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描述粽子色、香、形的作文

描述粽子色、香、形的作文

描述粽子色、香、形的作文

我們都知道吃粽子是很多地方的習俗。有些地方,搬新家、添新人的人,端午節壹定要包粽子,以示喜慶。然後,下面分享壹下描述粽子色、香、形的構圖。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這壹天,人們會在家鄉包香甜可口的餃子。

說起家鄉粽子,歷史上有個傳說。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屈原因不願隨波逐流,投江自盡。人們把米撒在竹筒裏作為給屈原的禮物。第二年,人們劃著船,把裝在竹筒裏的米撒到水裏,祭祀他。後來,他們把裝米的竹筒改成了家鄉粽子。家鄉粽子是用竹葉四角包好,用五顏六色的繩子系好,然後扔到河裏。

所以從那時到現在,人們每年農歷五月初五都要在家鄉包餃子。在家鄉做家鄉粽子需要的材料有:竹葉、細長的棕櫚葉、糯米、栗子、臘肉、蜜棗。母親先將箬葉、棕櫚葉用清水浸泡,用刷子刷幹凈,將臘肉切成臘肉丁;然後把箬葉包成錐形,像壹個又尖又大的漏鬥,用勺子把糯米壹層壹層地放在箬葉上,壹邊放栗子,另壹邊放蜜棗;

然後把臘肉丁放在中間,再鋪上壹層薄薄的糯米,仿佛給板栗、蜜棗、臘肉蓋上了壹層雪白的被子;最後,竹葉被包起來,形成家鄉粽子,每個粽子都有兩個尖尖的角,像壹個穿著綠色的小精靈,背著比瑞塔。就這樣,壹個家鄉粽子做成功了。

家鄉粽子包好,在鍋裏煮幾個小時,然後出鍋品嘗。媽媽打開鍋蓋,壹股熱氣立刻沖了出來。熱氣夾雜著濃濃的香氣撲鼻而來。我解開家鄉粽子的衣服,露出白花花、香噴噴的糯米。我咬了壹口,糯米脆脆的,軟軟的,黏黏的,很潤滑。

壹顆糯米像壹顆白玉珍珠,壹邊的蜜棗散發著誘人的氣息,像壹顆紅珍珠。它耀眼的光輝把周圍的糯米染成了紅色,讓白色的糯米換上了紅色的衣服。棗味甘、香、脆。栗子雖然有點苦,但苦中帶甜,讓人回味無窮。

家鄉粽子的吃法有很多種,可以放鍋裏煮,放爐子上烤,切片,放鍋裏炸。家鄉粽子可以放在冰箱裏保存很久。想吃的時候可以拿出來煮。也可以送給親朋好友,增加朋友之間的友誼。

家鄉粽子,妳又甜又好吃。它是端午節的甜食,也是人們心中喜愛的食物。我愛妳,家鄉粽子!

描寫粽子色、味、形的作文2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壹——端午節。這壹天,人們吃粽子,賽龍舟,以此來紀念屈投石恨汨羅江的屈原。在這壹天,我們的孩子喜歡吃粽子。

不同地區粽子的形狀和味道都不壹樣:有三角形的北京粽子和長形的廣東粽子;蘇州嘉興等地有江南四角粽子,四川方辣粽子等。,有的是甜的,有的是鹹的,有的是淡的,還有的是帶鹹蛋黃的,南北方口味不太壹樣。從小吃上習慣了金字塔形狀的客家湯圓。剛到廣東的時候,看到長得像龍舟的長粽子,心裏暗暗吃驚。堅持認為這種粽子肯定不好吃。

端午節的時候,奶奶端上壹大盤粽子,粽子上面有很多小水珠,葉子上綁著亂七八糟的線。乍壹看不太好看,我就皺起了眉頭。但是葉子壹剝下來,壹股清香撲鼻而來。只見白糯米混著幾顆紅豆,藏在裏面的肉不時探出壹個小腦袋。湊近壹聞,宗野的清香和淡淡的飯香頓時勾起了我的食欲。

於是,我忍不住拿起半個粽子,迫不及待地往嘴裏塞。“別噎著了,”姐姐說。“吃之前把它分成幾段。更容易下咽,口感更好。”我趕緊把粽子分成幾小塊,“阿五”把其中壹塊放進嘴裏。

輕輕壹咬,軟米飯黏黏的,原汁原味,豆子很好吃,肥肉聞起來像油水,瘦肉有彈性,有嚼勁...美妙的香味瞬間“俘獲”了我的味蕾。我很快吃了壹半,但我忍不住又吃了壹半,另壹半...直到肚子裏塞滿了餃子,我才依依不舍地放下筷子。我心想:真的,閃光的不壹定都是金子,大海是無法測量的。粽子的質量不是光看外包裝就能輕易破的!

