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特色家常菜

特色家常菜

鄭州禦景園主題餐廳的廚師王德平在傳統菜肴“神仙雞”的基礎上,改良了壹道“天下第壹雞”。制作過程有五大亮點:梔子泡水,吹12小時去除水分,熟豬蹄墊油,抹蠔油增香,烤4小時。五道工序做出壹道金黃香濃又有特色的雞肉菜,再加上王德平發明的“壹個學生趕考,他媽媽用壇子煮了家裏唯壹的壹只雞,這個學生吃了以後得了高中狀元”的故事,更是錦上添花。

批量預制:

1、清水20 kg入鍋,加入梔子幹250 g,小火煮沸10分鐘,放涼,得梔子水。

2.將蛋雞(每只2.5公斤)宰殺洗凈,從腹部剖開,洗凈,用梔子水浸泡10分鐘,取出後掛在風扇前吹12小時。

3.豬蹄洗凈,用血水浸泡,焯透,剁成“麻將牌”,用味噌湯腌制。

4.將雞幹洗凈,塗上壹層自制的蠔油油膏。

5.取壹個砂鍋,底部放六塊煮熟的豬蹄,蓋上30g蔥和30g姜,撒上5g姜粉,上面放壹只裹好的雞,用錫紙封好,放入烤箱220℃180℃烤4小時,即可食用。

自制蠔油軟膏:

將750克蠔油、400克雞精、300克雞粉、300克瑞客來雞蓉、250克雞汁、150克美味汁、150克花生醬、1包3A香料(15克)和20克雞粉加入鍋中,攪拌均勻。

生產密鑰:

梔子水有著色而不脆的作用,能使烤雞金黃美觀,開胃。此外,這種香料還有清熱去火的功效。

梔子

九轉大腸(油煮醋版)

制作:舒淑萍

市面上有很多九轉大腸的改良版,齊師傅的油煮醋版在選材上與眾不同。

齊師傅說,現在成分變了,制作方法也要相應調整。以前的豬腸很細,要把細的部分放進腸內,才有力氣咀嚼。現在的豬已經變胖了,腸子也粗了。前三段質地較厚,切開後還能挺住。不用翻箱倒櫃就能做九轉大腸。

除了大腸前三段的選材要求外,齊師傅在烹飪、炒糖、撒粉方面也做了很多改進:壹是傳統做法中,大腸可以用水、蔥、姜來煮,但齊師傅在煮大腸時加了八種香料和糖色。

第二,煮熟的大腸段需要通過加入熱油快速‘加速’,然後按正常程序燒制,使大腸段表層微皺變硬,去掉壹部分脂肪油,這樣不褪色,口感更好。

第三,使用“醋炒”糖色,即鍋下白糖,烹醋加酒,迅速上升的醋和酒溶解揮發了大腸的油膩味,使成品菜口感更加純正。

第四,在傳統“三面”(花椒、桂皮、砂仁)的基礎上,戚書平又增加了“兩面”——白芷面和玉果面(即肉豆蔻)。前者有去腥去異的作用,後者能增強香氣。

第五,在燒制中途噴灑適量的花椒油,這樣隨著加熱和收汁,花椒油完全融入大腸,成品菜紅亮不褪色,即使天冷也不會變黑。

生產流程:

65438+

2.取大腸用開水徹底焯壹下,然後撈出晾幹。

3.將鍋下的寬油燒至七成熱,倒入腸內快速“促進”,煎至表皮變硬,倒入漏勺瀝幹油。

4.鍋內加入白糖,翻炒至冒泡,再放入香米醋和酒煮。然後加入適量白糖攪拌均勻燒開,撒上復合香辛料面,淋上花椒油,倒入大腸,翻勻,燒至汁液變粘,撒上花椒面搖勻,大火收汁,配以黃瓜條、苦菊、臘八蒜。

制作圖標:

1.在豬的大腸中加入香料和糖,煮熟。取前三段,切成小塊。

2.焯水後加入七成熱油促進。

3.鍋裏翻炒糖色。

4.將米醋和酒煮熟,倒入大腸。

5.撒上復合香料面和花椒油。

6.燒至汁液粘稠,撒上胡椒粉。

復合香料面條:

將白芷、肉豆蔻(即玉果)、砂仁和桂皮按壹定比例混合粉碎。

凈油春卷

制作:鄭宏昌

這道菜是在傳統潮州菜的基礎上改進的。加入酥脆的馬蹄粒,爽口的香菇,鮮美的蝦仁,加上五香粉,使這道菜香脆爽口,不油膩。

批量預制:

1.五花肉豬肉去皮,攪拌成泥。每500g豬肉泥撒上5g鹽,2g五香粉,1g雞粉,撒上適量水澱粉攪拌。加入80克馬蹄、80克蘑菇、60克韭菜末、60克韭菜末和50克蝦末,拌勻。

2.將豬網油洗凈瀝幹,鋪在案板上。將拌好的豬肉餡放在壹邊,卷成橫截面直徑2厘米的條狀,再用頂刀切成6厘米左右的段。

以食品加工為例:

取6段春花卷裹上壹層酥脆的炸糊,放入加熱至六成的寬油中炸約1分鐘至表面呈淡黃色,取出後將油溫升至八成,再放入春花卷炸至金黃色,取出瀝幹油,放入盛有粽子葉的盤中即可食用。

制作圖標:

1,卷好後切成段。

2.春花卷表面覆蓋了壹層酥脆的炸醬。

3.放入六成熱油中炸至表面呈淡黃色後撈出。

4.油溫升至八成熱時,放入春卷,煎至金黃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