家表示,除了牢記“加減乘除”的原則,早餐自制木瓜香蕉豆漿是營養健康的好選擇,還有助於抵抗肥胖!

過年飲食是否無節制?警惕年後發胖,即使越來越胖,也會危害身體健康。

說到過年,很多人應該都有這樣的經歷:快樂的元旦過完了,發現裙褲緊了,體重機的指針在上升,非常後悔。他們不得不努力發起瘦身運動,但效果有限。很多人在錯誤的減肥觀念下,反復節食,體重反彈,所以越來越胖。

對此,臺灣省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常務理事、國際交流委員會召集人、中山醫科大學營養系教授王金坤表示,年後越來越重越來越胖不僅僅是身材的變化。如果忽視其嚴重性,繼續增重,可能會給人體健康帶來各種危害,如高血壓、高血脂、痛風、糖尿病,甚至退行性關節炎。

過年先吃飯!專家傳授“加減乘除”的飲食

因此,在新年到來之前,預防和避免身體的“走鐘”變形是非常重要的。王金坤

教授強調,只要在年前學會並正確執行以下四個“加減乘除”原則,讓妳的身體比以前更輕盈、更優雅並不難:

增加

首先,妳要在飲食中“添加”兩樣東西!它們是優質的蛋白質和新鮮的水果和蔬菜。

◆優質蛋白質:

但是,說到蛋白質,很多人都有這樣的誤解:“大魚大肉不是最好的蛋白質嗎?是不是加的太多了?其實這是壹個錯誤的概念。魚和肉確實是優質蛋白質,但是大量吃魚也會同時攝入大量的油脂和膽固醇,對身體不好。

所以,最聰明的做法是給蛋白質“加”,而“合適”的蛋白質要兼顧植物和動物蛋白的攝入,即牛奶蛋白(牛奶、酸奶)和大豆蛋白(豆漿、豆制品)。並平均分布在壹日三餐中,每餐服用20 ~ 25克。

◆新鮮水果和蔬菜:建議每天包括蘑菇和蘑菇,至少攝入5份新鮮水果和蔬菜。

鑒於此,王金坤教授特意演示了壹款適合早餐喝的“木瓜香蕉豆漿”。木瓜和香蕉的植物化學物質、膳食纖維和維生素,以及豆漿和鮮奶富含優質蛋白質的特點。適量飲酒可以提高飽腹感,避免暴飲暴食,可以說是壹種值得推薦的健康飲品:

木瓜香蕉豆漿

材料:香蕉1/2,木瓜1/4,無糖豆漿500 ml(豆漿可以用鮮奶代替)。

做法:香蕉去皮,木瓜去皮,去籽切塊,放入攪拌機中,加入無糖豆漿或鮮奶,打勻。

營養價值:大豆含有豐富的大豆異黃酮,能為人體提供優質蛋白質。香蕉和木瓜富含膳食纖維,還含有人體必需的礦物質、維生素等營養成分。適量飲酒可以提高飽腹感,避免暴飲暴食。

小貼士:無論是用鮮奶還是豆漿,這個食譜都會幫助人們獲得優質蛋白質。建議乳糖不耐受的朋友可以用豆漿作為底料。至於喝豆漿容易脹氣的,可以換成鮮奶。

註意:香蕉富含鉀、鈣、鎂等礦物質離子。因此,腎透析患者和慢性腎臟病患者由於代謝功能相對較差,建議不要食用。飲酒前最好咨詢專業醫生和營養師。

負的

“減少”攝入更少的熱量。許多人在春節期間吃得太多。養成每餐7分飽的習慣,避免接觸甜食或含糖飲料,不要暴飲暴食。妳會發現每壹道菜都很好吃。如果實在想喝點甜的,不妨做個含糖量相對較低的“柔紅枸杞湯”,補充優質礦物質,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免疫力。

鴻潤枸杞湯

材料:枸杞10克,黃芪5克,桂圓幹5克,紅糖5克,紅棗1 ~ 2枚。

做法:取壹大鍋,倒入500c.c沸水中,加入上述材料,小火燉5分鐘後飲用。如果不方便燒制,也可以直接將材料放入保溫杯中,用熱水沖泡飲用。

營養價值:桂圓幹能提供天然的甜味,枸杞、大棗、黃芪有促進血液循環、輔助提高人體免疫力的功效;至於紅糖,含有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

多樣地

然後就要“帶”壹幫朋友去爭取減肥了。過年不用上班,假期夠長。其實現在是控制體重的最佳時機。所以,過年的時候,人們不妨找幾個誌同道合的親戚朋友壹起去春遊、郊遊、運動。運動減肥的路上挺孤獨的。如果朋友之間互相鼓勵,成功的幾率會從20%增加到85%。特別是需要鍛煉的時候,單獨行動的意誌力通常很弱,但是朋友在壹起的時候互相鼓勵會是最強大的。

除...之外

最後,當然是要“改掉”油膩的飲食習慣。含油量高的肉類或油炸食品絕對有必要去除。請記住,妳要減肥瘦身的是身上的脂肪,所以改掉油膩的飲食習慣很重要。

農歷新年減肥小貼士:

王金坤教授強調,如果人們能夠牢記上述“加減乘除”四大原則並切實執行,同時養成每天固定時間記錄體重的習慣,相信就能有效保持體重不發胖,過上快樂健康的壹年!

營養師王金坤說,除了牢記飲食中的“加減乘除”原則,早餐自制木瓜味豆漿是營養健康的好選擇,還有助於抵抗肥胖!「木瓜香蕉豆漿」的材料有香蕉1/2、木瓜1/4、無糖豆漿500 ml(豆漿可以用鮮奶代替)。柔紅枸杞湯的配料是枸杞10克、黃芪5克、桂圓幹5克、紅糖5克、紅棗1 ~ 2。左起臺灣省立大學吳瑞碧教授、崇德基金會執行長黃、臺灣省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廖啟誠、中山醫科大學前校長王金坤、臺大醫院前營養部主任鄭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