“奶奶,妳怎麽做這麽好吃的粽子?”吃完後,我好奇地問。“哦,那很容易。讓我展示給妳看。首先妳要準備米、豆、肉,然後把粽子葉這樣定型,然後依次擺放,再把葉子包起來,最後用繩子或者竹片把粽子綁起來。

這壹步壹定要紮好,不然放鍋裏就不好了,不然裏面的糯米就松了...做好之後,就在大鍋裏煮壹晚上!"

看到奶奶三兩下就吃完壹個,我立馬“擼起袖子”想試壹試。但其實並沒有奶奶說的那麽簡單。我試了幾次都沒能做出壹個粽子,只好輸了。看著奶奶認真而汗水淋漓的臉,我突然聞到了壹股比粽子葉還甜的味道——也許這就是家的味道。

天氣越來越熱,夏天來了,粽子的香味開始在我的記憶中流淌。

小時候端午節是最翹首以盼的節日,因為媽媽包的粽子又好看又好吃,在當時的小山村還挺有名氣的。當我還在憧憬粥上的鹹鴨蛋和蘸糖的綠粽子的美景時,我媽已經開始默默計算買多少粽子葉和糯米,包多少粽子,送哪家。

媽媽總是壹大早就開始包粽子。把異常幹凈的院子收拾了壹下,在前門擺了個小方桌。八仙桌旁邊的壹大盆是我媽提前泡好的白糯米。它是白色的,清澈的水也被染成了白色。深綠色的幹粽子葉會在另壹個盆裏慢慢濕潤,變得水汪汪的。

我雖然小貪玩,但只要發現媽媽要包粽子,我都會壹直守在她身邊。剛開始只是傻傻的看著,後來開始學的笨手笨腳,再後來默默的誇媽媽在失敗中的靈活。

媽媽包粽子的動作看起來不慌不忙。她左手拿著幾片粽子葉,把它們放在手心裏,做成漏鬥狀。當她把壹把米放在右手的粽子葉上,把粽子葉繞幾圈,變成魔白的糯米就看不見了。她看到的是飽滿有棱角的。大粽子,用麻繩綁好,再用麻繩把第二個和第三個包在壹起。母親說,十八個同音字要念。

半天時間,壹串又壹串的粽子整齊地排列在大鍋裏,滿滿的。在我的催促下,父親開始添加木柴生火。要很久才能聽到宗野的香濃味道。

晚上媽媽會揭開大鍋,拿出壹串粽子。當我踮起腳尖拿著壹個糖罐開始吃粽子的時候,我媽會迅速把壹大鍋粽子分成無數份。所以,我的端午節不是從蘸白糖的粽子開始的,而是從給家家戶戶送粽子,接受感謝和祝福開始的。

現在我不迷茫了。年近七旬的母親,已經從壹個小山村搬到了我居住的小縣城。我還沒學會怎麽包粽子。我媽老了,手還是像以前壹樣靈巧。每年的端午節都要靠自己的辛苦度過。

沒有寬敞的院子,沒有大鍋裏的煙火,沒有小時候的殷切希望。有壹天,我總是發現廚房地板上泡著壹大鍋米飯。第二天早上,我睡眼惺忪地來到廚房,媽媽瘦弱佝僂的背影就會映入我的眼簾,她低著頭,雙手舉在面前。操作臺上是她包好的壹串大粽子。我總是跟她說,城市不像農村,沒必要送人,包幾個家人吃就行了。我媽總說我小時候不懂事。她說,為什麽不送人?我樓上樓下的鄰居想送給妳家的朋友。雖然不值錢,但也是禮物。

是的,這個家在我媽媽來之前是壹家酒店。樓上樓下互不相識,鄰裏之間互不來往——親手包的餃子,種的菜,壹次次送到樓上樓下的鄰居手裏,換來的是和諧親切的笑容,這是我媽的本意。

也許我壹輩子都包不了媽媽包的精致粽子,但我會慢慢學習她的各種品質。